做“不扫兴”的父母

2024-05-04 01:54任佳
科教新报 2024年16期
关键词:大人小朋友家长

任佳

近日,有学生家长找我诉苦,“我家孩子放学后总闷闷的,不愿意和大人说在幼儿园的事情了。”我安慰她,“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但心里也十分纳闷。

我找了几个小朋友询问,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说了他们也不感兴趣呀。”“一说他们就要考我学了啥……”原来孩子们都遇到了“扫兴”的家长。而家长们往往还没意识到,亲子关系的生疏与孩子在家里经常“被扫兴”不无关系。

我总结了下,孩子“被扫兴”的场景大致有三个:第一个是,孩子兴高采烈地想分享,家长却忙于工作或闷头玩手机,敷衍了事。第二个是,当孩子主动分享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或学到了什么时,家长却抓住机会考孩子,热衷点评、当裁判。第三个是,当孩子试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时,没有被大人理解,反倒被打击甚至责骂。比如小朋友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却被大人责骂乱花钱……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一个案例——女儿做四菜一汤,被妈妈数落指责。视频反映的,或许只是这对母女生活的一角,不能以此论断这位妈妈“很糟糕”。但就事论事,她当时的言行真的非常“扫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女孩分享“不扫兴的爸妈真是‘泰酷辣”的日常视频:女孩晚上嘴馋了,妈妈开心地陪她去买冰棍;她心血来潮画了个奇奇怪怪的妆,爸爸看后宠溺一笑……无论吃大餐还是小吃,一家三口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这种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让很多网友羡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或多或少都在扮演那个“扫兴的人”,存在对孩子情感回馈的疏忽,头脑中不可避免地有“我都是为你好”的控制欲,以及“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理应更听话”的错误育儿逻辑。这些思维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無处不在的“扫兴”。

“不扫兴”是一种共情能力,是一种得体友善的表达和相处模式。不妨试试去接纳孩子的兴趣、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兴趣、避免无效陪伴、创造轻松自由的家庭氛围,做一个“不扫兴”的父母,构筑起健康牢固的亲子依恋关系。

猜你喜欢
大人小朋友家长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假如我是大人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如果没有了大人
找茬儿
家长请吃药Ⅱ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