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一种曾经存在感很低的疾病“卷土重来”,它就是百日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报告百日咳病例数为37034 例,而今年仅前两个月,全国就已报告百日咳32380 例,为去年同期的23 倍,其中死亡13 例。这一数据引起了人们的警觉,面对激增的百日咳发病率,我们该怎么办?
中日友好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惠秦介绍,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所有人群中普遍易感。它曾是全球嬰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未开启疫苗接种程序的3 月龄以下婴儿属于超易感人群,且易激发肺炎等重症。此外,青少年、免疫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及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等人群也容易感染百日咳。
“今年百日咳发病率激增主要有两个原因。”惠秦说,首先是因为这种病的病程长、隐匿性强。百日咳的病程可长达2-3 个月,不论是在潜伏期还是在恢复期,都具有高传染性。而且,很多成年人是无症状感染者,更加剧了细菌的传播。
此外,与支原体肺炎、流感等“暴风骤雨”式的症状相比,百日咳感染后很少有发烧等剧烈、易识别的临床症状,导致漏诊、误诊率相对较高。惠秦表示,百日咳表现出来的多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 周后,多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鸡鸣样声音,咳嗽会在夜间加重。由于症状不典型,百日咳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感冒等。
“对于百日咳这种疾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惠秦说。根据我国百白破联合疫苗的接种程序,婴幼儿需要在3、4、5、18 月龄各接种一剂次。尤其是今年这种发病率激增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带适龄儿童及时、全程接种疫苗,未接种的儿童也应尽快补种。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如果家中有易感人群,家庭成员就要格外提高警惕。惠秦强调,尤其是有3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外出时一定要做好物理防护,尽量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以免将病原体传染给家中的婴幼儿。
摘自《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