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水务局
2023年以来,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履职尽责、担当实干,较好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扎实推动“节引调补蓄管”各项措施,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 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2 万亩、新增浅埋滴灌2.6 万亩,完成了649 万m3年度治理任务。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辛集市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确保地下水位埋深变幅上升的十条措施》,通过深入推进全社会节水、持续实施水源置换、大力开展调水补水、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开展违法取水井专项整治、规范打井队管理、加大考核力度等措施,全力遏制地下水位大幅下降趋势。
实施了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项目配套设施工程,推动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实施了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万亩,不断扩大地表水灌溉面积。实施二分干渠幸福河渠建设项目,对二分干渠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打造我市第一条幸福河渠。实施邵村排干综合治理工程,整治渠道12.5 km,有效提升排涝能力。谋划推动新四干恢复项目,为停灌近50年的北部灌区打通新通道。
一是持续推进全社会节水。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管网内用水大户以及农业取水户共计429 户全部下达用水计划;研究出台水平衡测试、计划用水等2 项配套制度;推动50余家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2 家学校通过合同节水模式开展了节水改造;开展10 余次节水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节水护水爱水惜水的良好氛围。二是严格取水管控。持续加大水资源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开展水资源监督检查4 次,共检查120 余家企业,依法依规从严查处非法开凿取水井、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无计量取水等12 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查处3 起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研究印发《辛集市2023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对76 个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并提出检查意见;完成省水利厅下发的三期疑似违法违规扰动图斑现场核查任务,并对认定的违法违规项目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一是推进河渠“四乱”清理。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渠“清四乱”,全年共清理整治27 个问题,清除垃圾796.8 m3,实现“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二是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持续完善河渠划界成果,及时复核修正渠道数据,完成域内应划界渠道复核。三是加强河道非法取土管理。严格落实渠道取土行为全过程监管,加强与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间协调联动,开展巡查38672 人次,保持打击非法取土高压态势。四是加快打造幸福河渠。出台了《关于开展幸福河渠建设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幸福河渠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二分干渠被评为四星级幸福河湖。
水利系统扛牢水旱灾害防御天职,坚持“四预”当先、防住为王,成功抵御“杜苏芮”及多次强降雨过程,实现了“人员不伤亡、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一是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储备、号备120 余个品种,2 万余件防汛物资,并对防汛物资的存放地点、管理人员等都逐一造册登记,确保防汛物资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二是加强抢险队伍建设。组建了50 余人的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小分队,落实分包渠段、工作任务,并加强了排渠日常巡查力度,切实做到思想、组织、人员、技术、工具和责任“六落实”,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拉得出、顶得住、战得胜。三是加强薄弱环节排查整治。组织人员对防汛工作方案制定、抢险队伍组建、物资储备保养维护、问题台账建立、排渠设施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工作台账并全部整改。同时,为切实提高防汛信息化管理水平,在重点渠段、关键部位共计安装视频监控设施95 个,实现了全天候实时监测渠道排水情况,为科学调度排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饮水安全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和《辛集农村供水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每季度组织各乡镇、园区对全市农村饮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以及水量达标率均达到100%。二是开展饮水常态化监测。持续依托村级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和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对全部农村群众饮水安全进行常态化监测,尤其是对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要进行重点监测。公布饮水安全举报电话,及时发现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切实加强供水工程运行维护。争取上级资金260 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工程,修缮供水工程及其配套设施,更换供水设备及配件、水表等72 处,受益人口45 万人。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巩固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从严做好水资源节约管理、深入实施河渠生态治理保护、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