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菁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一种将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等环节集成到一个整体中的工程承包模式,由承包商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在这种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1]。
首先,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在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能够通过全面控制采购、施工、验收和结算等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和工程周期,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其次,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加强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在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和施工等环节,可以通过优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提高采购和施工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最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在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全面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可以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项目的风险和安全风险[2]。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决策阶段主要包含经济指标分析和初步方案设计两方面,由于此阶段工作未做到位,项目投资估算总体经济指标效果较差。同时,由于项目建设单位相关人员未对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案、经济指标等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导致投资估算经济指标误差较大。因此,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合理的经济指标,才能够确保施工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减少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进而确保企业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有效节约成本[3]。
施工设计方案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例如,施工人员在安装设备时,存在缺项、设计不衔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设计变更,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会出现边施工边修改的情况,变更资料不能及时完成审批,导致无法对工程造价进行掌握。因此,需要设计人员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加强设计方案设计深度,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强化成本控制意识,联动专业造价人员从经济角度和技术角度来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优化。
(1)招投标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人工、机械、材料采用招标、投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若招标、投标过程中出现工作失误,把控不严,就会出现人、材、机价格失真现象,造成施工现场签证数量增多,无法确保造价管理的精确性。
(2)合同签订及管理的影响。合同中各项条款的制定是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合同条款来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索赔等内容进行明确,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造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整个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过程中,想要做好合同签订及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遵循相应的管理模式。
(3)施工组织设计的影响。施工组织设计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技术、组织等进行指导,其目的在于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开工之后能够科学、有效、安全地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程进度[4]。因此,需要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工,提高工效,节省工期成本。
(4)材料管理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造价中原材料费用占用较大,而原材料的采购时间、材料的储存管理方案、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5)施工方的影响。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发生必要的经济方案、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计的经济签证,直接影响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应及时完成经济方案、设计变更及不可预计的经济签证费用审批手续,确保成本可控。
建筑工程项目在工程承包招投标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商务报价工作。各个投标人为了获得承包项目的机会,采用价格战来进行竞争,决策者需要对各个投标单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并且以价格方式来体现。风险主要包含业主资金来源、股东变更、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市场价格变动、融资风险等,在投标阶段需要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否则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如果风险因素过高,建筑工程难以中标;若风险因素过低,则建筑工程项目会出现亏损的现象。因此,施工单位在配合相关单位开展估算编制及评审期间应仔细熟悉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自身的施工、造价等经验数据对估算编制稿及过程评审稿清单项目的完整性、工程量的准确性及项目清单单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深度分析,对于存在问题的项目清单、工程量及单价指标,寻找有力依据,形成书面意见,与相关单位进行对接沟通、争取,确保项目的经济价值;施工单位在配合相关单位开展概算编制及评审期间应仔细识别初步设计图纸,根据初步设计图纸仔细复核概算编制稿项目清单是否完整、工程量是否准确及单价指标是否合理;在发改委评审中心评审阶段,施工单位项目部应对审核稿进行认真复核梳理,对于审减内容应仔细核对是否合理,对于审减内容不合理的,寻找有力依据,形成书面意见,与相关单位进行对接沟通、争取,确保项目的经济价值[5]。
在建筑工程项目确定实施之后,设计阶段就是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设计主要分为3 部分:方案设计、初步图纸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根据价值工程原理,设计阶段对建筑企业的经济性影响程度逐渐递减。根据数据资料显示,当建筑工程项目在立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其对建筑企业的经济影响程度最高,初期设计阶段影响90%左右,施工图设计阶段为20%。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越早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案选择、优化设计和成本控制越有效。尤其在建筑工程总承包形式下需要对资金进行有效控制,并且按照投资估算额来进行初步设计工作,按照初步设计来对施工图、施工图中的各个专业性文件进行决策。为了更好地满足发包方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减少施工成本,将施工技术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需要将造价管理工作覆盖整个过程。当设计人员制定出多种设计方案时,造价人员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对造价管理和成本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6]。
对于施工工程、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谈判、合同签订等内容,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后,再进行建设工程量的核定,并且按照实际市场价格来测定建设安装工程费用。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来进行综合单价的选择。由于后期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总承包单位采用综合单价的方式来对项目进行发包处理,这样能够有效地对总包单位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控制。造价管理人员在编制报价文件时,需要重点关注清单项目。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对清单内容、清单特征进行编制。在进行建筑工程费用成本控制时,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以实际市场情况为制约机制,以此来提高市场的综合能力。同时,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市场原材料价格进行了解和掌握,对清单组价、各项费用进行控制,以此来计算建筑工程原材料、所需构件的价格。此过程也是发现设计图纸问题的关键时期。借助造价人员的编制方案来对价格进行控制,能够发现施工图纸中矛盾、错误的地方,及时将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设计人员,便于设计人员及时修改,实现施工图纸和清单内容的一致性,提高编制文件资料的质量,减少后期变更。此外,需要对大厂家、大品牌的产品进行限制。总而言之,以上这些操作是为了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变更进行有效控制。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通过数据计算、资料核对、价格谈判等方式来实现意见统一,采用签订合同的方式来实际进行行为约束,换句话说,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就是各参与方履行合同的一个过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地位相同。在确定合同时,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初步起草合同内容,造价管理人员根据合同内涉及的工程索赔、政策文件等提出合理、合规的意见,为后续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基础。
施工单位在复核预算编制稿时,应根据施工图及相关计价规范仔细编制工程量清单、计算工程量及组价,与预算编制稿对比进行复核梳理,查找问题,及时与编制单位沟通、调整;在复核预算审核稿时根据自身编制的预算与审核稿对比进行复核梳理,查找问题,及时与审核单位沟通、调整;确保施工图预算准确率达到97%以上。
(1)进度款的支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来进行施工进度的确定、该阶段工程款的支付,此过程就称之为进度款支付过程。开展此项工作时,必须按照合同中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支付范围等要求来进行建筑工程款的支付。同时,还需要对已经完工的工程进度进行核对,避免出现超付工程款现象;还需要避免出现工程款拖欠现象,这样不利于工程正常施工和质量控制。
(2)对于变更、签证的处理及索赔。建筑工程项目在进行过程中,施工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设计变更、签证处理和索赔。其主要分为业主方的变更、分包方的索赔。业主方的变更是指对业主提出需要修改的内容,在合理范围内需要积极进行修改,最大限度满足业主方的需求;若业主提出的修改内容不符合要求,且态度坚决必须修改,总包单位满足业主要求时还需要安排造价管理人员对变更内容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为后续索赔工作奠定基础。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必然会出现各类问题,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必然出现矛盾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分包方向总包方提出索赔的情况。所以,造价人员需要与建筑项目管理人员来进行分析、研究,对需要索赔的内容进行确定,对不需要索赔的内容进行否定;对于是否需要变更的设计方案,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得出结论,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对于合同规定外需要变更的内容,造价管理人员需要按照合同内容来对需要变更的内容的费用进行计算。此外,造价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材料价格进行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按照采购或招标的方式对无价材料进行比价,择优选择。同时,造价管理人员还需要对涉及费用变化的内容给予一定的意见,在资料数据记录上保持严谨,为后续计量、计价做好基础。技术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要求来对数据资料做好记录、标记。
验收和结算阶段是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在此阶段,需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的合同要求进行验收和结算,避免额外的费用和损失,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首先,在验收阶段,需要按照工程项目合同的规定进行验收,包括质量验收、进度验收、安全验收等。在验收过程中,需要认真核对验收文件和材料,对于不合格的工程部分,必须进行整改和重新验收,直到达到合格标准为止。其次,在结算阶段,需要按照工程项目合同的规定进行结算。结算的内容包括工程量、单价、费用计算等方面。在结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计价方式进行计算,并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工程项目的成本合理、公正、准确。
为了确保验收和结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严格的验收和结算标准和程序,确保按照合同规定进行验收和结算。②加强验收和结算的监管和管理,对验收和结算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工程项目的验收和结算过程合法、公正。③合理控制工程变更和追加工作,避免因为工程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不合理增加。④对于工程项目中存在的纠纷和争议,要及时妥善解决,避免出现损失和诉讼。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造价管控、资料管理,减少结算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EPC 模式下,造价成本管理人员应当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进行有效管理,有效调整建筑工程造价的各个因素。对于工程总承包企业来讲,需要大力推进并完善EPC 模式的应用,并且将EPC 模式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调整管理细节,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为项目创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