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编辑部
日前,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主任陈玲提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要从经济上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有三类机遇:第一类是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和低廉土地的优势;第二类是转换技术赛道;第三类是应对气候变化,设立一个全新的目标,在绿色发展新赛道上寻求新的超越机会——当下我国在这方面是有机会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副所长常纪文持相似观点,他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我国正在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毋庸置疑,光伏正成为亮眼的新兴产业,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已连续8 年位居全球第一,2023 年的新增装机量有望占全球近一半。此外,我国光伏各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居世界第一,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也有了大跨度飞跃,例如光伏电池量产的转换效率已达27%。即使没有政府补贴,大型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也达到了6%至7%。据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预测,未来六七年,我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将在30%左右。这样一来,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可降至0.1 元。光伏、风电等绿能正变得“有利可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正在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政策持续发力和技术飞速进步下,光伏跨界融合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光伏+”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光伏+高速公路”就是个中典型。
作为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青中线济潍段利用路侧边坡、服务区、收费站等周边空地、建筑屋顶,建设了多形式的光伏发电装置,通过光伏与储能直流并网,实现了高速公路用能光伏发电自给自足,“零碳”运营。
“截至目前,山东高速集团实现路域光伏420 兆瓦,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年均发电4.6 亿度、减少碳排放42 万吨。”近日,山东高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其峰表示,“我们力争到‘十四五’末,再打造3 条以上‘零碳’高速公路、7 座以上‘零碳’服务区,路域光伏容量规模持续保持全国领先。”
2023 年,全球道路联合会(IRF Global)全球道路成就奖(GRAA)获奖项目公布,由中国公路学会推荐的3 个项目获奖,其中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获得“环境保护类”奖项,这条高速公路也是贵州首条绿色能源公路。贵州公路集团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利用公路旁的闲置土地空间安装光伏板发电,为公路设施提供绿色电力,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降低了能源成本。兴义环城高速通往万峰林景区,沿线停车场的光伏屋顶、边坡的光伏矩阵也为景区增添了新景观。”
与此同时,天津、黑龙江、福建、湖南、重庆、四川等多个省份都在路域光伏领域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实践,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这也很好地印证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观点:我国能源与经济转型之路,可以总结为“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增量需要创新型低碳技术才能达成,主要途径是加快新能源和其他领域的绿色新技术替代,加快低碳绿色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替代进度,以此缩短“双碳”目标的实现进程,进而带动上下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行业同样面临严重“内卷”。2023 年,光伏制造产业链各环节大幅扩产,将我国光伏供给侧推向1000 吉瓦的产能巅峰,而全球需求侧加起来都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
所以业内专家发出提醒:新能源投资除了注重规模、点燃新动能,还要注意避免“一窝蜂”,需要遵循社会发展形势及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将环保、安全与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融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此外,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还需要尽可能以市场化投资实现行业的发展,这样才能经得起行业周期和市场风险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