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

2024-05-03 05:41
信息记录材料 2024年3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现实图书

唐 萌

(武汉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0 引言

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研发和应用,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具有虚拟信息和现实世界叠加变化的优势,能够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智能化水平[1]。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为例,研究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应用的优势、现存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为提升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AR 技术概述

1.1 AR 技术概念

AR 是由虚拟现实技术衍生出来的一种技术,将平板电脑、手机等新型设备作为运行载体,能够推动虚拟信息在现实世界中叠加变化,从而有效强化用户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该技术是混合现实环境和真实体验的服务,具有丰富、直观、智能化、数字化的特性。当下,关于AR技术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AR 技术被认为是一种“现实—虚拟”联合体,即现实世界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信息传动,是现实场景中虚拟对象的真实刻画,更有利于优化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感知体验。其二,AR 技术被界定为满足实时交互、虚实融合、三维空间3 种需求的注册性潜力技术,能够优化用户实践体验和感官刺激,形成综合性的现实扩充。

1.2 AR 技术的原理

AR 技术主要包括成像和实现两种原理。①AR 技术主要应用成像原理进行现实画面的模拟仿真处理,能够实现虚拟信息和现实场景的双重复刻,达到真实世界空间立体效果。相比于传统虚拟技术,AR 系统仅用画面碎片、物体影像就能展开虚拟触发和投射,即通过识别和解锁差异化信息的感知刺激,进而在相应现实空间中实现精准标记。值得关注的是,后台“独立运行”的系统化设备应确切描述视觉场景,才能确保现实空间的精准标记和信息位置识别,进而有效强化用户体验。②实现原理也是AR 技术的关键运行环节,主要包括场景分析、图像汇集以及虚拟信息处理等核心内容。其中,场景获取主要是指商店、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各类型体验店利用AR 传感器和内外置摄像头抓取场景信息,并解析得到可用的数字信号。图像处理的意思是传输数字信号进入计算机图像汇集功能区,形成可检测、识别、分割的有效性集成图像,继而摄取场景精确信息。虚拟信息叠加意味着融合处理数字信息和集成图像,将两者叠加后转化为虚拟现实场景,促成沉浸式现实场景,以设备输出强化用户体验。

2 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优势

2.1 增加读者阅读兴趣

高校将AR 技术应用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能够增加读者阅读兴趣。一是作为一种提高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2],AR 技术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克服人工服务排队、预约退改签困难的问题,提振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使用积极性,增加读者阅读兴趣。二是高校能够凭借AR 技术的虚拟空间优势,帮助图书馆将文字刊物转化为语音形式,推动实现历史图景空间化以及传统文化实体化,有利于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2.2 提高服务便利性

高校将AR 技术应用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能够提高服务便利性。一是高校能够利用AR 技术优化图书馆基本服务,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即将图书馆日常租借智能化、高效化,提高服务便利性[3]。二是高校可借助AR 技术的空间虚拟模式,打破图书馆服务的空间限制[4],建设包括自助借还机、图书馆管理系统、移动还书箱等在内的智能化图书馆,提高服务便利性,强化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

2.3 实现平台开放性

高校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有助于实现平台开放性。一是高校能够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整合剩余图书资源,形成要素流转、传播的资源数据库,打造拥有海量信息服务的图书服务平台,实现平台开放性[5],构建共享共建共联空间,见图1。二是高校通过AR 技术的智能化特征,能够优化图书馆技术中心,形成集成性服务系统,完成读者账户批量对接,并有效展开权限分类,进而实现平台开放性,加速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三是高校进行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时,可利用AR 技术的识别功能完成图书批量标签化,达到借、还、续、查一体化发展,进而为服务平台增加开放性。

图1 共享共建共联空间构建流程

3 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图书信息展示缺乏直观性

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信息展示缺乏直观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3 方面:一是AR技术帮助图书馆开发信息系统,但受平面地图和文字影响,呈现给读者的图书信息往往直观性不强,阻碍图书馆服务供给优化,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提升。二是在图书馆智能化发展过程中,AR 技术以AR 眼镜、AR 屏幕、AR 头显等高端智能辅助设备作为中介强化读者体验,这往往使得信息识别过度依赖外部媒介,忽略图书信息展示本身的直观性要求,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三是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单一化问题,可能会导致阅读资源难以全方位呈现到读者面前。例如,高校通常单一运用AR 技术,不重视联动使用AR 技术和智能物联,未能形成高品质、直观化图书信息化服务,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3.2 导视系统交互性不足

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导视系统交互性不足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高校主要依赖AR 技术的感官优势和空间虚拟能力展开图书馆导视系统设计,未能克服传统导视系统的不足,难以解决视听障碍读者在导视系统使用中长期面临的基本交互问题,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二是高校未能投入足够的AR 技术辅助设备维护、保有费用、开发成本,导致优质AR 显示器和眼镜数量、质量无法达标,限制读者对于虚拟空间的感官体验,使得导视系统交互性不足,阻碍多维图书馆空间打造,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三是高校在实际运用AR 技术时,难以开发实用的现实场景导航APP,使得部分图书陈列、摆放现状只能以简单图片罗列形式呈现,并且无法为读者提供实时方向路径和图书标签精准识别服务。这引起读者现实空间体验感缺乏、导视系统交互性不足,致使图书信息化流转受限,从而阻碍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四是高校在利用AR 技术时往往表现出同质化现象,使得数字展览呈现形式单一,使得图书流转受限,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

3.3 信息传递具有延误性

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导视信息传递具有延误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高校对于AR 技术和图书馆建设的融合缺乏感官体验考虑,通常会出现AR 头戴式设备沉重、佩戴不方便的现象,并且存在AR 显示屏动态影像乏味、效果图像失真的问题,双重使用不方便会给读者带来负向情绪,影响图书信息传递到人脑的及时性,见图2,制约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②高校未能运用AR 技术解决读者操作能力、AR 设备耗电速度快、操作流程复杂等长期存在的导视系统问题,制约图书信息化流转,阻碍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③高校凭借AR 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功能打造实景导航系统,但仍存在智能信号不足现象,导致读者感官体验变差,无法及时吸收图书信息,给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造成不利影响。④高校应用AR 技术时,仍旧无法克服传统技术难题,难以保证在借阅者误放、乱放图书情况下及时更新书籍信息,这为书籍借阅、续存服务带来困难,致使图书内容信息化流转延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图2 信息传递延误机理

4 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水平提升策略

4.1 打造信息展示模块

高校应打造信息展示模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高校应利用虚拟物体生成技术构建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的规模场景化态势,提升实际场景和虚拟信息的融合程度,叠加现实世界信息,明晰图书摆放位置和借阅情况,给读者带来更便利的导视服务,进而提升AR 技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水平。二是高校应发挥合并技术光照和色调一致的优势,优化书架摆放格局,直观化图书馆资源布局和图书信息,打造可视化信息展示模块,提高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三是高校应将虚拟空间打造能力实用化、核心化,利用数字化导航服务生动、直观地展示图书信息,强化书籍资料信息流转程度,促使AR 技术融合应用到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四是高校应设置独特实景导航二维码,进而明晰图书分类,便捷图书查找,实现信息直观展示,有效提高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6]。

4.2 建立导览系统指南

高校应建立导览系统指南,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打造图书馆导览指南系统。高校应充分考虑跟踪设备和移动计算性能,配备指南针、GPS、WiFi、摄像头等定位组件作为AR 技术服务模式指南,增加导览系统软硬件视觉冲击能力和服务特性。这能够实现图书空间建筑和现实场景、多媒体信息一体化发展,优化信息服务库,进而增强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②建设图书档案室。高校应对图书信息进行智能化备案,利用图书馆地图软件、地图模型打造信息化档案室,将建筑、历史和名人知识等现实图书内容信息化,提高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活力[7-8]。

4.3 构筑图书智能排架

高校应构筑图书智能排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高校应强调规避传统图书排架弊端,利用AR 技术有效鉴别图书分类号,提高图书查找效率,提高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例如,应在排架工作中,用AR 技术相关设备扫描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ndentification,RFID)标签完成图书二维码和标签的智能化索引,以快速正确排列图书顺序和位置,构建分类号目录,降低图书寻找难度,有效提升读者体验感,进而加快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二是高校应增加数字版图片、馆藏资源文字、视频、音频类的学术文献介绍,利用手机智能终端数字化图书内容,打造图书智能排架,全方位拓宽图书使用渠道,避免触摸、翻阅珍贵资源带来的损耗,提高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水平。三是高校应利用三维建模、场景融合等AR 技术打造可体验、可视化立体有声图书,帮助读者无实物探索图书馆经典藏品,构筑无接触式空间立体虚拟图书智能排架,加强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9-10]。

5 结语

综上所述,未来的发展应用中,图书馆应用越来越偏网络化、多元化、技术化以及个性化。AR 技术具有独特的文化、科技、数据特性,包括实时交互、虚实融合、三维空间3 种注册性潜力技术,具有易识、易用、易推广的优势。将AR 技术应用到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中,有利于优化读者实践体验和感官刺激,形成综合性现实扩充,能够切实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本文从AR 技术的定义出发,分析其推动虚拟信息在图书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叠加变化优势、问题以及改进策略,从而有效强化读者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现实图书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图书推荐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