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低年级ICT 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4-05-02 14:3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文理探究语言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 宁 静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华学校 范燕丽

一、背景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日益凸显,小学英语的教与学方式在悄然改变。平板电脑、AR 技术虚拟场景的运用、VR 沉浸式的语境体验等信息技术的教学,使学生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一种可能,也为教师、家长和学生及时进行多元评价,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支持。深圳市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文理二小(以下简称“文理二小”)从成为深圳市第一批“教改”实验学校之日起,根据新课标、结合教学改革与ICT 深度融合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展了“爱种子”项目课题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效率。

二、建构新模式教学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其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理二小结合教学改革、融合ICT 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借助“爱种子”学习平台,建设低年级的教与学数字化课堂,开展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英语低年级语言能力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如图1)。ICT 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符合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有助于创设英语课堂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拓宽一年级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图1 小学英语低年级新型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是由我国外语教育学者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新型教学理念。本研究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任务驱动、支架促成、基于标准的评价”,结合文理二小一年级学生学情而设计的教学策略和智能技术五个教学阶段。教学过程主要体现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包括主题探究、语言习得、合作交流、拓展应用四个步骤。把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用一体”,并结合文理二小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策略与ICT 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教师数字化把握学情,从而为实现精准教学提供了支撑。

如图1 所示,小学英语低年级语言能力探究课—新型教学模式依据新课标,结合小学生低年级语言学习能力发展规律,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落实主题任务驱动、设计任务、支架促成、评价反思四大基本理念。教学过程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素养下,设计了主题探究、语言习得、合作交流、拓展应用四个步骤。在教学策略中体现创设情境、语言技能、情境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数据反馈八大要素。在语言能力探究课型的智能技术中包括依托“爱种子”平台、语言学习与指导、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学情的把握、课堂互动、作业展示和互评反馈这六个步骤。在小学英语低年级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爱种子”平台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究学生在情境主题中如何发展语言能力。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通过“任务驱动”“支架促成”“基于标准的评价”三个教学阶段,把语言学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实现“学用一体”。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架”,在情境中教学,促成学生的产出;在基于标准的前提下,借助数据反馈和分析,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三、教学实践与成效

本研究选自牛津上海版英语一年级上册“May I have a pie?”新授句型为例。该句型出现在Module 3 Places and activities 这一模块里,学生学习了询问数量的句型、数字、常见水果,即将学习有关食物的内容,这是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话题,是“人与自我”,以“我”的视角表达个人喜好和需求的主题群。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模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乐于表演展示、喜欢游戏互动,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刚接触英语两个月,虽然语感还较弱,但是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部分学生具备了简单的语言基础,能够根据教师指令模仿录音内容并进行角色扮演。课堂上,教师采用听、说、唱、玩、演等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信表达,日常教给学生使用平板的方法,全方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学科素养。

(一)课前导学

本模块的设计思路为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语音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导学单以听对话、场景模仿、口语配音说、AB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如何正确使用“May I have…?”的核心句型,通过学前数据分析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和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二)课堂深度学

结合学生的导学闯关游戏数据分析,提前掌握学生预习情况,课堂教学以旧带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猜想所学过的水果,从而引入新授课。课堂深度学习包括以下过程:

(1)利用鼓掌1 次代表“one hamburger”, 鼓掌2次代表“2 hamburgers”,鼓掌3 次代表“3 hamburgers”复数形式。

(2)统一听录音,模仿跟读核心词汇pizza。

(3)利用开火车游戏“Train,train,go,go!”来检查学生易读错的pizza。

(4)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I can draw改编学习新授cake,说明蛋糕虽美味,但吃多对牙齿不好。

(5)学生通过前置导学已经掌握pie,发散思维,思考还有哪些水果pie。

(6)“爱种子”项目的平板游戏练习再次巩固和检查新授情况。

(7)通过平板练习现场得出数据,及时分析学情,做出调整或再有针对性地教。

(8)学以致用“Let’s act”,师(全班学生)对话→师(一名学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两人合作),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的互动式学习交流。

(9)新知活用到生活场景时“Let’s talk”,很多学生都踊跃举手想展示讨论,教师运用了抢答器功能,更加激发学生的专注力和展示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学语用。

(三)课后自主学

教师根据“双减”政策和前置导学、课堂学情数据分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1)基础必做“我会读”,模仿跟读课本P38 至少3 遍,注意语音语调和动作的变化,上传自己认为表现最棒的一次视频到作业展示区(15 分钟内);(2)拓展选做“我会编”,运用课本的核心句型创编对话并录制小视频分享到作业展示区,每个同学至少互评两人(20 分钟内)。拓展小视频(At the shop)观看,思维导图小结归纳。

(四)小结反思

笔者在授课时,能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爱种子”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多样态的教学方式,例如:改编I can draw歌曲、拍手鼓掌区分单复数、“Let’s chant”、“Sharp eyes”、爱种子游戏闯关等活动来掌握学生学习新单词的情况,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说、读、演、玩的过程中乐于动脑,敢于开口,自主手动操作平板互动学习,层层递进的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学—评一体化”始终贯穿课堂教学,如学生回答问题的音量、上台展示或表演的应该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评价,如sound、action 等,没上台的学生能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在设计游戏化闯关新授课时,学生对在平板做闯关游戏非常感兴趣。闯关成功(全对)会出现冠军的头像,学生看到后非常有成就感,当教师整体投屏反馈全班作答情况时,全班同学能专注地、清晰地观看全班的正确率及哪道题谁做错了,教师依据错误率再进行及时的复习或教授方法操练。第一关整体正确率达95%,So easy!接着挑战第二关听力题,巩固操练本课新学的单词及上一单元学过的词汇,学生更加有信心并专注听力了。但在综合运用“爱种子”项目平台进行闯关游戏时,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后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在平板上作答并处理常见的故障,如选择题、连线题会经常出现点击放大,无法准确作答等程序错误,如果是听力题,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就会很惊慌,因为需要重新退出作答。这需要“爱种子”不断完善平台,便于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操练过程中更加高效、便捷。

四、实验探究总结

文理二小经过一年的项目实验探究,结合英语学科在小学低年级的应用实践,发现小学英语低年级新型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探索式学习的需要;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在线互评等活动可以为合作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提供更多渠道和便利,还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都能个性化学习。虽然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心智不全,但只要我们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分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构建数据分析模型来建构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兴趣偏好,编辑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方案,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发展,就能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教育体验。

猜你喜欢
文理探究语言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文理生的battle
语言是刀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in China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