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文化的记忆里寻找历史的一种可能性

2024-05-01 14:20熊敏剑
创作评谭 2024年1期
关键词:樟树市药商临江

熊敏剑

读毕欧阳娟长篇小说《天下药商》(安徽文艺出版社,2023年),仿佛跟随着她笔下的人物共同经历了一次将临江府的中医药技术从偏安一隅推广到遍布天下的过程。

作品以明末清初天灾频发、瘟疫肆虐、战乱绵延的局势为大时代背景,以两男两女的情感纠葛为线索,展现了临江府的药商施药赈灾、舍命抗疫、救治军民等义举;并以此为依托,详细地刻画了当地的制药和医疗技术一步步发扬光大的原因,以及当地药商赢得人心的关键所在。

明末清初的临江府,包含了今江西省樟树市所辖区域。樟树市素有“药都”之称,2013年更是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全国唯一一家“中国药都”称号。据我所知,樟树市获此殊荣,并不是以产药取胜,而是以制药闻名。樟树市的制药技术究竟妙在何处?读完四十五万字的《天下药商》,读者一定会找到答案。

欧阳娟再现了数十种药材的炮制过程。其独特与讲究之处,无不令人惊叹。除此之外,作品还详述了医治疟疾、淋巴癌、中风等恶症险疾的药方和针灸手法十余种,金樱子、枳壳、马钱子、熊胆等或常用或名贵药材的使用方法数十种,再加上对当地药材的经营方式、药店的总体格局、药工的培养模式等等的细致展示,可以说,《天下药商》犹如一部描绘中医药行业的《清明上河图》,既有波澜壮阔的全景,又有细致入微的局部。

作品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的故事。作者并未亲历那个时代,怎样搭建一个不在场的时代全景与细部,并且让它具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是我最好奇的地方。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与作者的交流,我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素。

作者欧阳娟生在樟树,长在樟树,动笔之前又做了大量采访和资料收集,对当地药俗有着极其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这让她在写作过程中对当地药俗的应用信手拈来。比如写到吃药清汤的习俗:

这药清汤其实十分麻烦。需得先将面皮子擀得蝉翼般薄,既可透出内里的馅儿又不可破损。再挑了纯精的瘦肉切成碎末,放在石臼里舂米样地细细地捣成泥,捣得面团一般又粘又韧又看不出一丝儿肉。再用那蝉翼般的面皮裹上筷子一点能沾上的那么一星儿肉泥,内里松松地包了、外皮紧紧地捻上,既让肉泥有松泛的余地,外皮又不会松散。再佐以不同的药材宽宽地加了师姑井的水,用旺火烧开,把包好了的料下进去一烫,约莫抽锅烟的功夫,肉泥吸饱了汤水鼓胀着浮上来,药清汤便煮好了。

药清汤的制作方法流传至今,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制作方法的详细记录,为作品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诸如此类的还有大年三十用柏枝驱虫的习俗,四月二十八的药王生日会,药栈新学徒给师傅盛饭,搓纸媒子的规矩等等,大量落实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盛大庆典的规制礼仪,皆有据可查、有言可证,对作品的真实性和真实感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熟知当地方言,在人物对话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例如女主角侯静仪将父亲称作“爷爷”,将医术不高称作“医术不精”,从古(最早不知可追溯到什么年代,至少明末清初是可考证的)至今,临江人都是这么表述的。但凡了解当地方言的人都知道,当地老百姓日常对话就是这样措辞。对话是增添文本真实感的重要手段,读者阅读着由当地方言构成的人物对话,自然更容易对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性产生信任。

幸运的是,当地方言并不难懂。欧阳娟熟读《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名著,很早就发现樟树市临江镇一带的方言,与《红楼梦》《金瓶梅》的语言极其相似。也就是说,当地听起来土得掉渣的方言,实际上以民间流传的形式,保存了部分古人的语言传统。在书中,欧阳娟试图通过方言的使用尽量彰显汉语的传统与丰富。

《天下药商》的创作过程历时六年,其中有将近两年用来采访和实地考察。欧阳娟几乎触摸过每一种制药工具,反复多次观摩过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炮制过程,对于文本中所涉及的制药技术,每个步骤都烂熟于心。

例如,写到樟帮最有代表性的“白芍飞上天”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他把罩在铡刀上的粗布帘一掀:“白芍飞上天,你可晓得?”

铡刀赫然坦露出来,乌黑的手柄已被无数双手掌摩挲得发亮,森冷的刀口泛着尖利的白光,像久经风雨的老药工,深沉、犀锐。

侯秋林把住刀柄,拣了几根长短相仿的白芍,抬腿跨坐在板凳上,长吸一口气,催动手臂,“嚓嚓嚓”切了起来。

急雨也落得没这样快。洁白的切片雪一样涌落下来。丘岭一样鼓凸的手臂上,一点点沁出细密的汗。

须臾间,几根白芍即已切完。

“数数看。”侯秋林把刀一扔。

武全一片片数了起来,越数越是吃惊:“我这……才眨了下眼,师傅就切了三百六十余片!切得比我数得还快!”

这样的记录还有很多。走进樟树药王街,可以看到老药工们表演的传统手工制药过程跟她笔下书写的如出一辙。这样准确的记录对作品的真实性与真实感大有裨益。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欧阳娟查阅了几个版本的《临江府志》和《清江县志》以及临江镇周边几个大家族的家谱,对当时的地形地貌、城市建设、风土人情做了细致了解及反复比对。作品中写到的山、水、花、草、农作物、街道、府衙、寺庙、城门、军营等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就连药店店名都基本上是真实存在的,药店的建筑特色和雕花工艺都经过了考证。其中涉及的天灾、战争(包括具体的主要作战方式)等历史事件,一应来自地方志或相关史料记录。七品以上的官员均为真实人物,其所作诗文及主要事迹,皆可考证。主要人物的姓氏基本与临江镇周边几个大家族的姓氏一致。

这一切,都能为读者带来真正进入了那段历史、那座府城的错觉。

欧阳娟是懂临江人的,这或许得益于她生于斯,长于斯,也或许得益于她敏锐的洞察力。她创造了圆滑世故却心地善良的男一号、温柔娇弱却不惧生死的女一号、勤劳耿直却目光短浅的男二号、泼悍刁钻却救人无数的女二号。临江人确乎是这样,或者是说,樟帮药商的人物性格确乎大致是这样。我看着欧阳娟用文字所勾勒出的人设,几乎可以与现实生活中一张张樟帮药人的面孔联系起来。

灵活中有所坚守,退让中伺机而动,精于算计却诚信为本,明哲保身又胸怀天下。这是欧阳娟笔下的樟帮药商,也可以看作是她对于樟帮精神的一种提炼。

我认为这种提炼是准确的。就我接触到的樟树工商界成功人士而言,大体上具有这种貌似矛盾实则统一的性格特质,甚至包括欧阳娟自己身上也隐隐具有这种矛盾性与统一性。

初次接触,你也许会觉得他们略显油滑;等到剥开油滑的外表,却分明可见一颗赤子之心。初次交谈,你也许觉得他们得理不饶人;可涉及深层矛盾时,他们又可以大手一挥满不在乎。面对强权,你也许看到他们总是唯唯诺诺;可时机一旦成熟,他们就像扑食的猛虎敏捷而精准。他们就是这样一群人,表里不一,又表里如一。

欧阳娟成功地刻画出了樟帮药商的这种复杂性,使人物性格变得丰满而可信,让读者跟随着他们的灵活与坚守、退让与进击、算计与诚信、懦弱与勇猛心潮起伏,在明与暗之间、进与退之间、忍耐与宣泄之间、自保与献身之间,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获取生存的智慧与生活的哲理。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文体,其真实性与真实感的分寸,原本就是微妙且较难拿捏的,更何况《天下药商》书写的还是一段数百年前的故事,可谓难上加难。欧阳娟就这么通过对药俗的深入了解先让各色祭祀活动真实起来,再通过对方言的大量使用让人物的对话真实起来,然后运用大量对传统手工制药技术的准确记录让人物的生产活动真实起来,通过对地方志的充分查阅让山水草木、天灾战乱真实起来。

欧阳娟用庞大的资料为基石,构建了一个足以令人信服的文本。民间文化是有记忆的,或者说,民间文化本来就是一种记忆的载体。史料不曾为我们记录的故事,隐藏在民间文化代代相传的记忆里。《天下药商》是部大书,从不同的层面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收获。作品一经完稿便由《中国作家》(长篇小说专号2021·下半年)发表了二十万字精华版,不久后荣获江西省第六届谷雨文学奖。

如今,樟树市药香四溢,“中国药都”名揚海外,这一切都离不开樟帮药商在明末清初所打下的坚实基础。樟树之所以成为“中国药都”,正是因为有《天下药商》中所反映的那一段历史的存在。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市科协)

猜你喜欢
樟树市药商临江
秦药新生态之二 万寿路的那些药商
江西省樟树市:阡陌纵横的红土地
汉调二黄“临江而歌”
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的现状与思考
培育产业升级新引擎 打好临江崛起攻坚战
天问
孝心催得花烂漫——记江西省樟树市经楼镇敬老院院 长黄卫华
爱心奉献,让生活更加美丽——记樟树市药市社区志愿者协会
安徽 芜湖药品零差率动“药商奶酪”
重庆临江二队明代炼锌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