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艺展与城市文化象征

2024-05-01 14:20连芷平
创作评谭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年展策展陶艺

连芷平

“展览”是将物品经过陈列设计,辅以主题和诠释,在公共场域进行展示,达到与观众沟通的目的[1]。“策展”概念自1990年代引入国内,“策展人”通常被定义为展览的主要召集人,且具备了某一艺术领域的规划和整合能力[2]。随着近三十年来政府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性推动,我国策展人的出现顺应了时代需求。在策展概念出现后,当代展览成为视觉符号、创新概念、多元媒介的表现方式,策展是呈现展品意义的方式。在当下,展览甚至是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

景德镇正在进入一个以文化创意带动美学经济的时代,新的设计思潮下,陶艺已经超越了以往所重视的生产方便性和使用功能性,成为被赋予文化意义的商品和艺术品,其背后是生活形态的创造、生活品味的体验以及生活价值的实践。近年来,景德镇结合了地方历史与人文环境,在陶瓷领域运行策展这一机制。陶溪川、三宝蓬等各大陶瓷艺术馆邀请策展人协助策划,展示内容从以往传统的陶艺题材、陶瓷材料与表现形式等,转变为开始用陶艺探索当代艺术观念。

笔者通过田野调研发现,从高校到各大产业机构,从大型艺术馆到小型陶艺工作室,景德镇在培育策展人、建构展览机制、完善策展人制度等方面,蓬勃发展。

一、展览对一座城的意义

始于1947年的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是国际知名的综合型艺术节,因为持续举办,成功形塑了爱丁堡的城市形象,催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以大型艺术展或艺术节促进当地文化机遇的全球范例[3]。近二十年来,中国各地也涌现了几个成功的艺术展/艺术节,有效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如上海国际双年展、香港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双年展等。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知名陶艺家和策展人金文伟认为,展览对城市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双年展可以作为有力的学术驱动,极大地为城市的影响力增值,从而催生该城市的精神地标。陶艺展览是“一个展对一座城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文化艺术行动。这一点,已越来越成为景德镇陶艺界的共识。

在景德镇陶艺展览的各个发展阶段里,景德镇当地政府协同景德镇陶瓷大学和陶溪川、三宝蓬等知名陶艺机构,共同扮演了重要的推手。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提出,要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和文化积淀,但更要以世界格局和眼光看待文化艺术的发展,积极拥抱世界和时代,与时俱进,以新思想、新观念为瓷都发展注入新气象,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陶瓷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只有这样,陶艺才能持续传播其文化价值。

用今天的网络语言来描述,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在城市文化形象上可谓“自带流量”。作为最重要、最活跃的陶瓷产区之一,从本世纪初开始,景德镇举办了一系列国际展览活动,有效促进了国内陶瓷工业产业和传统陶瓷技艺的传承,在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建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

2022年2月,“瓷的精神—2021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在景德镇成功举办,展览呈现了陶瓷的创新观念,涵盖了器皿、雕塑、装置、绘画、影像等不同技法、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陶瓷作品。双年展期间,主办方还安排了国内外院校知名教授学者的学术讲座、对话与研讨,以及学院工作室艺术家的创作展演,多角度地呈现对陶瓷艺术创新的思考及其可能性。

2023年4月,“瓷的旅程—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圆满落幕,并随即举办了双年展优秀作品全国巡展。该重要展事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和在地政府合作的具体行动体现,体现了以陶艺展览为契机,通过国际化的展览促进陶瓷产业、学术交流、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开展全方位的协同创新合作,成为陶艺界打造产业、艺术与学术合作共建的典范。

(二)中国当代青年青花展

2022年,三宝蓬美术馆举办了“中国当代青年青花绘画邀请展”。引发众多关注。2023年,三宝蓬又举办了“‘青·青2023中国当代青年青花邀请展”。策展人为知名当代青花艺术家干道甫,展览主要呈现青年艺术家的青花创作,共展出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青花瓷画以及具有青花元素的陶艺和装置等作品一百零四件。策展人干道甫期待通过展览,看到全世界的年轻人共同以青花的名义、运用陶瓷媒介来表达个性和情感,并以此契机为景德镇青花陶艺寻找未来的传承人。

(三)中央美术学院陶溪川美术馆的系列陶艺展

2023年4月29日,“形上—非具象研究展”在陶溪川举行开幕仪式,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联合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作为国内艺术研究和创作的领航者之一,长期以来频频出现在陶溪川美术馆的展览活动中,协助陶溪川更好地扮演景德镇这座城市文化的传承人和艺术的推广者角色,使陶溪川拥有今天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接纳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术思想,为景德镇的艺术家及艺术从业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窗口。

(四)“一百朵花”系列艺术项目与“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

2022年9月26日,“待到山花烂漫时”展览在陶溪川翻砂美术馆开幕,策展人是“一百朵花”品牌创办人、景德镇独立策展人施思。施思一向关注“非遗再造”,长期实验陶瓷器物的中国审美趣味表现。展品包括一百朵花主体产品、实验品以及观念陶艺作品,探索如何通过视觉的愉悦、触摸的质地、感受的唤起,共同组成人与物、物与人之间的沟通。

作为景德镇陶艺界的后起之秀,施思曾参与策划“画盐”陶艺项目。画盐是将传统的陶艺及其所涉及的釉、色和陶,连同相关艺术表现手法等作为材料和手段, 而艺术家借这些媒介以表达自身的思想和艺术观念。“画盐”展出了众多小幅瓷画精品。展览提出,当代陶艺应具有先锋性和对陶瓷材料的探索性。

2018年10月16日,陈晓媛、施思等人发起“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在陶溪川美术馆开幕,展出昌贵、陈垭楠、范婧婧、方群铭、刘书言等众多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该计划致力于展现和研究现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生态,以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探索为样本,多形式、全方位地关注当下艺术生态中青年艺术家的成长与发展,促进艺术家和学术机构、商业平台资源共享,为青年艺术家构建一个良性的艺术生态环境。

此外,首届中国瓷画双年展于2015年在景德镇成功举办。随后“2017第二届中国瓷画双年展”在景德镇昌南美术馆顺利开幕,该展览展出了众多当代知名中国瓷画家和艺术家如张松茂、吴山明、李林洪、吕金泉、罗小聪等人的作品,推动了当代中国瓷画作为当代艺术新媒介的文化价值。

吕品昌认为,景德镇的当代艺术活动非常活跃。仅2023年来,已有4月23日陶溪川美术馆展出的“附体·托比恩·卡瓦斯博作品展”、4月27日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举办的大型综合材料艺术展“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当代艺术展”,以及4月29日开幕的“形上·非具象研究展”等等。这些展览形塑了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新文化形象。

二、景德镇陶艺策展人经验谈

一场展览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优秀的展品,必须呈现美学与创新思维,提出有效的对话,传递领域前沿信息,助力激发新的思潮,甚至引导先锋的创作理念……这些都构成了策展成功与否的因素[4]。

金文伟作为海内外各大陶艺展的策展人,多年里积累了大量展览经验。独立策展人施思也在景德镇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展览实践。这些策展人深知,人们对景德镇传统陶艺的刻板印象,是可以被优秀的陶艺展览所更新的。他们重视策展型态与规则,有深厚的专业能力去把脉展览主题、策展方式和核心价值。

从展览主题、情境营造、作品陈列、视觉设计、文案撰写乃至导览服务,每个环节都需要策展人的深入规划,所以在策展过程中,策展人需要用大量精力处理各种细节。金文伟说,往往策一个展览,其间需要写几百个邮件与参展艺术家沟通。作为资深的国际性策展人,他深谙如何通过一场展览,聚焦当代趋势,反映社会变迁,促进文化理解,讨论当代议题,彰显地方人文积淀。

金文伟认为,景德镇毫无疑问已经是全世界的陶瓷艺术中心,也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瓷器生产地。景德镇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比方说,它的现当代跟传统的共融共生非常融洽,这是其他生产陶瓷的城市难以达成的。另外,促进瓷都精神的国际化,需要群策群力,而在当下的景德镇,已经有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有情怀、有担当、有学术高度和广泛影响力的团队。如果缺乏这样的团队,是无法做出“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这么成功的展览的。

作为景德镇本土长大的策展人,施思尤其关注景德镇陶艺领域的年青一代和先锋苗头。她认为,新的材料与不同艺术家的观念相互碰撞的时候,必然会迸发出独特的火花。对她来说,陶艺策展具有自己的本体特性,感性空间是一个展览的核心要素。她喜欢挑战空间,因物而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空间营造旨趣,建构非线性秩序,让空间提供氛围、凸显展品意义,以及传递展览主题和策展人的美学新主张。

施思曾经在北京学设计,在京工作两年后选择回到??景德镇。十年前刚开始在景德镇做陶艺策展时,施思找的基本上是先锋的陶艺家。当时,这些“先锋”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但她发现在十年后的现在,她所关注和推动的艺术家们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和认可,这让她感到欣慰。

在施思看来,当前景德镇的陶艺界从关注工艺转到观念性艺术创作,??从材质的探索??到题材的探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转变有很多原因,比如目前景德镇的制陶工艺非常完善,能够吸引??大量外来人来创作,因此,这座城市正在发生很多不同:氛围与以往不同,从业者们彼此的交流增多,而随着“景漂”现象的涌起,景德镇的创作人群发生了明显的迭代更新。

作为策展人,施思觉得自己的工作像一个陪伴年轻艺术家成长的过程。虽然景德镇的陶艺创作氛围前所未有地丰富多元,她仍想去发现更多优秀的陶艺家。她说,陶瓷本身并不是一种容易控制的材料,对陶瓷材料和陶艺的理解上,很多人只是作出了一点实验,就像是用陶瓷这个材料说出自己想表达的某一句话。但施思认为,真正优秀的陶艺家是能够用陶瓷这个本体语言去写成一整篇文章的,而不仅仅是说出一句话。

她希望出现越来越多探索陶瓷本体语言、具有先锋性并能坚持创作的艺术家。她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样本”,以在未来呈现出更精彩的陶艺展览。

三、总结与探讨:

展览作为景德镇陶艺文化创新的呈现场域

随着时代变迁与体验经济的崛起,陶瓷器物在传统的实用与良好品质等维度外,美感维度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美感更能提供情绪与情感价值,更能唤起人们的愉悦经验。

追求创意生活,营造美学经济,是形塑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的重要目标,而通过优秀、前沿的展览,呈现多元化、创新性的展品,为人们提供观展的深度体验,结合相关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引导观众的美感体验,激发人们对生活美学的需求。

在今天的景德镇陶艺界,策展人及其团队的意义普遍获得认同和重视,能够获得学界和业界邀请、行使策划展览工作这一文化使命的策展人,是当代陶艺产业结构中最适合为领域营造社会效应的专业人士。只是,当前景德镇的专业策展人并不多,相比景德镇的陶艺从业人数,景德镇的策展人数量恐怕是十分不足的。因为策展在目前尚属于“奉献”型工作,往往需要从事其他工作才能生存,或者说,只有在不考虑生存和盈利的条件下,才能从事策展工作。这一点是国内策展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西方国家已完善的策展人职业制度还有一定差距。据悉,景德镇陶瓷大学正在培养陶艺管理和策展专业的人才。相信不久后,策展人能够成为一个兼顾情怀与生存的职业。

展览是策展人的多维度空间文本,从文化生产来看,“策展”是策展人的作品,身为一种多重中介的角色,策展人将艺术机构、艺术家、观众彼此联结,构成一个个社会行动。在可以展望的未来,当景德镇能够持续以陶艺展/陶艺节的形式,有机地与当下社会、当代陶艺家和观众对话和互动,为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及陶瓷手工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艺术和学术力量,那么,“千年瓷都”的精神内核必然牢牢深耕于这块土地上,发挥出超越地域性的极大能量。

注释:

[1] [英]阿德里安·乔治:《策展人手册》,ESTRAN艺术理论翻译小组译,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7年,第34页。

[2] 杨应时:《西方语境中的“独立策展人”及其在中国的兴起》,《艺术·生活》(艺术版)2007年第1期。

[3]刘阳:《重返“节日之城”爱丁堡边缘艺术节生态之思考》,《上海戏剧》2015年第10期。

[4]宋康:《身份博弈与形象重塑—中国当代艺术策展史研究(1989—2019)》,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21年,第1页。

(作者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双年展策展陶艺
关于策展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疯狂”的陶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学陶艺
做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