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

2024-04-30 03:18唐红涛张建英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跨境流动

唐红涛 丁 阳 张建英

一、引言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跨境电商作为促进国际经济循环的新动能,通过推动国内消费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要素分工体系与产业分工体系深度融合,助力新发展格局的有效形成(张夏恒,2022)。近年来,跨境电商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逐渐成为稳外贸、稳就业、促经济的重要手段(徐学超和戴明峰,2022)。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指出要建成一批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服务专业的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引领跨境电商创新集群的发展。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7.1%。随着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倒逼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海外需求拉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生产要素流动、政府管制以及行业垄断等因素的影响。那么,跨境电商的发展是否能有效带动要素流动?这种要素流动能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哪些特征?探究这些问题对于厘清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传统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研究了跨境电商对传统产业转型和产业集群的影响。跨境电商能提升产品价值创造能力、优化自身企业结构,从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王惠敏等,2021;张夏恒和赵崤含,2022)。跨境电商通过模糊产业边界,加速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缓解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有效驱动产业向高级协同创新模式转化(张夏恒和李毅,2021),通过改变传统外贸营销模式进而改变产业集群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利用跨境电商的网络属性突破产业集群的地域锁定,促进产业集群的合理布局(李芳等,2019)。Wang等(2022)进一步证明了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实现跨境电商子系统的互动发展可以促进两者深度融合。但也有学者指出,当跨境电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时,由于区域产业竞争力不强,产业创新孵化、资源有效利用以及生态系统建设等方面将受到较大的限制(张晓东,2022)。现如今,跨境电商发展到哪种程度才能有效发挥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否会呈现出区域差异,关于这一议题尚未有过多的文献进行论证。

关于跨境电商与要素流动,有学者认为跨境电商不仅能够加速要素在国内与国际范围配置的市场化,以推动要素在不同领域之间高效率分配与组合(张夏恒,2021);还可以通过改变国际贸易的信息交流模式,降低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重置成本,实现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彭怀安和张昌谋,2023)。与此同时,基于网络平台虚拟化、信息化的特点,跨境电商的发展能够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打破条块分割,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和市场深度融合(田毕飞和戴露露,2019)。

关于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要素流动性增加能显著减少产业结构升级对既有比较优势的路径依赖,畅通要素循环有利于产业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谭志熊等,2022)。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高级化、合理化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活跃的创新活动有助于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宋晓玲和李金叶,2022)。此外,学者们针对某种具体生产要素深入研究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视角,高素质人才对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创新可以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产业生产效率,能持续有效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Klepper,2002)。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主要结构特征的农业和工业对人口红利的需求相比于人力资本红利可能更为突出(白婧和冯晓阳,2020)。但也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本红利并不能显著地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从资本视角,Jin(2012)通过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发现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对资本的吸引力较强,产生配置效应。在此基础上,赵冉冉和沈春苗(2019)通过研究发现财政资金流动、境外资本流动和社会资本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从技术视角,李爱真等(2022)认为技术创新能带来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推动技术要素在低附加值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间流动,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宋德勇和毕道俊(2022)则认为通过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等方式增加技术的流动性,新技术和新生产工具的运用有助于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跨境电商与产业结构升级、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各自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有关跨境电商、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三者间的关系尚未进行完整探讨。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复杂,而且跨境电商的经验数据也较为稀缺。本文基于地级市层面数据,系统探索三者的内在联系。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立足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考察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引入要素流动,探究跨境电商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线性关系与非线性关系。第二,从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三个维度出发,构建刻画要素流动方向与规模的相对指标;利用2013~2021年全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全面测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实证研究。

三、理论机制与研究假设

(一)跨境电商与产业结构升级

跨境电商发展促进了产业效力提升与产业动力变革,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强劲驱动力。一方面,跨境电商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刘玉荣等,2023),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力提升。随着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外贸代理、金融、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领域的企业也随之增加,逐渐形成集聚优势。而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产业间形成良好的共享与合作机制,逐渐提高产业间关联度与协同性(张正荣等,2020);还能促成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形成,使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联系、深入渗透,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张晓东,2022)。此外,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网上通关、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现代服务业和相关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张兵兵等,2023),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重置成本、信息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减少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变动带来的摩擦,有序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跨境电商通过促进产业动力变革,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和各产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创新发展(Xie &Teo,2022)。目前,跨境电商主要以零散化和小批量订单为主,带动了出口制造业大批量订单的调整;同时,制造业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伴随着一些定制化产品和创意产品的兴起,传统制造业流水线模式也逐步进行了改进与创新(赵志田,2018)。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必持续推动企业不断强化研发设计与品牌建设,实现从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跃升,甚至是从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变迁。与此同时,随着跨境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需持续提升自身生产效率(景国文,2023),逐步向高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形成更具创新、更加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产业格局。

跨境电商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其影响作用并非能即时且有效地凸显,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跨境电商发展初期,由于市场规模限制,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可能较为微弱。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跨境电商主体在区域内集聚,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此时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变得更为显著。但当跨境电商得到充足发展却尚未完全成熟时,市场内可能会出现长期恶性竞争造成内耗加大发展受阻的情况,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最后,当跨境电商市场完全成熟,跨境电商成为社会经济效益增加的主要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可能再次增加。这是因为相较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具有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整合供应链布局等诸多优势,跨境电商市场的成熟使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1:跨境电商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假设2: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非线性关系。

(二)跨境电商、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互联网发展的跨境电商有助于打破空间限制,实现要素有效流动。跨境电商通过要素流动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跨境电商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积累,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供新动能。跨境电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展现出广阔的就业前景,吸引着大量高质量人才加入。在跨境电商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岗位前景和收入差距促进了劳动力在产业间及地区间的快速流转。劳动力流动不仅仅是劳动者本身在区域间的迁移,更是劳动者对自身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方式(宋佳莹等,2023)。跨境电商作为一个高度数字化和技术驱动的领域,需要具备先进技术知识和数字化技能的人才。人力资本在跨境电商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科技研发活动带来更多可能性,促使传统产业和中低端产业向新兴产业与高端产业转变(袁其刚和嵇泳盛,2023)。

第二,跨境电商通过加快资本流动转变投资结构,助推产业结构升级。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外贸新业态,凭借其利润空间大、政府支持力度强、发展潜力足等优势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带动了跨境电商相关配套服务包括跨境物流和跨境服务商在资本市场地位的提升(刘斌和顾聪,2022)。随着跨境电商产业对资本需求的增大,跨境电商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力加大;引发企业资本进行跨界转移,增加资本流动性。跨境电商能够影响资本投入规模和结构,引导资源在不同产业间转移和重新分配,使地区产业分布更加合理。在利益驱动下,跨境电商通过加速资本要素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向获利能力更强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流动,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第三,跨境电商通过加快技术流动实现技术创新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跨境电商的实质是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跨境电商自身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当跨境电商企业在各地展开经营活动时,不仅可以给当地带来全新的技术要素,还能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服务流程的融合(张诚等,2022)。跨境电商通过提高技术要素的流动效率,促进新技术、新模式在不同区域间传播和扩散,加强知识在不同创新主体间交流和互动,进一步加速技术创新过程(程炜杰和姜丽丽,2020)。跨境电商发展使技术创新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不仅能推进专业化分工、促进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还可能引起产业变革,实现区域主导产业从低效率行业向高效率行业变更,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李建琴和孙薇,2020)。

综上,跨境电商对高素质人才、资本投资、技术创新的需求增加,吸引着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内、产业间以及区域间的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假设3:跨境电商通过加速劳动力流动,进而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假设4:跨境电商通过加快资本流动,进而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假设5:跨境电商通过促进技术流动,进而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1.基准模型

为检验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根据豪斯曼检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将产业结构升级作为被解释变量,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作为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基准模型设定如下:

Ii,t=α0+α1cbeci,t+α2Xi,t+εi,t

(1)

其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Ii,t和cbeci,t分别表示城市i在t时期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和跨境电商发展水平;Xi,t代表所有控制变量;εi,t为随机误差项。

2.中介效应模型

为进一步检验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作用,本文引入要素流动作为中介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中介效应模型设定如下:

elei,t=β0+β1cbeci,t+β2Xi,t+εi,t

(2)

Ii,t=γ0+γ1cbeci,t+γ2elei,t+γ3Xi,t+εi,t

(3)

其中,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elei,t表示要素流动,包括劳动力流动(labi,t)、资本流动(investi,t)和技术流动(teci,t)。

3.门槛效应模型

本文采用跨境电商作为门槛变量,进一步检验跨境电商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如下模型:

Ii,t=λ0+λ1cbeci,t×η(qi,t≤δ)+λ2cbeci,t×η(qi,t>δ)+λ3Xi,t+εi,t

(4)

其中,qi,t是门槛变量,δ是待估计门槛值,η(·)为示性变量,即取值为1或者0。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产业结构升级(I)。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演变不仅包括产业内结构优化,如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还包括产业间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不断提高。因此,为全面反映产业结构的内涵并考虑到数据的合理性,本文参照徐敏和姜勇(2015)的做法,将第三次产业均纳入指标体系,构建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来说明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

模型中的核心解释变量为跨境电商(cbec)。由于跨境电商的发展程度与电商物流的繁荣度息息相关,且电商一般利用物流网络来运输货物,因此快递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反映电商的发展状况。基于跨境电商交易额获取难度大的现实,相较于单纯用快递总量替代跨境电商发展程度,通过采用快递数量构建跨境快递数量能提高替代变量的合理性,减少其对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本文借鉴张锡宝等(2020)采用分割信贷余额的做法,利用地区进出口额与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来对快递总量进行分解。分解公式如下:

packagei,t=α+βtradei,t+λfdii,t+εi,t

(5)

其中,packagei,t代表快递总量,tradei,t和fdii,t分别表示地区进出口额和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利用公式得出回归系数后,进一步得到跨境快递数量为βtradei,t+λfdii,t。本文利用构建的跨境快递数量来衡量跨境电商。

3.中介变量

在模型中引入生产要素作为中介变量,包括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以及技术要素。当前学术界对于要素流动的衡量指标主要可以分为绝对规模指标和相对流动指标两大类,相对于绝对规模指标只反映要素流动的整体规模大小,相对流动指标可以体现区域间要素流动的方向,能真实反映区域间的流动情况。本文在王家庭等(2022)指标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利用各变量当期减去上一期的增减量这一相对流动指标来衡量要素流动。(1)劳动力流动(lab)。教育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的扩张能够推动城市生产率以及创业水平的提升,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本文选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的增减量来表示。(2)资本流动(invest)。相较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资本存量更能体现在某一时点上所积存的实物资本,能很好地反映人们实际掌握的物质生产手段。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出资本存量,以资本存量的当期减上一期的变化量作为度量资本流动的指标。(3)技术流动(tec)。技术进步会引起生产要素供求以及价格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生产要素的流向与流量的改变必然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本文利用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的增减量代替技术流动。

4.控制变量

为最大程度克服遗漏变量引致的偏误,本文引入如下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控制变量:(1)基础设施建设(road)。通过完善物流配送网络,能够有效推动流通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采用各地区公路总里程来衡量。(2)政府财政支出(gov)。地方政府可以改变支出政策对公共资金进行重新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在产业内部或产业间合理流动,选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3)经济发展环境(pgdp)。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物质财富积累,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4)社会消费水平(soc)。选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代替,社会消费增加必然会带动生产量增长和企业生产规模,从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5)综合通信能力(post)。地方综合通信能力的现实状况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潜在的相关作用,综合通信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加快资讯传播速度,还能拓展企业交流沟通渠道,提升产业结构升级效率,选用邮电业务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表示。

(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276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在引入要素流动为中介变量后,我国各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中,样本数据包括东部城市99个,中部城市99个以及西部城市78个。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各省份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各地级市邮政管理局,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填充,并对个别指标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五、实证分析

(一)直接效应分析

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关于跨境电商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模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同时采用逐步回归法,逐个加入控制变量检验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的变化。由结果可知,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每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升级水平提升3.673个百分点,逐个加入控制变量后,系数减小但依然正向显著。根据表2第(6)列结果显示,在加入全部控制变量之后,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1.698显著为正,表示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总效应为1.698,这说明跨境电商可以通过加快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从而有效驱动产业结构升级,验证了假设1成立。

表2 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逐步回归结果

从控制变量来看,除政府财政支出外,其他控制变量的影响系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水平、综合通信能力等控制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其影响系数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系数均为负。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政府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支出可能更多运用于福利性政策领域,而没有投向制约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薄弱环节和急需领域,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显著;另一方面,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断完善发展,但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普及,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互联网、通信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从而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二)间接效应分析

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促进作用已得到验证,进一步检验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促进作用。根据表3结果可知,当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和技术流动作为中介变量参与回归时,跨境电商与各种要素流动的影响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可以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入与流出,间接助推产业结构升级,验证了假设3、假设4和假设5。

表3 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中介回归结果

进一步,通过对比不同要素流动中介效应发现,跨境电商对劳动力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强,资本流动次之,对技术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弱。对于劳动力要素,其流动方向和规模主要考虑当地就业环境和工作发展前景的影响,而资本流动不仅要受到投资者偏好和行业发展潜力的影响,还要受到当地政府资本准入及流出政策的限制,使跨境电商对劳动力的促进效应强于资本流动。此外,跨境电商对技术流动的促进作用最小,可能原因是技术要素的自由流动涉及科研人员流转、技术转移、知识扩散等诸多环节,由于衡量科技人才价值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完善、现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技术要素的区际流动受到更多影响因素限制,跨境电商对技术流动的促进作用因此减弱。

然而,相较于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虽然跨境电商对技术流动的促进效果较为微弱,但是跨境电商通过技术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却十分显著,且技术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远远强于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技术要素相比其他生产要素具有重复使用性和共享普惠性。技术一经研发成功,可以同时供给多个需求者,经过多次使用其价值也不会遭到损耗,无须投入新的研发成本;并且随着技术的使用主体增多、适用范围变广,技术的价值实现也随之增加。在跨境电商对技术流动促进作用较小的情况下,技术要素的独有特征使得跨境电商通过技术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用依旧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结论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文做了如下稳健性检验:一是分时段进行回归,考虑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于2015年开始设立,但其设立数量从2016年起才明显增加,此后政府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因此,选用2016年为时间节点,对比2013~2015年和2016~2021年两阶段跨境电商系数差异,结果分别见表4第(1)列和第(2)列。二是替换解释变量,本文借鉴唐红涛和胡婕妤(2021)的做法,利用各地级市快递业务收入赋予权重构建新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指数,结果见表4第(3)列。三是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本文参考汪伟等(2015)和韩永辉等(2017)的做法,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这两个维度着手,构建全新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数(I2)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第(4)列。四是对解释变量进行1%缩尾处理,结果见表4第(5)列。根据稳健性检验结果来看,跨境电商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系数关系依旧显著为正,与前文的回归结果一致。

表4 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

(四)内生性处理

为解决双向因果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来加强实证结果的可信度。一是选用正向指标,采用各地区当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Interne)作为工具变量。其中,数据来源于各省份及各地级市统计年鉴。消费者必须借助网络才能完成线上购物,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越多,消费者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跨境消费的可能性越大,跨境电商用户规模增加能为跨境电商市场发展提供消费动力;由于互联网宽带接入的主体以家庭为主,而产业结构调整涉及更多的是企业内或企业间资源配置和主导产业更替等问题,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变化无法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二是构建负向指标,测得各地级市到沿海港口的最近距离(distance),并考虑到地理距离不随时间变化,故借鉴学者Acemoglu等(2005)的方法,利用distance与时间虚拟变量的乘项作为跨境电商的工具变量。其中,港口数据来源于交通部2006年发布的《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离港口距离会影响跨境电商国际物流时间、交通运输成本以及货物运输规模,从而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随着各地级市离沿海港口的距离越近,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和潜力也随之增大,呈现负向相关关系,因而满足相关性要求;而离港口距离作为自然因素,并不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满足外生性问题。

由表5结果可知,第一阶段Internet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distance×year显著为负,即内生变量与工具变量在统计上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则表明工具变量对内生变量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由弱IV检验结果显示,各列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均大于Stock-Yogo在10%显著性水平上的临界值,即上述两类工具变量均通过弱工具变量检验。另外,各列的可识别检验Kleibergen-Paap rk LM统计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即工具变量满足可识别性。

六、进一步讨论

(一)门槛效应检验

本文为进一步探究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是否会受到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的限制,以跨境电商作为门槛变量进行门槛效应检验。为确保门槛估计的准确性,首先测算跨境电商门槛值大小与个数,对单一门槛、双重门槛、三重门槛的情况进行依次检验,通过Bootstrap方法反复抽样300次得到相应F统计量和P值。根据表6门槛效应检验结果可知,以跨境电商作为门槛变量时,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下的P值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在三重门槛效应下P值不显著,即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作用存在非线性关系,验证了假设2。

表6 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由表6可知,本文最优模型为双门槛模型,跨境电商门槛值分别为5.199和10.756。进一步,为判别门槛值的有效性,本文根据Hansen估计法绘制跨境电商门槛估计值在95%置信区间下的LR图。如图1所示,似然比检验与门槛区间估计结果相符合,故门槛效应估计值等于真实值。

图1 跨境电商双门槛估计LR图

(二)门槛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表7门槛效应回归结果所示,在单门槛估计中,当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低于门槛值时,跨境电商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当跨境电商大于门槛值时,跨境电商的影响系数依旧显著,说明核心解释变量水平影响着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在双门槛模型中,门槛值5.199和10.756将跨境电商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跨境电商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分别为4.345、2.647和3.559,这说明随着跨境电商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的趋势,呈现“N”型结构特征。具体来看,当跨境电商处在较低水平(lncbec≤5.199)时,随着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增加、行业制度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此时跨境电商逐渐发挥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当跨境电商处在中间水平(5.199

表7 门槛效应回归结果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年平均值已经跨越第二个门槛值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东莞、杭州、宁波、苏州、无锡、青岛、厦门及重庆。这些城市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数字产业,占所有城市的4.35%。说明第二个门槛值10.756是一个较高跨境电商发展水平,此时跨境电商市场已经较为成熟。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跨境电商处于中间发展水平,各地跨境电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还有12.68%的城市仍处在跨境电商初级发展阶段,其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尚未超过第一个门槛值,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陕西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这些城市虽然地处共建“一带一路”的优良地理位置,背靠丝路电商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当地基础条件不足,商品流通效率和产品供给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总而言之,跨境电商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其影响作用并非能即时且有效的凸显,并由于地区差异的影响,各地跨境电商发展状况呈现出不同特征。

七、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理论和实证检验了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跨境电商可以改变消费需求、改善生产环节,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直接推动作用。第二,跨境电商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投资策略转变以及技术创新间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且由于技术流动受到诸多因素限制,跨境电商对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第三,不同阶段的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根据跨境电商发展程度不同,其促进作用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呈现“N”型结构特征。其中,只有4.35%的城市跨越了第二个门槛值10.756,82.97%的城市处于第一个门槛值与第二个门槛值之间,跨境电商区域差异明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都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机理,为跨境电商引导要素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二)政策启示

为了更好地发挥跨境电商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利用跨境电商产业优势,探索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实施路径。传统产业要抓住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把握消费升级契机,借助跨境电商数字化平台搜集数据信息,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动,及时精准地改良产品设计、改进生产流程来加快产业链响应速度。同时,政府应鼓励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线上交易、网络支付等服务体系创新,提高跨境电商对数字技术的利用程度,推进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跨境电商产业布局,为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数字化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是实现生产要素有效流动,发挥跨境电商间接促进作用。政府应着力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加快要素统一市场形成。不仅要打破人才流动及分工的制度性限制,促进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人才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加强各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还需系统性推进金融资本跨区域有序流动,引导资本进入发展潜力大的高附加值产业,逐步淘汰低附加值产业,合理配置资本要素以实现整体资本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要促进技术要素流动,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强化技术产权交易保护,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提升企业跨区域、跨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深化跨境电商机制改革,因地制宜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政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体系布局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跨境电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沿海和内陆地区要根据当地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改革跨境电商运行机制。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科技实力等方面有显著优势,可以从壮大市场主体、建设服务商体系、加强监管政策等多维度持续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加快推进“产业带+跨境电商”模式发展,把跨境电商打造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而内陆地区应根据自身区位条件和比较优势,在优化运输模式、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做大做优做强优势行业,不断提高当地跨境电商发展水平,缓解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现状。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跨境流动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的光线
跨境直投再“松绑”
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