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职场信心持续加强

2024-04-30 05:06柴一森陈恒杨
上海工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卫生巾职场权益

◎柴一森 陈恒杨

福州的陈女士在拿到offer 后的第二天,公司担心其马上结婚生子休产假,临时终止了她的入职程序。与她类似的,还有广州的王女士,她在上班第一天突然被辞退,原因是公司希望招一个稳定的不会怀孕的。近年来,与女性职场相关的话题频繁冲上热搜。除此之外,职场性骚扰也是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例如2021 年8 月,阿里巴巴一位女员工自述遭领导灌酒猥亵,女员工向HR 等反馈无果,前往食堂发传单维权……这些热搜事件的背后,既是社会矛盾的体现,也是人们对职场性别平等的强烈诉求。

根据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4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在酒局应酬上,47.6%的女性被异性同事或客户“占便宜”,而男士仅有4%遇到类似困扰。在生理期时,高达41.9%的女性选择忍受身体不适坚持工作。即使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升职加薪,仍有32.6%的职场女性面临“靠性别讨好异性上司”的无端猜测,这一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的23.5%。

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制机制的日趋完善,近年来女性在职场中的劳动权益正得到越来越有效的保障,职业信心也有了显著提升。

过去一年,曾在求职中被问及婚育的受访女性占比为48.8%,相比上一年度的61.1%明显下降。2023年1 月1 日,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规定,有“除个人基本信息外,进一步询问或者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行为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实施一年来,新法对女性权益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女性在职场上能拼敢干,有38.8%的女性每天工作9 小时以上。21.5%的职场女性在未来一年内有晋升把握,这一数据三年来连续上升,展现出女性职业晋升道路不断拓宽,升职信心持续加强。

在已婚已育的女性中,不少人有过全职带娃的经历。其中,19.7%的女性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重返职场,占比高于去年的17.1%,可见全职妈妈自我价值意识不断提升。此外,也有19%的全职妈妈重返职场的原因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16.2%则是因为热爱工作。

打破标签、突破极限,这离不开个人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和时代赋予女性的平等机遇,更离不开全社会持续关注和推动职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保护。

女性贡献和影响力

王亚平成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

2021 年11 月7 日18 时51 分,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20 时28 分,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 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胡海岚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22 年6 月23 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2022 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中国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胡海岚与另外4 名女科学家获颁2022 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教科文组织在评奖信息中说,胡海岚“因在神经科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她的工作促进了新一代抗抑郁药物的研发”。

付巧妹荣获首届阿勒福赞奖

2023 年6 月19 日,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以表彰其“通过古基因组构建欧亚大陆早期人群遗传历史的重要原创性工作,从进化角度为人类的健康与适应问题带来新的见解”。作为国际古遗传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之一,付巧妹在本次“阿勒福赞奖”的评选中得以从全球2500 名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获得此奖的中国科学家。

女性热点新闻事件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关键词:妇女政治参与

2023 年10 月23 日至26 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新一届领导机构,审议通过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修正案)》。

国家出台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

关键词:妇女健康保护

2023 年1 月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全国妇联等10 部门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 年)》,明确通过为年轻女性接种HPV 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三级预防措施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截至2023 年8 月,我国7 个省级地区(含直辖市、自治区)、27 个地市级或区县级地区已启动HPV 疫苗免费或补贴接种计划。

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

关键词:妇女权益保护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 年1 月1 日正式施行。当日,湖南省衡阳县人民法院根据该法关于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的规定,向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发出《离婚案件当事人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系全国首发;2 月3 日,上海闵行法院根据对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的新规定,签发了全市首份对终止恋爱关系后女方的人身安全保护令。

“全职妈妈”离婚获200 万元家务劳动补偿

关键词:女性婚姻家庭权利

2023 年3 月,江苏省镇江扬中法院调解了一起离婚家务补偿案件。王某系一名全职太太,于1999 年与被告陈某登记结婚,在生育子女后辞职回家辛勤操持家务,让陈某专心经营公司,但陈某有外遇后,夫妻感情变淡,多次规劝无果,故状诉至法院,请求判决离婚。经法官多次主持调解,原、被告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调解意见,除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之外,被告陈某自愿支付原告王某200 万元作为多年家务劳动的经济补偿。

多地探索“妈妈岗”“亲子岗”

关键词:工作和家庭平衡

2023 年4 月10 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鼓励用人单位开发设置“妈妈岗”,即工作时间和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就业岗位,吸纳养育12 周岁以下儿童的妇女就业,强调加强“妈妈们”的就业服务和劳动权益保障,创造生育友好、女性友好的工作环境。北京石景山、安徽祁门、福建莆田等地用工单位也相继推出“妈妈岗”“陪读岗”“流动班”“新业态班”等用工模式,助力全职妈妈重返职场,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

恶意侮辱女性和造黄谣事件频发

关键词:女性人格权

2023 年3 月17 日,一篇题为《被挂在黄色网站上的女孩们》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关注。作者在文中称,一名大学男生多次将女性同学、好友的照片发到色情网站上,并恶意p 图和造黄谣。除此之外,重庆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南华大学等有男生在互联网上造黄谣和恶意p 图事件曝光,被处以通报批评、开除学籍。11 月17 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坚决打击污名化特定群体、发布性别对立言论等,惩治违规账号、群组和网站平台,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丰县生育八孩儿女子”事件引爆舆论

关键词:女性基本人身权利

2022 年1 月27 日,一则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在其后的20 多天里,这一侵害妇女和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 月23 日,江苏省委省政府调查组通报了关于“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处理情况,针对该事件的多个疑点作出回应,并对17 名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处理。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专家学者纷纷建言,“拐卖妇女儿童罪应买卖同罪”呼声高涨。

唐山打人案引发女性人身安全讨论

关键词:性别暴力

2022 年6 月10 日凌晨两点,唐山市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根据店内监控和路人记录下的现场视频,几名男子对四名女子拳脚相加,伴随有持椅子、酒瓶击打等极恶劣情节,且在殴打之前有骚扰、侵犯、侮辱女性的严重情节,导致两名女子被打成轻伤二级,另两名构成轻微伤。案件引发全民声讨,也使得女性人身安全问题再度进入公共视野,而围绕该事件“是不是一件性别暴力事件”也产生了广泛争论。

是否家暴成甘肃干部任用选拔参考依据

关键词:反家暴

2022 年年初,甘肃酒泉13 个部门开展“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暨反家庭暴力专项行动”,多部门共同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规定,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家庭暴力、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情况,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参考依据。

网友呼吁“高铁售卖卫生巾”

关键词:关爱女性需求

2022 年9 月15 日,一网友称自己乘坐高铁期间提前来例假,却未能在高铁上买到卫生巾,最后乘务员帮她找到一个,避免了尴尬。这名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声,希望高铁可以售卖卫生巾解决月经不稳定女性出行面临的尴尬。铁路12306 回应,卫生巾这类是不正常售卖的,属于私人物品。一时间,关于“高铁不售卖卫生巾是否合理”的讨论进入白热化。支持者认为,高铁售卖卫生巾体现对女性需求的关爱,对女性的尊重,高铁部门大可立足女性实际需求,冲破社会固存的“月经污名”,大大方方售卖卫生巾;反对者则提出,要求高铁售卖卫生巾是差别对待,搞“女性特权”。

“招弟”们改名难引发关注

关键词:个人姓名权利

2022 年10 月26 日,一篇名为《当“招弟”决定改名》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文章讲述了河南女孩儿改掉原名“招弟”的故事,报道刊发后,更多“招弟”讲述了她们的改名经历,而“招弟”们改名所面对的重重困难也走进公众视野。

猜你喜欢
卫生巾职场权益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你的卫生巾上“黑名单”了吗?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漫话权益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浅谈共享卫生巾的发展前景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卫生巾开包后应尽快用完
Emoji打破卫生巾营销禁忌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