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长林超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你所学的知识在很多时候都会限制你的思想和行为。对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来说,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像钉子。我以前就调侃过,有些学经济学的人,看什么都是经济学问题;做管理咨询的人,到哪儿都喜欢搞思维框架;学技术的人,也会迷信技术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这些都是被自己所学知识绑架的例子。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摆脱思维僵化的状态呢?
查理·芒格曾给出一个答案:当你拥有足够多的工具时,“锤子”式的认知偏见就会消失。简而言之,如果一个人掌握了足够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就相当于拥有了多种工具,并且会有意识地与“锤子效应”对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迈出建设性的一步。
根据我个人总结的经验,年轻人现在主要可以通过两条路径实现这一目标。
第一条路径就是跨学科学习。
所谓跨学科学习,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向代表知识和技能的工具箱中添加新的思维工具,只有当工具足够多、涉及的面足够广时,我们的视野才会打开。于是,面对人生的各种场景变化,我们都能找到应对的工具。这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也叫书本智慧。
第二条路径就是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摔打、感受、体验、受伤,然后恢复,长时间以肉身与残酷的概率世界碰撞,用血和泪的教训沉淀下一种叫作“经验直觉”或“体感”的东西。这属于街头智慧。
以上两条路径,到底哪一条路更适合我们呢?
在跨学科学习这条路径上,最危险的就是自己明明读书还不够多,却自以为已经读了很多书的时候。这时,你可能会变得很有主见,对未来充满憧憬,其实你对世界的理解还非常片面,这也是你一生中最容易踩坑的时候。就像打得州扑克一样,输最多钱的情况往往不是因为拿了一副烂牌,而是以为自己拿了一副好牌,一路下注跟到底,结果对手的牌比你的更好,导致你一次就输得血本无归。
所以,年轻时只读过几本好书,缺少在真实世界摸爬滚打经验的人,反而容易变得僵化和执着,思维也容易被一些看起来很优美的理论观点绑架,总是试图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套用这些理论。比如,有些人喜欢巴菲特、乔布斯,认为他们的方法论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理,这是因为这些人完全不懂辩证法。
如果要画一张人类社会的秩序分界图,那么这幅图就像一座火山,火山两边自上而下呈对数形态展开。山顶是高度有序的,被称为低熵状态;山脚则是高度无序的,被称为高熵状态。有序与无序之间是有一条秩序分界线的。这种对数形态就决定了自下而上的分布人数是呈非线性减少的。
这也说明,大多数位于秩序分界线上方的人很难体会到分界线下方人们的生活,也难以获得分界线下方那些人所拥有的经验。就像能写出畅销书的人,大多数分布在秩序分界线上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大学教授、公司高管等,他们的人生不能说一帆风顺,但至少对阶层逆行很难有深刻的体会。
然而,绝大多数商业理论的提出者,在真实世界的竞争中有可能拼不过那些虽不怎么读书、社会实践经验却十分丰富的对手。因为后者走的恰恰是人生成长的第二条路径,他们具有街头智慧,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
走书本智慧和街头智慧这两条路径,也相当于选择了秩序分界图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不同的成长路径。那么,哪种成长路径更适合自己呢?这取决于踏入社会时,你的社会生活起点是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头脑聪明,家境不错,读的是名校,所学专业很热门,也经常被好运气眷顾。他们一迈入社会,往往就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些人就属于起点比较高的人,世界在接纳他们的时候,早已把无序和混乱的那部分挡在了外面,使得他们一起步便跨过了秩序分界线,从火山腰部开始爬山。他们的人生不确定性已经大大降低。
这类人就适合选择书本智慧的成长路线。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遭遇的最大陷阱将是单一知识体系的诅咒。如果接触的知识面太窄,他们会很轻易地认为自己已经十分了解全世界。不过,对他们来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掌握跨学科知识,是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人生难题的。
而绝大多数年轻人在刚刚起步时,是位于秩序分界线下方的,一上来就能拿到一副好牌的年轻人毕竟是少数。无论是学业平庸、职业不顺,还是被家庭拖累、恋爱崩溃、身体患病,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让一个人在刚开局就掉在良性循环的外面,必须在社会上挣扎摸索很长一段时间。
对这部分人而言,单纯地依靠书本智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他们想突破自己,就必须磨炼自己的街头智慧。
想赚大钱,就要学会分解目标。想赚100万元,就要先从赚1万元开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要专注、清醒地思考和计算,而不是抱怨和哀叹;只要能比普通人忍受更多痛苦,就会有其他人得不到的机会向你敞开大门;天下没有卑微的工作,赚钱的机会就在泥里找,收废品、扫马路、发传单……都可以成为赚钱的机会;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用自己的优势赚钱,不去死磕缺点,等等。
这些方法和经验都需要人们在现实中摸爬滚打才能一一总结出来,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学到的,甚至在摸索的过程中,还要经历很多痛苦。因为你必须拿肉身去碰撞这个世界,往往撞一次还不行,必须撞很多次。这个过程是对人的意志力、体力和智力的全方位考验。
但是,这些磨炼也让拥有街头智慧的人具备很多优秀的特质。比如,懂得察言观色,善于捕捉对方的需求;务实,不对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的目标认真专注,能够承受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的痛苦和挫折。
他们没有学院派常见的书生意气,他们思考的永远都是很实在的事,比如怎样搞定人、搞定事、搞定钱。
也许有人不认同这种做法,觉得这样太世俗。但我认为,任何知识、智慧和想法,如果不能变成结果,就只能算你的潜力,而不是你的实力。仅仅拥有书本智慧的人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一开始就处于秩序分界线的上方,那么你的人生可能会比较顺遂;但如果你位于秩序分界线的下方,想要突围而出,就必须将书本智慧和街头智慧结合起来。既要有优秀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又要有在现实生活中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各种优秀的能力,扭转人生的不利局面。
其实不光是人,国家也是一样的。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就是因为走过了一段将书本智慧与街头智慧充分融合的历程。过去的数十年,中国从百废待兴到不断壮大的方法论可以总结为4个词:重视科技、开放学习、实用为王、不断改革。这4个词对今天渴望不断突破自我的年轻人来说,同样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对于家庭经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学习理工科是改善困境的好武器。更准确地说,从事工程师类的职业,更容易在就业市场占据优势。要知道,工程的核心是实现,科学的核心是发现,艺术的核心是表达。其中,实现能力是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这就使得工程类学科的学生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但是,这并不代表工程师类就是唯一值得关注的职业类型。还有一类职业也很能锻炼人,那就是营销。如果说工程的核心是实现,那么营销的核心就是变现。商业活动的关键,是把东西生产出来,再卖出去。
营销是典型的实践出真知的职业,也是最能体现街头智慧的职业。但是,做过营销的人都知道,干这行很辛苦。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对,世界本来就是这样运作的,很多人会中途下车,能够到达终点的只有少数人。
我认为大家要有开放的心态,多接触那些已经被证实的成功方法论,研究其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论并充分利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要完全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还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决策。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完全不听、不看任何先进的知识和方法论,觉得那些东西就是假大空、“割韭菜”。
还有一部分人刚好相反,沉迷于各种理论,张口闭口都是大道理,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实际情况。
陷入这两种情况的人,都容易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糟糕。
(远 流摘自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开窍》一书,本刊节选,刘 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