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2024-04-30 17:43李文彪张依瑶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13期
关键词:普洱茶云南茶叶

□文/李文彪 赵 昊 张依瑶

(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提要] 普洱茶作为云南省特色名片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为了更好地挖掘云南普洱茶出口的潜力,选取云南普洱茶出口规模、出口价格、出口市场分布及出口产地情况等各项指标,对云南普洱茶出口现状展开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云南普洱茶作为中国名茶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云南省衣食万户的核心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大宗商品。得益于云南鲜明的立体气候与优越的自然条件,当地普洱茶树资源丰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纵深发展,为云南普洱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更为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

一、云南普洱茶出口现状

(一)云南普洱茶出口规模。云南普洱茶出口贸易规模由2010 年的0.34 亿元增长至2020 年的5.59 亿元。201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上升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的进程受到阻碍,云南普洱茶出口贸易额大幅下降。金融危机后,云南普洱茶出口发展潜力逐步得到释放,2020 年出口贸易额攀升至历史新高,达5.59 亿元。然而,由于受复杂多变的因素,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影响,云南普洱茶出口贸易额2021 年急速下降至0.25 亿元,2022 年提升至0.92 亿元。

(二)云南普洱茶出口价格。2010~2014 年云南普洱茶出口价格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2010 年的29.98 元/千克增长至2014 年的77.92 元/千克,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这从侧面反映出云南普洱茶出口形势总体趋于平稳,增长动力仍有待提升。由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出口风险因素增加,2015 年云南普洱茶出口价格下降至54.66 元/千克。2015~2017 年出口价格逐年增长,2018 年则出现小幅下跌。2018~2020 年云南普洱茶出口价格持续攀涨,再创新高。其中,2019 年云南普洱茶出口价格实现302.04 元/千克,涨幅达到135.55%;2020 年出口价格为433.47 元/千克,同比增加43.51%。2021 年出口价格为349.64元/千克,同比下降19.34%,2022 年出口价格为196.29 元/千克,同比下降43.86%。

(三)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分布。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覆盖面广,出口至缅甸、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受饮茶习惯差异等影响,云南普洱茶出口以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东盟和欧盟为主。以2020 年为例,中国香港出口金额为5.15 亿元,占据云南普洱茶出口总额的92.13%,成为云南普洱茶第一大出口市场。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呈现集中化趋势,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仍有较大挖掘潜力和发展空间。

(四)云南普洱茶出口产地情况。云南省普洱茶出口产地主要为玉溪市、临沧市、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市。从各州市来看,云南普洱茶出口金额前三分别是玉溪市、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以2020 年为例,玉溪市普洱茶出口金额为4.93 亿元,占据云南省普洱茶出口总额的88.19%,领跑云南省普洱茶出口;临沧市出口金额为0.28 亿元,占比5.01%;西双版纳州出口金额为0.17 亿元,占比3.04%。云南省各州市普洱茶出口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许多州市忽视了茶叶出口市场,没有依托优势资源扩大出口。因此,云南各州市未来仍需挖掘普洱茶出口的动能,助推各州市普洱茶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云南普洱茶的国际竞争力。

二、云南普洱茶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茶叶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备。云南普洱茶自发展以来,产品品类丰富,市场趋于成熟,虽然大部分都通过了QS 认证,但目前相关行业标准不够明晰。究其原因,部分普洱茶企业缺乏标准化意识,过度关注短期利益的获取,在执行质量标准上动力和能力不足。云南普洱茶以相互独立的自家茶园和中小型企业自产自销为主,整个生产过程相对分散,尚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存在企业对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认知度不高,消极应付检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浮于表面。同时,部分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作风不扎实,重形式轻内容,缺乏对标准化内容的科学验证。可以看出,一些企业的标准及技术指标有的过严有的过松,过严则企业难以实现经济效益,且提高了生产成本,过松则标准形同虚设。另外,茶叶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致使部分普洱茶生产企业对茶叶质量抱有侥幸心理,使得质量不合格茶叶流入市场。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普洱茶标准化生产的管理和监督,让标准化在促进茶叶技术进步和提高茶叶品质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就目前情况看,即便是出口企业,其生产出来的普洱茶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如果忽视普洱茶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将导致科技成果与标准制订融合不够紧密,难以有效推进普洱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

(二)茶叶企业品牌意识薄弱。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省独有的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中极具特色的茶类,具有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作为中国茶叶主要出口品种之一的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份额不断增加,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高知名度的云南普洱茶品牌却屈指可数。这是由于不少普洱茶企业品牌意识薄弱,过分注重生产,忽视普洱茶的品牌建设和宣传,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从而难以有效将本地名茶推介到国际市场,使得质量上佳的云南普洱茶陷入“有名茶无名牌”的窘境。当前,云南省的普洱茶企业主要采取自产自销的形式,交易规模小,经营集中度不够。相较于茶叶的品牌,传统的茶叶企业更加注重茶叶品类的推广,且大多数茶叶以产地或山头命名,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品质的茶叶混淆不清,普洱茶市场泥沙俱下,品质差异大,质量难以保证。这不仅不利于消费者进行分辨,也不利于普洱茶品牌建设。此外,普洱茶企业未转变发展观念,缺乏发展高端茶叶的策略,且出口普洱茶产品大多处于初级产品阶段,与其他知名茶叶品牌相比,无法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从普洱茶品牌的设计、生产到推广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先期资金投入,而在品牌建设初期阶段,由于盈利方向尚不明确,企业有时会追求短期效益的最大化,此种情况会极大地削弱企业建设品牌的决心。

(三)茶叶产业化水平滞后。云南省是普洱茶的核心主产区,普洱茶的产业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云南普洱茶的发展潜力。云南普洱茶作为特色产业却难以充分发挥优势,只是简单地作为初级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以2022 年为例,据昆明海关统计,云南出口内包装每件净重不超过3 千克高品质普洱茶为128.65 吨,仅占该省普洱茶出口总量的27.58%。究其原因,许多普洱茶企业仍处于分散经营、粗放增长的初级阶段,片面追求产品数量的供给而对产业体系的建设重视不够。从云南普洱茶产业链来看,普洱茶基本处于初加工阶段,茶农采摘鲜叶进行加工,企业盈利则主要来源于良种的选育、茶树栽培和炒茶环节。地方龙头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内部管理存在短板,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加工过于单一化,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专业化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云南普洱茶产业链短,专业化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数量少,且缺乏足够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由于许多普洱茶企业加工设备老旧落后,机械化程度和加工能力不高,忽视加工领域的创新工作,开发层次较浅,在茶叶的升级和深加工方面远滞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加大了后期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机械的难度,也限制了云南普洱茶产业现代化的推进。云南普洱茶产业出口前景不容乐观,使得普洱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优势不够明显,产业化水平亟须加强。

(四)茶叶出口市场结构单一。云南普洱茶出口市场呈现集中化趋势。据昆明海关统计,近年来云南普洱茶主要出口地为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东盟和欧盟。其中,出口至中国香港的贸易额占比巨大,达到云南普洱茶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这种单一的市场结构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分工格局和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深化我国与当前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但也将加剧出口市场结构的脆弱性,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过度依赖这些出口市场不仅容易使云南普洱茶成为贸易壁垒制裁的对象,而且会导致云南普洱茶出口企业应对国际市场变化和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弱,潜藏着巨大的政治经济隐患。云南普洱茶生产者和经营者尚未摆脱中国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传统形态,出口茶叶产品大多处于传统初级产品阶段。这些产品只适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且这些市场进入条件相对宽松,市场竞争程度低。与此相反,大多数发达国家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但许多普洱茶却不符合当地消费者需要。此外,这些市场不仅聚集各茶叶生产国的供给商,而且具有本国有力的茶叶垄断商,因此市场竞争激烈。上述问题使得云南普洱茶在扩大出口市场方面存在局限性,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国际市场,将使云南普洱茶出口难度加大,出口企业面临不利形势。

三、云南普洱茶出口发展建议

(一)加强茶叶质量管理,积极应对贸易壁垒。一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普洱茶标准化体系的完善,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普洱茶质量安全标准。针对出口目标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茶叶标准检测体系进行规范统一,建立健全与云南普洱茶企业现阶段相适应的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保证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和层级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质量为本,落实普洱茶标准化提升行动,相关部门应加大茶叶质量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推进茶叶安全溯源系统的覆盖,推动云南普洱茶向优质化转变。发挥标准化的纽带作用,实现普洱茶从茶树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的质量安全监管。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让消费者查看所购普洱茶的生产日期、生产地址及农残检测等基本信息,真正做到云南普洱茶产业生产有标可依、管理有标可循、转型有标引领、服务有标支撑,在茶叶企业、市场和消费者三方形成良好的沟通桥梁,为云南省的普洱茶生产、管理提供示范引领的鲜活经验,助推云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普洱茶品质现状出发,面向国际市场,将质量监管和科学技术相融合,有效推进云南普洱茶在生产及产品品质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筑牢云南普洱茶产业发展根基,用高质量发展开创云南普洱茶出口贸易新局面。

(二)增强茶企品牌意识,创建国际知名品牌。为了使云南普洱茶在国际茶叶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赖,就要着力打造知名品牌。国际茶叶市场开放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即使是再小的企业也应拥有自己的品牌,强化品牌宣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清晰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核心。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好普洱茶品牌的战略规划。站在更长远的发展角度,思考品牌的重要性,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传递品牌核心内涵,让品牌意识扎根在全企业。在国际茶叶市场的大环境下,云南普洱茶想要脱颖而出,应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展现茶叶品牌核心诉求。其次,作为传统行业的茶叶行业,可以引入新要素,优化设计理念,洞察市场需求,吸引新的目标消费者。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普洱茶企业应该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结合茶叶自身特色,在品牌中加入文化、养生、时尚等元素,满足相应的消费需求,实现品牌的个性化定位。

(三)推进茶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走普洱茶产业一体化的道路是提升云南普洱茶出口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快云南普洱茶产业化进程,向集约型、效益型转变。在延伸云南普洱茶产业链上,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二是构建产业集群,聚力提质增效。构建产业集群是延伸普洱茶产业链条的重要手段。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软环境,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在产业园区这样的平台内自由流动、释放活力。三是推进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拓展普洱茶出口新领域。茶叶企业应把发展普洱茶精深加工产品作为云南普洱茶产业升级的切入点,多元化利用茶树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新时代的消费群体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

(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为保持云南普洱茶出口稳定局面,减少出口市场结构单一对云南普洱茶出口的负面冲击,促进贸易的长期均衡发展,出口普洱茶企业应以各种有效途径不断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第一,明确政府与茶叶企业的关系。茶叶企业是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政府则是扶持企业的引导者。茶叶企业打造合理的出口市场结构,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政府制定国际贸易相关政策,应以维护公正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为前提,采用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消除贸易障碍,为出口企业拓展广阔的国际市场创造便利条件。第二,推进企业帮扶制度,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企业帮扶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普洱茶出口企业提升国际知名度和扩大出口规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三,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开拓国际市场。普洱茶出口企业在持续巩固现有市场的同时,策略性地关注新兴市场的开拓。

猜你喜欢
普洱茶云南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香喷喷的茶叶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