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薇薇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河北承德 067399)
因各种原因我国林业发展相对滞后,各要素系统发展不平衡,因此,应利用林业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发挥森林的优势,确保林业生态溢出价值的提升。智慧林业融合了多种新技术,明显提高林业工作的效率,尤其在基层林业管理工作中,借助智慧林业,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使管理方式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1]。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践过程中,我国结合“十四五”建设阶段的发展需求,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目标,旨在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成效”“高水平”的林业产业,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推动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以高标准为例,在新时代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中,要求结合林业系统性改革、信息化管理向林业数据化管理的升级方向,持续加强法律、法规限定条件下的制度标准化、数据标准化等建设工作,持续提升森林保护与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高质量为例,要求在种子选择、苗木培育、植被配置、恢复方式、栽种技术、养护管理等各个层面,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以高成效为例,随着“互联网+”改革、物联网改革的实践,近年来已经逐渐明确了技术赋能路径,而且从生态系统功能角度出发,推进了林业产品多样化、林草相关产业化发展,预期通过进一步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促进其产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终向着综合效益产出方向高效发展。尤其在高水平发展方面,已经形成在制度标准化建设条件下,各项机制的协同应用模式,在新时代需要通过发挥市场在森林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开展林业栽培和管理工作时,已经逐渐地将生态理念当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开展了有关的研究工作。但是从当前的林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地区都存在着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形式杂乱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源主要就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运转也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许多地区对于森林资源使用量较大的企业,也没有按照协议的规定进行生态补偿费用的缴纳;我国开展林业生态补偿所针对的森林类型大多都是较为稀有的森林类型,这些森林在我国的林业资源整体中的占比是较为稀少的,导致我国大量的生态公益林无法得到精准的补助。
在行业发展中,拥有了人才便拥有了竞争力。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森林资源,需要优秀的人才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才能使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决策。但当前,森林资源管控人才相对不足,林业管理工作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导致现有人员积极性不高,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影响了森林资源管控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此外,对于现代化设备的陌生,加之学习能力差等因素,均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当前,我国林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对林业经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问题。目前,我国林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还很低,主要表现如下:我国的林业经济信息化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林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资源也没有实现共享,这对林业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外,由于我国林业经济自身对相关的信息资源和数据的分析意识不足,造成了在信息化之后,与林业产品创新、市场需求等相关的数据的有效利用能力非常低下,很难将其在整个林业经济中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2]。
在生态理念下开展林业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确保在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可持续化的发展。从我国传统的森林资源利用的情况来看,许多地区在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过于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利益。这种情况下,即使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自然环境会遭受巨大的破坏。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地协调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构建起可以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确保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可以实现共同的发展。
林业育苗技术推广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来保障其运行和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林业育苗技术推广经费较少,这给相关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大经费投入是提高林业育苗技术推广质量的关键。具体来说,一方面,需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以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发现,并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推广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林业育苗技术推广工作中。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经费的使用规范和效益性,提高林业育苗技术推广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加大生态林业建设的推进力度。
建立现代化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育苗的有效管理。监管机制主要有两个功能:①及时发现培养中的缺陷,并针对缺陷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苗期管理的效率。②在苗种繁殖过程中建立资源使用监控制度,从而有效防止资源浪费。总之,通过对苗期管理的监督,有效提高了苗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苗期有效、科学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明显改善了苗期管理,降低了传统育苗管理和苗期管理带来的浪费,同时,保证了苗木的品质,实现了更高的效益。加强林业种苗技术管理工作,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中,要不断推进苗木经营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提高经营效益。
完善林业育苗技术推广队伍是提高推广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林业育苗技术推广队伍中存在技术水平不高、推广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3]。因此,需要加强对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增强其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推广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其推广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其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此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开展经验分享等活动,促进推广队伍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
充分认识到林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林业中心工作,发挥其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林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还要基于战略化和全局化高度构建林业现代发展的良性机制。为此,要将林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林业信息化工作的协同推进,促进智慧林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要提高林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特点,就必须加强对林业经济的管理,林业产业相关附加产业的发展速度要与林业经济发展步伐保持同步。例如,在推广新产品时,可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影响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是林业产品加工力度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部门要合理引入各种技术,制定相关政策,并加以实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整合林业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林业生产工作的稳步发展,实现产业化的优化。林业经济产业过程的优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效益为核心,创新和完善林业生产技术,从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一旦实现了林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就可以与外部林业环境更好地结合,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强化林木主体意识就是指需要加强对林木的认识,充分意识林木是促进生态环境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核心。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林木保护管理相关工作的宣传和推广,从而通过网络、手机以及报纸等方式,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影响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意识到保护林木资源的重要意义。另外,需要重视科学经营管理。想要实现林木资源合理保护的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实现科学经营管理,强化管理手段,加强惩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林木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林业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首先,需要做好林地的保护扩展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工业建设工作都是以过度损坏森林资源为基础,虽然经济得到了发展,但是却让林地的占有面积越来越小,从而大大增加了林业建设发展的工作难度。对此,相关部门需要推出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政策,抑制不良行为对林地的破坏,同时还要加大林地开拓的工作力度[4]。
森林资源的作用比人们所想的要丰富很多,除了能够为林业相关生产提供材料基础、净化空气,还能够起到调节气候条件、降低噪音以及净化水源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就必须重视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就必须帮助林业管理人员以及居民树立起正确的林业保护意识,并且让他们深刻了解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切实执行对于促进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林业资源的破坏程度。对于宣传方式,相关部门可以采用电视新闻宣传、走访宣传以及宣传培训等方式,将林业资源保护意识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中,让其成为人们本能的思想,从而更好地落实生态建设工作[5]。
健全的林业资源管理法规,是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在林业资源保护上已经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在实施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需要将法律法规不断向各行业中深入,从而为我国生态建设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法制化发展提供法律基础。此外,还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加大对管理过程的监督,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地进行解决,并且对于恶意破坏国家林业资源的个人或者组织进行严厉惩戒,从而确保能够在相关制度上保证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还要将对我国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个人或组织进行全国或者全地区范围内的通告,以此来警戒其他个人或组织的不法想法和行为。
在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背景下,林业投资利用结构在不断地调整,但目前仍需要从国家到地方进一步调整林业投资利用方式。首先,要做好项目的设计规划,例如,在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中的营造林抚育与森林质量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要设计成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相结合,做到规划先行。其次,要通过政府干预(财政预算)与市场手段(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招标、拍卖、众筹等)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林业投资利用的方式,可以使政府主要投入在外部性强和回报周期长的项目上,吸引社会资本主要投入回报周期短的项目中,保障林业投资获得最高的综合效益。最后,利用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的溢出效应,构建各地区共享机制,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达到促进各地林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总之,在新时代林业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结合林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与作用,一方面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研讨,另一方面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的思路出发,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实践中既要做好对林业产权方面的现状调查研究工作,也需结合高质量发展需求,严守林业生态红线,在依法开展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下,结合相关规定,细化补偿金使用约束条款。并在技术赋能条件下,全面推进协同治理,促进法治体系下的依法治林工作,为林业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产出综合效益保驾护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