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奇童的成长“秘密”

2024-04-29 00:00:00孙梦琳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太傅高宗晚辈

《世说新语》记述了众多名士的奇闻逸事和玄学清谈,独具风格。其实这些汉末魏晋时期的名士很多人从小就已经展露出独特之处,他们或聪明机智、或勇敢果决,展现出了独具魅力的儿童风貌。

在《咏雪》中,一场大雪令天地一片白茫茫,太傅谢安此时在家中召集晚辈,共同谈论诗文,让我们感受到了谢家其乐融融、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氛围。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如柳絮般轻盈飘飞的雪花。在谢道韫说出如此贴切形象的比喻时,她也不过还是个孩子,不禁让人感叹其才情,后人甚至用“咏絮才”来代称才女。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年仅7岁的儿童——陈元方,以他的聪明机智,有理有据地维护了自己父亲的尊严,让我们从这位小小奇童身上学到了讲诚信、懂礼貌的重要性。

那么,这些奇童成长为名士背后有哪些“秘密”呢?下面,让我们共同阅读《世说新语》来寻找答案吧。

探究文本一

祖光禄①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②作食。王平北③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④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祖光禄:祖纳,字士言,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之兄,官至光禄大夫,故称祖光禄。②炊爨(cuàn):烧火做饭。③王平北:王乂(yì),字叔元,官至平北将军,故称王平北。④百里奚:字井伯,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因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楚人处将其赎回来,所以又被称为“五羖(gǔ)大夫”。

【阅读思考】

从这篇文章来看,奇童形成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分析明确】

在《世说新语》全书36篇中,《德行》篇居第一,可见德行之于人的重要地位。在古代,德行也是考察和品评士人的重要标准之一。魏晋时期的很多名士从小便展露出了高于常人的德行品性,而这也成为支撑他们一步步成长为名士的重要因素。

上面选文中,祖光禄年少丧父,家境贫寒,但他极其孝顺母亲,常为母亲做饭。因为他孝顺的好名声,平北将军王乂送给他两个婢女来帮助他照顾母亲,然后选用他为中郎。周围人戏谑地嘲笑他说:“男仆的身价高于婢女一倍。”但祖光禄并没有因此自轻自贱,而是借百里奚的故事有力地反击了别人对他的嘲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贫困的家庭、孤苦的身份都没有给祖光禄带来不好的影响,至孝、自强的祖光禄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官至光禄大夫,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至孝、自强的祖光禄,从小就被至真至善的美好品德滋养着,最终成为一个真正的名士。

探究文本二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②,尹吉甫放孝子伯奇③,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陈仲弓:陈寔(shí)。②孝己:殷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③伯奇:周代大臣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

【阅读思考】

从这段选文来看,奇童身上有着怎样的特质?

【分析明确】

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我们认识了懂礼识仪、有理有据的陈元方,看到了奇童身上的闪光之处。

在上面这篇选文中,颍川太守判陈仲弓髡刑,有客人问了元方两个看似无关,实则相互制约的问题:“太守如何?”“你的父亲如何?”面对带有刁难意味的提问,元方大方坦诚地答道:“太守是高明之人。”“我的父亲是忠臣孝子。”元方对实施刑罚和被惩罚的人都给予了肯定。而客人却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故意举出《周易》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引出“高明的人怎么会惩罚忠臣孝子”的质问,再次刁难元方,以期让元方无法回答。元方并没有就此被难住,而是引经据典,说被放逐的孝己、伯奇、符起等皆是至忠至孝之人,却因被人诬陷惨遭放逐,而下达放逐命令的殷高宗、尹吉甫、董仲舒等人又都称得上是高明之人。元方巧妙地用几个历史故事予以还击,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哑口无言。而这样的“反击”源于元方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这三个故事时间跨度大,足见元方平时学习、阅读之勤奋。同时他不只是记下了这些历史事件,还能够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分析与评价。在元方身上我们看到了勤奋学习、积累知识的重要性。

探究文本三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阅读思考】

从上面这段选文中可以看出,除了自身原因外,奇童的成长还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分析明确】

在《咏雪》中,谢太傅在“寒雪日”带领全家晚辈谈论文章的义理,借下雪天引导孩子们的思辨能力,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在上面选文中,谢太傅的夫人在教育儿子时,略带质问语气地问谢太傅:“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教育孩子?”谢太傅自若地答道:“我常自教儿。”“自教儿”即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孩子。谢太傅主张以自己的行为作为示范,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们在山水自然中谈论诗文,不同于说教,而是在讨论说笑中适当点拨孩子,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由地思考与畅谈。可见,谢家晚辈们的卓越文采与成就少不了谢家长辈的言传身教。

谢太傅教育晚辈的故事告诉我们,奇童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小结: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探究分析出了奇童成长背后的秘密:一个人要变得优秀,从小培养美好德行并勤奋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父母的陪伴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样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作者单位: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太傅高宗晚辈
过年世相
杂文选刊(2019年3期)2019-03-18 01:54:06
公公偏头痛
桃之夭夭A(2018年6期)2018-08-20 10:24:34
两汉“上公”名号新探
朱元璋与太傅
ON GROWTH OF MEROMORPHIC SOLUTIONS OF NONLINEAR DIFFERENCE EQUATIONS AND TWO CONJECTURES OF C.C.YANG∗
大伯家的几个晚辈
基于电流矢量和开关表格控制的异步电机控制方法
一字之师
故事会(2014年5期)2014-05-14 15:24:16
老的拜少的为师后喻文化时代两代人关系渐变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
语文知识(2014年2期)2014-02-28 21: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