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要着力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近年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以“群里指示、群里落实”的“群来群往”弱化实际工作中的群众路线,不仅加重了基层干部的负担,也严重歪曲了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为何原本节省办公时间、迅速沟通信息、及时反映问题的政务新媒体,变成了基层干部的新负担和一些领导干部懒政怠政的新温床?有媒体报道,一位基层干部的手机里安装了11个政务APP,加入了10多个工作群,订阅了20多个政务微信公众号,每天要在“群里”完成学习、宣传和接受上级工作指令、上传任务落实等“打卡”事宜。面对如此繁重的“群里政务”,这位基层干部感叹:“我不累,只是手机很累!”
“我不累,只是手机很累”,道出了基层干部疲于应付“群来群往”的无奈状态。“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为官从政纵有千招万招,不能朝夕而行、心系群众就是没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员干部朝夕而行,究竟要行向何方?是整日忙于“群来群往”,还是奔向鲜活的基层、生动的实践?这是必须回答的一道关乎人民观、事业观、政绩观的严肃课题。
“网上听民意,网下办实事”,这才是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群来群往”貌似“网上为民”,实质却是个别领导机关脱离实际的“隔空指挥套路”。实际是什么?是现实生活、矛盾问题、民生民意。不深入实际,何谈抓实?不解决矛盾问题,如何抓实?不对民生民意感同身受,岂能抓实?抓实,既是推动工作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也是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的指挥作战方式、落实工作任务的监督方式,更是与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唯一方式。
抓实是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的艰苦实践,更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群来群往”是典型的不作为、乱作为,也是懒政怠政的新表现。这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信奉“干得好不如晒得好”,把群里“说了”等于“做了”,图片“传了”等于“干了”,身影“留下了”等于“身入”群众了。此种懒政怠政已经成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软钉子”。100多年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久久为功的抓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扎根中国大地。不抓实,群众路线只能被束之高阁、凌空蹈虚。
形式主义本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人民观扭曲、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从“痕迹主义”到“群来群往”,折射出形式主义不断改头换面的顽固性。防止“指尖刷屏”取代听民意、聚民心、解民忧的群众路线,领导机关须摒弃凡事留痕的“影子工程”,多做“身入”基层、“心入”群众的实事,真正让群众体悟到自己才是群众路线的见证人、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