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2023年,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党委紧紧围绕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聚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在全省国有企业实施国企党建提升工程,开展“强党建、兴国企、促振兴”专项行动,激活党建“红色引擎”,着力将党的领导优势不断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深化提升跑出“加速度”,为加快推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将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永葆国企的政治本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省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任务,持续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不断深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分类分专题抓好常态化、全覆盖式学习培训,多措并举推进学习教育进基层、进班组、进工地,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举措、干事创业的实践。
省国资委党委推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本单位、本行业、本领域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举办培训班539期、学习班1087期、报告会503期、讲座讲坛213场,受众8万余人。
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全省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理论筑基、调研开路、实干推动,着力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沈阳市创新“原著导学、重点领学、上下研学、调研践学、红色教学”学习模式,设立红色资源实践教学点位,举办“行走课堂式”示范培训班,以靶向培训、充电蓄能不断促进党员干部能力提升。
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机制,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扛起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重要工作安排的政治责任。注重把总书记重要思想的“金钥匙”变成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发展的“金点子”,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目前,全省1231家国有企业全部建立了“第一议题”制度。
省能源控股集团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委会会议“第一议题”、督查督办“第一任务”、监督考核“第一指标”、请示报告“第一内容”,始终牢记总书记视察抚顺西露天矿时的殷殷嘱托,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坚定不移推动生态环保攻坚。
国资国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实干为先勇冲锋,战略引领明航向,发展创新促改革,成为辽宁全面振兴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目标引路,制度护航。全省国有企业着眼更好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等法规制度,在管理上下功夫,在结合上求实效,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推动制度融合,修订公司章程,把党组织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写入公司章程,落实到位。结合企业改革重组、党组织换届和干部日常调整,健全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
全省各级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符合条件的党委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中符合条件的党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入党委,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推动各治理主体高效协同,确保企业经营发展始终置于党组织的领导之下。
健全重大问题决策机制,规范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把关程序,分层分类完成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修订并报上级党委备案……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制度性规范,从治理架构上确保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有机统一。
“集团及所属42家子公司党组织2023年共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384个”,省地矿集团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规范落实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的程序和要求,健全完善“权责法定、责权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2023年12月,省委召开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工作会议,省委书记郝鹏对深入实施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部署安排,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朝阳市通过制定国有企业合并重组、管理升级、效益倍增、党建提升四项措施,平稳有序完成了凌钢集团重组、市属国企行业整合、授权经营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通过以党建为引领管好发展大事,打造党委领导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公司治理双重优势,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有力加强党的领导,企业决策更加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把关定向,国有企业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
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
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全省国有企业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个重要任务,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
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党员“三支队伍”建设,持续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把党的组织建到车间班组、经营网点、工程项目、服务窗口。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企业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2023年,省属企业坚持和落实“四同步”“四对接”要求,在集团、下属企业、上市公司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投资项目等各层面新成立党组织97个,调整或撤销党组织152个。全省88家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被评为“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经营管理优势就有了支点、有了载体。省交投集团在沈山改扩建等重点项目中,创建“4+N”项目联合党支部,探索出党建工作融入项目建设的新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走在前、作表率,进一步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按照企业党委“六个标准化”和党支部“五个标准化”要求,抓实国有企业基层组织生活制度,不断提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质量。锦州市通过开展“星级堡垒”创建工作,对企业党建量化打分、评星定级,针对工作出现滑坡、存在差距的降星处理、约谈督办、限期整改,推动国企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强基固本引领改革发展,抓党建促发展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
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进一步转化为企业竞争力生产力
着力破解国资国企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中心任务聚焦发力,进一步把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发展动力,推动国有企业紧扣主责主业,主动担当作为,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贡献力量。
“一个车间一个品牌,一个班组一个典型,一个岗位一个亮点”。各地国有企业找准服务生产经营、凝聚党员职工群众着力点,积极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在生产经营一线创佳绩、作贡献。省属企业创建党员责任区1811个、党员示范岗2606个、党员突击队880个、党员服务队198个,广大党员争当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
省环保集团坚持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党员冲锋在一线”,创建“党员突击队”,对铁岭凡河污染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党员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连续奋战15天实现污水达标排放,惠及铁岭凡河新城30万居民,实现从“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的转变。
问题发现在基层,矛盾解决在一线,党员干部带头深入车间班组,在党和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采取分片包干、建立基层联系点等方式,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卡脖子”问题技术攻关、国企改革深化提升等重大任务中攻坚克难、担当作为。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国际先进水平,沈鼓集团牢记总书记“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谆谆嘱托,以党员骨干领衔攻坚,成功实现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从依赖国外进口到国产化自主可控,再到出口国际的重大突破,为国产大型石化工程装上“中国芯”。
建立健全与国资央企合作对接机制。通过党组织相互学习交流座谈,建立合作框架,加强项目建设合作,实现央地融合发展。2023年50余家中央企业先后来辽宁进行工作会商,洽谈签约实施重大项目156个,投资额1.28亿元,开启了国资央企与辽宁合作新篇章。
省国资委党委联合华润电力东北大区党委以“赓续红色基因、加强央地合作、共襄辽宁振兴”为主题,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探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推动产学研、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59次。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国有企业将党建力量“嵌入”重大项目,抓牢、抓实、抓出成效,锻造出了“一支关键时刻听指挥、拉得出,危急关头冲得上、打得赢”的队伍,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强大合力。
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国有企业
抓党建促振兴的主责主业意识不断强化
加强党建工作,责任问题至关重要。从国企党建和生产经营高度统一的内在关系出发,落实党建责任制,抓实考核评价,构建起“明责履责、考责问责”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使党建工作真正从“软指标”转为“硬杠杠”。
推动履职尽责,织牢国有企业党委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工作闭环。完善责任链条,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形成“党委集体抓、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党建工作格局。
“组织开展党章党规党纪专题学习162次,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407份,开展廉政警示教育49次,专项监督检查9次,廉政谈话提醒800余人次。”朝阳市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起严的导向、严的基调。
压紧压实责任,全面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确保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对述职评议中点评的问题,切实拿出有力措施,有效推动整改落实。
营口市实施“季度随机抽查、半年调度推进、年度考核验收”三步工作法,并以现场述职与书面述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书记考评,同时将政治建设等六大类18项任务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推动国企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着力考准考实,用好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这个“指挥棒”,既报经济账又报党建账,以追责问责推动履职尽责。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同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评价、经营业绩考核衔接起来,同企业领导人员任免、薪酬、奖惩等挂起钩来,推动国有企业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治企兴企经营责任一并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建考核打通了党建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作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到‘我要干好’的转变。”省属企业一位党务工作者表示。
行动扎实有力,成绩有目共睹。国有企业党委管党治党责任更加明晰,党建工作机制更加顺畅,责任落实更加有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2024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省国有企业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紧扣“八大攻坚”,持续推进国企党建提升工程,不断深化“强党建、兴国企、促振兴”专项行动,进一步凝聚起奋勇争先的磅礴力量,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