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著述的《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是一本写给春天的书,更是写给热爱生活的朋友们的一本书。草木之中有花香、有鸟鸣,蓄满了春天的味道,也充盈着爱的味道。
作者从北大四院的植物起笔,详细讲解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命名、分类及生长特性,强调了识别外来入侵物种的重要性。全书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深奥的博物学知识讲得明白晓畅,置身其间,宛如走进了一座七彩的博物花园。
地球上共有约37万种植物,生活中常见的也有100余种。对这些日常植物,许多人虽然经常见到,但未必喊得出其学名。本书以图片加注解的方式,一一作了相应的诠释。知晓了这些植物的大名以后,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检索功能,鼠标轻轻一点,即刻便能了解到与之相关的最新知识,从而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些植物的整体风貌。
与处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相比,植物看似不在一个层级,但它们是有生命的个体,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无一不饱受着大自然的风雨洗礼。在一场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中,有的植物坚强地活了下来,有的植物因为太过于弱小,抵御不了外界的侵袭,而逐渐沦为消亡的物种,令人惋叹。在图解这些植物生长史和生成史的过程中,全书力求通过举例、对比等方式讲述知识背后的道理,使读者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既洞悉到植物生长、繁衍、进化的奥妙,又能从它们的砥砺风雨中,懂得世间草木柔韧成长的生存哲学。全书以平视的眼光,真诚审视人类与草木之间相依相存的关系,拉近了人与植物的情感距离,让我们真正懂得怎样去爱一株草、一棵木,让葱茏的植被长得更葱茏,让无边的绿色更苍翠欲滴。
从古至今,人类与植物的命运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不仅在衣食住行上供养着人类,还以风姿绰约的光彩形象,走进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予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徜徉于《诗经》中,如云似霞的芦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弥漫在泽滩、池地,营造出一片朦胧的诗意,在人们心中,纷飞的芦花已然成了爱的信物,传递着世上美好的温情;在《楚辞》里,橘树以坚定的意志,随遇而安的豁达,活成了大众心目中巍然不倒的“英雄树”;走进唐诗,挺拔的竹子刚直谦虚,不向风雨低头,不向霜寒认输,高洁的气度让人肃然起敬;流连宋词,袅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清廉的品格同样让人为之颂扬点赞。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大自然养育了万千草木,赋予了它们不屈不挠凛然向上的可贵品质,而人类从它们努力生长的故事里,总是能找到许多息息相通的地方,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学习草的柔韧、树的刚强,这样才能参透人生,尽享生活的从容与本真。
草木有本心,人间有爱意。这种心与爱的交接,打通了自然与人类的阻隔,让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青山绿水绕城郭,这样的桃源盛景人人向往之,不仅镌刻在《草木有本心:生活中的博物学》这本书里,还流光溢彩地活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