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在书房里,随意翻阅着手机里“迎接2024第一缕阳光——环白马湖亲子骑行活动”的照片,八年来,一次又一次亲子游学的画面不禁在脑海中掠过。
时光退回到2016年6月下旬的一天。
那天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和班主任聊了一会儿。老师肯定了孩子的优点,也指出“你儿子与班级小朋友交流比较少,抗挫力不是很好,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一语点醒梦中人,我意识到,作为父亲,我对孩子的陪伴太少了。那一次短暂的交流让我下定决心,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用心陪伴儿子。
几经思考和探索,我尝试采用家庭互助式组队亲子游学的方式,尽可能多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行走、一起看世界。也让孩子在游学旅途中,学会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2
2019年8月,我们组队前往内蒙古开展游学活动。在乌兰布统大草原,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原本计划驰骋大草原的计划被迫打断,孩子们个个唉声叹气。我鼓励孩子们面对现实,在安全的前提下,在雨中来场别开生面的草原轻徒步。
孩子们身披雨衣,手执登山杖,排成一列长长的队伍行走在雨雾迷蒙的大草原,仿佛回到了八百多年前的成吉思汗时代——一队前锋在雨中潜行,准备奇袭敌营,煞是壮观。
通过这次雨中徒步,孩子们初步领悟到,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顺风顺水,面对逆境,可以将困难视为成长和历练的机会,变不利为有利,去体验一段不同的人生旅程。
在游学活动中,我们也时常根据孩子们的提议,临时调整路线。
2018年暑假,在甘肃、青海大环线游学,经过一片茫茫的戈壁滩时,生活在东部地区的孩子们很是新奇。当看到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种草本植物时,他们都想去看看。我们借助手机软件,认识了那种名叫“骆驼草”的植物。这种草只生长在戈壁滩上,身躯并不大,根系却十分发达,扎根极深,吸吮着大地深处的水分;它不怕风沙,不怕干旱,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会枯死;它和红柳、胡杨并称为戈壁沙漠中的“三勇士”。孩子们在那片散布着骆驼草的戈壁滩上来了一场即兴的轻徒步,尽情感受着戈壁的广阔和苍茫。
2023年国庆假期,我们18个家庭组队赴皖南,用2天时间徒步穿越徽开古道。
第一天,我们从浙江省夏山村出发,向安徽省白际人民公社方向进发。天空中间或飘来蒙蒙细雨,不少队友没有带登山杖,走在湿滑的古道上很容易摔跤。这时儿子拿出背包里的三倍锯,捡起地上粗壮的枯枝干,帮助每位队友做了一根登山杖。
第二天,因为各家带的路餐和饮用水多寡不一,部分队友出现了“缺水断粮”的现象。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带的食物和饮用水,分给有需要的队友。
那一趟,我们倾力协作,连续两天累计徒步45公里,翻越了大小不等的十几个山头,成功穿越了徽开古道。
在游学活动中,我们还有意识地融入红色研学专题,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近几年,我们先后去过沂蒙老区红嫂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小镇、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遵义会议召开地等红色基地。其中,最特别的是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当天,我们17个家庭在中共七大召开地——延安杨家岭参观学习,了解党的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与全国人民一道庆祝党的百岁生日。
3
从2017年至今,我们组队亲子游学的足迹,遍及安徽、山东、福建、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十几个省份。行走在皖西的大裂谷、陕北黄土高原的沟壑、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无人区等特殊地形地貌区,孩子们感受到探险的惊险和刺激;沐浴着婺源篁岭、荔波小七孔、壶口瀑布、青海湖等自然景观地的阳光,孩子们满心喜悦;漳州土楼、徽州古城、潼关兵马俑、夏河拉卜楞寺、敦煌莫高窟、塞外阳关故址等历史人文景观,无不丰富着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孩子的眼界和见识,伴随这一次又一次亲子游学不断拓宽。
转眼间,儿子小学毕业在即。回顾过去,当初发起游学活动时的“小目标”早已实现——儿子交到了一批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性格开朗了很多,兴趣爱好和学业成绩全面发展。家长们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育儿观念和做法,进而促进了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实现共同成长。
这世界的山川河流、自然风光都是孩子的成长课堂。去田野,去山村,去见大山大河,让亲子时光变得更加有意义吧。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