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家孩子今年上三年级,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强调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每晚我会要求孩子看一会儿书,但孩子却说看书太枯燥了,没意思。我该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呢?
答:我是一名从教三十余年的老师,身边总有家长问应当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如何引导孩子阅读”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结合具体情况开展,但是阅读的大方向是恒定的。以下这四个方向,是我经常对家长们说的:
不要把阅读和学习画等号。很多家长对待是否阅读、读什么书、如何读书等问题时,常常会以是否促进孩子学习、是否提高考试分数这一标准来考量。这会给阅读刻上深深的功利色彩。比如推荐经典作品给孩子,但是要求写读后感。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乐趣。
我们需要正确看待阅读的目的。用著名诗人北岛的话说:“读书与上学无关,那是另一码事:读——在校园以外,书——在课本以外,读书来自生命中某种神秘的动力,与现实利益无关。而阅读经验如一路灯光,照亮人生黑暗,黑暗尽头是一豆烛火,即读书的起点。”
古人说:开卷有益。只要把这些文字呈现给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精神自然就会受到熏陶。
指导孩子学会精选书籍。市面上图书的内容良莠不齐,家长要指导孩子学会甄别。中小学统编教材给孩子进行了阅读的推荐,这些书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是可以放心阅读的。除此之外,一些获得国际童书奖的书也值得推荐,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精选阅读。
和孩子亲子共读。想要孩子爱读书,父母首先要爱读书。在孩子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亲子共读。在亲子共读过程中,父母不要做冷漠的旁观者,而做平等的参与者。刚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大声朗读。读的过程中可以就内容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目的在于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随着阅读的逐渐深入,可以围绕故事发展、主题思想,提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让孩子思考,还可尝试让孩子复述故事。每读完一本书后,不妨和孩子聊一聊“这本书好玩在哪儿呀”“你最喜欢书中哪个人”这类孩子感兴趣的又比较容易的问题,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人,不是为家长、为老师读的。
引导孩子找到阅读的意义。《朱子治家格言》里有“读书志在圣贤”这样一句话,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曾经认真地表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这件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们,阅读是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本领的重要途径,但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帮助我们甄别善恶,区别是非,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培养强大和积极的精神力量。当孩子真正领会了阅读的意义,他会更容易爱上阅读。
于我个人而言,读书、教书、买书、藏书、写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与书为友,坐车出差,包里一定放着一本书。当我捧起一本书时,就感觉捧起了一缕阳光,明亮而又温暖。青春好时代,阅读正当时。在最美的季节,捧起书来,感受阅读的美好吧。
(作者系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