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普通家庭,经历过“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困难时期,尔后上山下乡,种地、修梯田、打坝梁、伐树木、开荒地,煎熬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光。后来工作分配到江苏省军区装备修理所,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就这样干了一辈子。
小时候,我总会在抽屉里翻出父亲一本本泛黄的工作笔记本,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些我看不懂的图文。没事的时候,父亲就喜欢琢磨工作,摆弄着一堆零部件。慢慢地,父亲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技术,总能很快将已经支离破碎的枪炮修复如新。他还带出了很多徒弟,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石工”。
父亲专注、专一、不争不抢的行事风格和工作态度始终影响着我,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择一事终一生”。
说来也神奇,父亲好像有魔法一样,家里任何东西坏了,喊一句“爸爸”,就神奇般的修复了。家里的所有老家具也都是父亲当年一点点亲手做出来的,我觉得它们是全世界质量最好的家具。
记忆中,父亲一直都不怎么说话,每天都在他的工作台前敲敲打打,一会儿有个邻居找他修车胎,一会儿有个朋友找他装家具。亲人、邻居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找父亲,父亲也总是有求必应,只要能帮忙的一定竭尽全力,从来不要求任何回报。对家人,对朋友,甚至对于陌生人,父亲都是无条件地付出,他总说“吃亏是福”。
父亲和我也很少有深度交流,偶尔喝多了酒才会与我多言几句,我们家从来没有上演过父女情深的戏码。似乎,我和父亲之间的距离很远,但我知道父亲深爱着我。从小到大,我提出的任何要求,父亲一定是默默满足。上大学时,因为学校离家特别近,偶尔缺啥了,他总是骑着电动车,风雨无阻地给我送过来,也不多说一句话。父亲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仍然骑着那辆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地为我接送儿女,毫无怨言地为我排忧解难。
我的父亲平凡、勤劳、简朴、善良、真诚,他身上许多品质和优良作风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激励、鞭策着我,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人生前进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社厅宣传中心)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