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产品种类繁多,数字化带来的改变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数字产品及服务的应用推广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相应的难题与困境,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攀升,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有关老年人的“数字鸿沟”等问题逐日显现。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并预计将在本世纪30年代进入超老龄化社会。从数据中还能发现自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会不断加深,这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会对整个国家的人口构成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社会的服务体系形成严峻挑战。然而,我国在数字化背景下的某些方面尚未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来临的准备。
数字技术的覆盖离不开互联网的搭建和承载,老年群体数量的快速增长同样会带动老年网民的比例上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普及率43.2%,虽然普及率仍不到一半,但相比之前已有上涨。但我国老年网民普及率远低于其他年龄段网民,那些无法较好利用互联网的老年非网民群体也是数字社会建设过程中不可缺的主体之一,同样也是需要体验和享受数字化服务的人群。“数字鸿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加剧的,整个社会都处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但占比渐大的老年群体由于其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较低,接受、学习、创新的能力有所差别,从而造成信息落差及落差进一步两极分化,最终形成一道界线。老年人在居家生活、日常出行、电子购物、就医缴费等常见场景下,常会遭遇“数字鸿沟”的窘境,老年群体作为被阻碍在数字化门槛之外的数字弱势群体无法及时获得、更新信息和体验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因此,数字产品在适老化方向上的改进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适老化改造立足于当下,能为解决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也为中国以更好的姿态去迎接老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老化又称适老化设计,在1945年后,老龄问题逐渐显现的初期,设计类学科先后涌现出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跨代设计、可及性设计、包容性设计、全民设计等设计理念,这些设计理念在传入中国后其中一部分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相关表述,历经演化与转变后就形成了适老化设计的雏形。其概念在学界目前并没有标准的定义,通常概括为适应、符合老年人需求,以老年人为中心而进行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关注并偏向老年人的生理行为、需求偏好、心理活动等。我国适老化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物理空间的适老化改造,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推进,“数字适老化”开始产生和发展。“数字适老化”的概念是在“老龄化社会”“老年问题”“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等概念的基础上融合发展而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当下中国国情与现状,也是中国迈入老龄社会后不断前行的方向之一。
在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已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常态时,老年人不经常、不愿意、不能够使用数字产品是数字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阻碍,而数字产品适老化设计的不足则是导致阻碍的原因之一。目前流行于市面上的数字产品,绝大部分存在老年群体使用不便的情况,产品的易用性不足、使用率不高,即便是标榜为老人设计的产品,其适老化的重点也常常发生错位,这样的不适性与重点错位让数字产品的适老化改造困难重重。
可将当前数字产品分为两大类对其适老化缺失或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一类以大多数作为通用产品设计的数字产品来说,其用户群体面向所有的使用者。这部分产品因其使用者占比大、购买能力强等原因占据市场上流通产品的大多数份额,大部分的此类产品从最初的调研研发到最终的落地售卖并没有过多考虑“适老”这一问题,且数字产品的早期用户中鲜有老年群体,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早期的适老化并不符合商业利益。到了后期,有些产品为了收获更多的用户群体或是迎合老龄化的社会潮流与风向,才会考虑后期改进或迭代,这时的适老化就更多偏向补全、完善操作方式和交互界面,这一点在很多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数字产品上尤为明显。也会有部分老年人去尝试使用这些产品,并觉得好用,但它们并非专为老年人设计,当老年用户感受到使用的不便时,便会造成使用体验不佳,降低其使用频率,容易对数字产品产生负面印象。
第二类是以老年用户为目标群体的数字产品,其适老化设计往往呈现刻板化与印象化,在设计过程中常带有一些对老年人的传统印象,反复使用同类元素,造成老年产品的同质化严重,难以有突破性的创新设计;也存在忽视老年用户真正的需求,想当然地思考和判断他们的行为;或是过于夸张强调某一功能,造成产品功能单一或不平衡,这些情况都可能让产品能提供的使用价值在目标用户眼中严重不足,导致他们对尝试数字产品兴致不高,甚至连免费试用都不愿意。再者,很多适老化设计将重点集中在为适应从年轻阶段到年老阶段感官和肢体操控能力的变化上,只对产品的外观和操作方式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而忽视这一变化过程中他们在认知、接受、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潜在门槛,例如老人的记忆力下降严重,会更加依赖短期记忆,这会让他们在面临一些需要多次操作的功能时产生困扰,而受限于信息认知,一些专业名词或术语也会让他们不知所措。
总之,依据上述分类的情况,两类数字产品都存在某些问题造成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的使用率低,对产品的使用欲望难以支撑他们持续使用,最终形成老年人不经常、不愿意、不能够使用数字产品,目标人群的使用体验缺失也难以收集到完善的数据以推进后续的适老化改造。
现阶段国内外对于适老化的研究与应用正不断完善,关于适老化改造的建议和案例也在不断涌现,合理又不过度适老化,能以小成本取得大成果,切合实际的改造,才是我国现阶段需要的适老化,而对于数字产品适老化的改造方向可归纳为技术方向、需求方向和交互方向。
技术方向——数字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技术的发展是数字产品能够进行更新迭代的必要前提,现今绝大部分数字产品的适老化改造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常会结合利用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融合了这些技术的适老化产品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使步调渐缓的老年生活也能搭乘上数字时代的快车。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能让数字产品拓展出更新颖的功能,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也为适老化改造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需求方向——关注老年人的需求变化 “老”其实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每一阶段相较于前一阶段都更“老”了,每一天相较于前一天都更“老”了,所以“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变老”也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如何在需求逐渐变化的情况下让数字产品也能适应、配合这一过程,是适老化改造必然会面临的问题,要想解决应从用户需求入手。老年人与年轻人对产品的需求必然是不同的,一个人对产品外形、功能、价格等的要求会随着年龄、阅历、思想、身体机能的变化而转变,可能会呈现相似的需求,也可能是截然不同的需求。设计人员应当在设计阶段的前期对于目标群体展开全面的调查与研究,以便在设计过程中有较为完整的知识储备与数据支撑,后期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更新完善需求定位,力求获得真实而准确的需求表述。
交互方向——高包容度的人机交互模式 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产品作为数字服务的承载方,随着服务应用范围的扩大,其载体和呈现方式也会多种多样,其中涉及人机交互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要想数字产品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在人机交互阶段需要克服最多的困难。应当构建面向老年群体的高包容度人机交互模式,将体验设计的理念融入交互模式和交互界面的设计中。
数字化产品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这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产品的特性相关,但有些知识和能力往往是老年人所不具备的,老年用户表现出的明显的身心特点会影响他们学习、使用数字产品,这些特点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显著,并持续地对使用者产生影响。这是老年人在使用数字产品时常遇到的困扰,适老化改造则会尽可能地用设计元素去帮助老年人克服和解决这样身心层面的差距。由于目标群体的特殊性,也应当有区别于其他设计的特定目标。
要让老年用户能够主动尝试或使用数字产品,要能有效地提升老年人的使用兴趣,通过产品的外形暗示、使用说明、宣传展示等方法来呈现出数字产品的有用性与易用性,传递出数字产品并非冰冷的、机械的,而是友好、亲和、温暖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产品的尝试使用成本必然不能过高,过高的尝试成本会让老人产生使用麻烦、浪费精力的感觉,尝试失败后也容易产生不好用、不会用的感觉,从而放弃尝试或是抗拒再次使用。若在初次尝试时用户就获得了良好的使用体验,会降低对数字产品的不解和抵触,有利于后续的使用。
总之,老龄化是我国无法避免的社会进程,适老化设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数字产品适老化同样道阻且长。每个人都会变老,适老化的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为未来的自己而设计,老年人在面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时接受度较低,他们的疑问、不理解、不愿尝试才是常态,适老化产品也存在较多的易用性问题。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状,分析现存数字产品适老化的问题,提出了后续改造的可行性方向及预期目标,总结应多方向、多角度探索适老化设计,关注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努力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促进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的接纳和使用,以期推动数字社会的发展,以更好的姿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