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升级。更好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有质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这些“更”,既是百姓的期许,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而且这些关乎民生的话题,历来都是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多位代表委员围绕住房、养老、健康、教育等民生话题建言献策。
“近年来,二手物品循环利用在节约资源、推动绿色发展及助力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多次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二手商品交易。”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二手物品交易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张天任分析提出,二手闲置物品的循环再利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目前二手商品交易的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不明确,二手商品交易税收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为进一步激发二手商品交易市场活力,推动二手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加强“换新+回收”物流体系和新模式发展,张天任提出两点建议:
在完善二手商品交易税收政策方面,建议加快制定适配性改革方案,由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商务部,加快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层次开展调研,集中力量加快制定适配性改革方案。可考虑将目前适用于二手车的优惠增值税税率(0.5%),逐步扩大至全部二手商品交易;或允许二手商品经销企业根据行业特点选择0.5%征收率的简易计税方法,促进二手商品交易行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完善《税务登记管理办法》,鉴于《税务登记管理办法》未要求个人进行税务登记,建议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二手经营企业从个人回收二手物品可凭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作为税前扣除凭证(既对方为依法无需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支出以收款凭证及内部凭证或税务机关代开的发票作为税前扣除凭证),以消除二手经营企业税收不确定性。
在构建二手商品交易激励机制方面,建议研究制定将二手商品交易纳入碳普惠融入碳交易,进一步激发二手市场活力。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依托电商平台数据获取和管理基础,对节能减碳行为进行记录、核算、激励,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二手商品交易碳普惠激励机制;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加强二手商品交易减碳效果以及碳普惠知识的宣传普及,引导公众参与二手商品交易。此外,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工信部,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明确亟须建立的二手商品交易碳减排核算及碳普惠方法学清单;构建二手商品交易的碳减排方法学体系;健全二手商品交易减碳的标准体系,形成系统科学、统一规范、安全可靠的减排计算方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反映出国家对发展银发经济的高度重视。
如何发展银发经济,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何寄华带来了《建议破除老年消费市场乱象促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的提案。
当前,我国有近3亿老年人,《“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
“要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破除针对老年消费者的违法乱象将是关键。”经过调研,何寄华发现,老年人口规模增加,老年人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提升,为银发经济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然而,当前我国银发经济刚刚起步,供给体系和能力尚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一些不法分子以名不副实的产品、夸大其词的宣传骗取了老年人的钱财,严重危害着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强化保障,提升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何寄华建议,强化政策协同,将发展银发经济与扩大消费、城市更新、民生实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既有政策相衔接,重点从医疗、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加强配套政策的完善与优化,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针对养生保健、理财投资等领域开展重点整治,防范“打感情牌、走温情路”的诈骗套路,何寄华建议,加强监管,营造健康有序的银发经济市场环境;增强老年人消费权益保护意识,规范老年人消费供给渠道。
“当然,还要提升温度,满足银发经济持续发展迭代的需要。”何寄华建议,重视老年群体情感诉求,为老年人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社会交往提供更多机会;加强“新老人”群体的消费产品、文娱服务、健康管理、金融服务等产品和服务的供需适配,打造更时尚、更细分、更多元的消费场景,促进“新老人”消费升级。同时,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养老场景,大力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重点推进智能化日用辅助产品、安全便利养老照护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等研发。
“外卖平台收取商家的佣金过高,线上线下不同价,外卖平台、商家、顾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实现三方共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3月6日,在北京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说,她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外卖平台健康发展的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发声,对人民负责。当今,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离不开的常备选择,买世蕊在调研发现,随着外卖经济和外卖平台的快速发展,由于外卖平台收取商家的佣金过高,为降低成本,维持正常经营,一些餐饮店采取线上线下不同价的策略,导致同样饭菜,顾客在线上用了优惠券还比线下贵。还有一些餐饮店对外卖点单,则会悄悄减量,造成顾客投诉不断。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35亿人。《2022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省网民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就达到5253.9万人,平均每周在网上订购1次~3次外卖的用户占比达到41.8%,订购少于1次外卖的用户占比为37.1%。
买世蕊认为,从外卖行业长远发展来看,一方面商家经营成本过高,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受损,这样的不利局面必须得到解决。从打造全链条治理的管理模式入手,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治、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既是商家所盼,也是消费者所需。
买世蕊建议,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外卖平台代表、餐饮企业代表、专业会计师、消费者代表等以听证形式,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在认真核算外卖成本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佣金标准,从根源上改变商家将线上经营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行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外卖平台的监督管理,规范价格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同一菜品“线上线下不同价”的,要求商家必须在显著位置明确标注。根据《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督促商家在外卖平台以显著方式标识“适量点餐”“线上线下有差异”“食品分量”“食品规格”等相关信息。政府相关部门加大联合监管力度,对诱导过度消费、饭菜质次价高、浪费等行为严厉查处。
“外卖平台应当提高商家和消费者的满意度,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降低商家成本,根据商家的规模、销售额等确定佣金。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方便快捷的下单和支付流程,提供实时订单跟踪等功能。搭建数字化外卖平台,智能调度和优化配送资源,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订单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提升配送效率。消费者在外卖平台消费时,应当擦亮眼睛,在订餐前要认真查看主页公示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是否齐全;选择距离近、配送快的商家,缩短食品派送时间;食品送到后,应检查包装、及时就餐。尽量避免选购生食、卤菜、冷加工糕点等产品,以防发生食源性疾病。注意留存消费小票、发票或页面截图等相关凭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买世蕊说
“加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成为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在相关建议中表示。
17次参加全国两会,从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到连任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尽管参会角色和履职方式不同,但她对教育改革的关注与推动始终不变。
近年来,秦和的提案内容聚焦了民办高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做好教育脱贫攻坚以及东北人才振兴等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每年议案主要都是涉及教育领域。除了关注民办高等教育之外,秦和还特别关注其他方面教育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上,秦和计划提交3份建议、1份议案。分别是:《关于引导和支持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学制改革探索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制定环境教育法的议案》。这些建议和议案,秦和都进行了相关调研,并广泛听取了基层一线的意见。
秦和表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学校数、在校生数占全国高等学校数、在校生数的比例,目前均已超过20%,在规模上可谓举足轻重,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促进高等教育普及、满足多样化高等教育需求、缓解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压力、激发高等教育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全面普及,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总体供给不足的矛盾已经解决。与此同时,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此,秦和认为,加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题主线,这同样也是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重视内涵发展就是要把培养质量摆在重要位置。”秦和说。只要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投入,吉林外国语大学从不吝惜。为了培养“双外语”“外语+专业”“专业+外语”等复合型人才。该校不仅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同声传译室,还建立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中心”的国际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
秦和介绍,经过29年的不懈努力,吉林外国语大学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模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数万名高层次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为全面建设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后,我对高等教育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我国绿色农药领域领军专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常年深入一线调研“三农”工作,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着强烈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宋宝安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和必然要求。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标。宋宝安认为:“要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就必须把教育和国家重大战略进行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
宋宝安表示,贵州大学作为西部省区的“双一流”高校,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优化学科设置、培养急需人才方面肩负着光荣使命,“我们始终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一体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联动发展,高标准服务贵州全省的高质量发展”。
宋宝安介绍,贵州大学着力从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会聚和人才培养四方面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实施了“学科倍增提升计划”和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发挥集群优势提升学科专业整体水平。
“我们始终坚持‘扎根贵州办大学’,融入和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培育。认真贯彻‘破四唯’的人才评价导向,坚持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大力实施‘价值塑造和人才培养计划’,将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宋宝安介绍,贵州大学将坚持把握追踪融入世界科技前沿与全面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两个着力点,持续践行贵州大学作为贵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领头雁”“排头兵”的使命担当,为建设特色教育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中,贵州大学主要有三个发力点。一是聚焦服务贵州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二是重点加强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一流学科引领带动作用,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三是紧扣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及‘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高层次人才需求,重点打造直接服务贵州发展的理工类学科专业。”宋宝安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