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下午,由百道网主办的“2024图书影响力论坛暨2023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活动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打造好书影响力,共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力求通过论坛的举办及年度图书影响力致敬,引导出版机构以好书树立好品牌,以好书做好大市场,以好书实现双效统一,为行业提供价值参考。论坛发布了《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在论坛中,还进行了向“2023年度杰出影响力集团”“2023年度杰出影响力出版社”“2023百道好书榜年榜·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致敬的环节。
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宝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茅院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彭卫国,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儿童文学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北大信息管理系系主任、北大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百道网董事长程三国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由百道学习总编辑姚红主持。
百道网是我国出版行业较早开始对图书影响力进行调查的机构。2009年百道网创办之初,创始人及其团队注意到当时新华书店门店选书困难,决定从采集书目源数据以及媒体推荐数据做起,开发评选系统。从2012年起,百道网利用平台、数据、工具做出了“百道好书榜”,在帮助书店选书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8年,他们又在原先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了面向书店的百道图书选品后台和面向出版社的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在确定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推荐源的入选及权重时,以上级主管部门社会效益考核标准为准绳,向不同程度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权威媒体、一般媒体和自媒体实行全时监测,这些经挑选纳入推荐监测的媒体源总数超过3,500个。
在本次论坛上,百道网CEO令嘉发布了《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公布了百道好书榜年榜。年榜分为“主题出版类”“文学类”“人文社科类”“生活类”“少儿类”“大众新知类”“教育学习类”“艺术类”“专业科技类”九个类别,选拔出九个类别排名前一百共900种书,在此基础上按影响力平均权重选拔前100种原创图书,形成百道好书榜年榜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100种。
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平台监测到的2023年出版的原创图书共计119,545种,其中,有推荐源的品种数量为30,337种,占比为25.38%。翻译作品共计16,561种,有推荐源的品种数量为8,138种,占比达49.14%。在2023年900种百道好书榜年榜入选书目中,国内原创图书为666种,占2023年总榜数的74%,翻译图书在好书年榜总榜中的比例为26%。原创图书在好书影响力榜单中占据绝对优势,原创作品引领好书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2023年图书影响力指数排名前十的集团(或集团股份公司)分别是:中国出版集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影响力指数高分作品云集的门类主要集中在历史类、少儿文学类、小说类、社会科学类、文化类、散文类、少儿图漫类、政治类、大众新知类等。历史类达40分以上的机构最多,有50家出版机构。
推荐源是百道好书榜年榜产生的基础,也是“2023百道图书影响力数据报告”展开研究的数据基础。对好书发现性最具贡献的主体仍然是专门的图书推荐机构、行业媒体和出版机构自媒体。根据百道图书影响力平台推荐源权重(强度)乘以推荐次数(密度)的结果排序,排名靠前的推荐机构分别为:豆瓣、《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学习强国、澎湃新闻、《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网、《北京日报》《新京报》、中国青年网、央视网、《文学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文汇报》《出版商务周报》《解放军报》《出版人》杂志、百道网等。
令嘉表示,希望通过此报告的发布,加大产业研究力度,加大好书的传播力度,助力更多好书被发现、被传播、被购买、被阅读。同时,也希望借此报告与行业一起推动图书影响力评价指标与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百道网2023年榜中,作家出版社有7种图书上榜,其中5种进入了杰出原创影响力图书TOP100,其中4本都是“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推出的作品。鲍坚表示,能够有这样的成绩,归结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产品好,二是营销强,要同时把这两项工作做细、做深、做透。目前文学出版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用优质的出版让文学继续熠熠生辉是作家出版社目前正在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此,鲍坚认为,出版社必须坚持以读者为导向,更加关注读者喜欢读什么、用什么方式阅读、什么时间阅读、在哪里阅读等,尊重读者的感受;其次要主动作为,在产品生产环节主动策划、在销售环节不被少数渠道所左右;还要守住底线,坚守中国文学的初心。
茅院生观察到好书正是“好”在思想的深刻性、知识的系统性和文本的稳定性。而现代图书的功能宽泛、受众不一,“好书”不能狭隘化理解,只要是立足时代需求被广大读者认可的、提供正能量的书,都是好书。新时代做好书,拥有时代与科技发展赋予的一系列新机遇,主题出版工作迎来新机遇,将有新作为,AI浪潮下的出版内容价值彰显,图书零售市场将回归传统和理性。
彭卫国认为,出版品牌塑造的过程既是一个精品力作的出版过程,又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专业学术出版品牌的塑造必须坚持“八化”,即规划体系化、项目精品化、作者名家化、编辑学者化、营销精准化、印制订单化、服务信息化,以及在传播环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知识服务和团队(中心)品牌化。
王芳表示,进入数字化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正在被深刻颠覆,如何让书籍超越其纸质载体,持续体现内在价值,就要思考如何把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数字化时代,以图书为载体的知识产品的交流可以跨越时空限制,集成会更为深入,而通过对学习经验等的技术集成,可以帮助用户走得更快,攀得更高,看得更远;数字化时代,出版业还需要为特定群体生产个性化内容,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白冰认为,做书就是要做影响力,图书影响力来自创新力,创新力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选题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作家队伍的拓展、营销的创新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创新。
张久珍认为,图书影响力评价的策略,必须细分读者群体,可以按年龄、按性别、按国别、按身体条件等多种标准划分;必须细分读物主题,可以从功能阅读角度划分,也可以从情绪价值的角度划分,还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