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他介绍,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今年,高质量发展入选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
政府工作报告25次提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既是对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结,也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
科技创新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持续关注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徐冠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和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等多份建议。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面对形势变化与挑战,中国经济必须加快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升级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给产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
“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挑战,我们民营企业要大力推进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创造更多的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以引领行业发展,在世界经济舞台树立我们的品质、品牌。与国际一流企业同台竞争,这是我们的方向、更是我们的责任。”徐冠巨说。
徐冠巨介绍,传化集团这几年特别重视抓科技发展,抓人才队伍建设,抓管理与数字化。传化集团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浙江传化合成材料的生产车间,一块块稀土顺丁橡胶经精确检验后穿梭在生产线,按照不同国际市场客户个性化需求,通过自动化机械臂被分装到不同包装箱;成品仓库的装车线上,十几辆集装箱大卡车有序排起长队,等待着装箱后的产品发往世界各地。目前,该公司的橡胶产品已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经过7年持续攻坚克难,突破稀土顺丁橡胶这一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从过去微利到现在产销两旺。此外,我们在前纺油剂、无氟防水剂等产品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快速赢得市场、取得良好经营效益。”徐冠巨说。
传化集团只是千千万万通过创新驱动寻找到新机遇的企业之一。徐冠巨认为,新趋势下,过去那种习惯于“做规模”、盲目扩产能的做法难以跟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就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条件,徐冠巨建议:首先,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源上,推动企业从单纯模式创新大力转向科技创新,创造更多的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向科技硬实力要效益、要品质、要品牌。其次,鼓励科研机构与优秀企业强强联合,为共建研发平台、共享科技成果提供政策和机制支持,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中的转化。最后,发挥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开放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行动和创新课题,共同促进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传化集团在创新发展方面活力绽放。传化集团以数字化赋能提高效率和效益,不断纵深推进变革发展,也获得了获得国家、社会广泛认可。化学大江东基地成为行业智能制造标杆,新安马目园区成为全省5G全连接工厂。
传化化学大江东生产基地已实现一键启动的自动化,在工厂里,吨袋航吊,槽车进料,卧式混合机拌料,与机器人码垛为一体的自动包装线,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大江东生产基地通过数字化智能大屏实时监管原料输送及生产过程,5G移动应用手机端即可操控部分产品的投料操作全过程,实现智能化数字管理。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杭州大江东工厂可以实现生产管理成本下降25%,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0%,劳动生产率提升25%,并且通过空中AGV小车输送成品,解决了20.7万吨成品的地面输送压力。
传化物流则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打造连接人、车、货、场、仓相互联接的智能物流平台。通过传化物流的创新服务,企业的到货及时率、客户服务满意度、账款支付效率可提升 5%-20%,物流管理费用、平均订单执行时间、财务费用可降低 10%-30%。近年已落地运营奥的斯、海康威视、宁德时代、吉利汽车、雀巢等品牌客户。
传化集团在物流科技、绿色低碳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持续开放服务场景:持续升级智慧公路港,运用 IOT、大数据,构建智慧公路港运营体系,成为支撑传化物流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物流新基建;打造智能仓,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 等技术,实施公路港仓储设施的智能化改造,让每个仓、每批货拥有信用;将减排手段融入传化物流全流程,建设 " 光、储、充、换 " 四位一体的园区,打造数字化碳产品,服务制造供应链低碳转型。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企业家队伍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百年变局的严峻挑战,民营企业要持续创业创新,迈向世界一流企业,更加需要一支有奋斗精神、家国情怀、创新能力、担当作为的高水平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要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我们在市场经营一线中也深刻体会到,在世界经济舞台竞争中,科技是硬实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决定因素。今年两会,我也带来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高水平企业家队伍’的建议”,徐冠巨说。
徐冠巨表示,国家、社会和企业家自身要共同努力、同向发力,一起来加快推进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大政治引领、正面引导的力度,加强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和预期引领。二是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改革,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抓紧修订民营经济促进法,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系统推广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切实按照无事不扰、有求必应,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构建为企业服务体系。三是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对企业家加强监督、严格要求、备加爱护的良好生态。
徐冠巨说,越是有困难和挑战,越要坚定信心;越是爬坡过坎,越要抖擞精神,带领企业创新创造、战胜挑战;越是复杂多元,越要坚守实业、深度转型升级。真正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与百姓共同富裕协同起来,在企业发展由大到强中多作贡献回报社会。增强驾驭大局能力,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落实总书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自我变革,带领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走向创新驱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加快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提高到92.4%,是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身处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同时也作为民营企业家代表,近年来,徐冠巨一直关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并为此积极履行职责。
“国有企业有《企业国有资产法》,外商投资企业有统一的《外商投资法》,而作为最普遍的企业形态和市场经济主体——民营企业却至今没有一部促进和保障的法律。因此建议将‘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去年全国两会我就呼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近期,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的消息传来,也让我更加期待这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能够尽早落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则给产业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徐冠巨表示,在当前,除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外,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功,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
目前,中国正从高速增长走向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着巨大变化。在徐冠巨看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他表示,民营经济需要有一部专门促进和保障的法律。现有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保护层级较低,作用偏弱。
徐冠巨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既是用法治的方式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稳定民营经济发展的预期、振奋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他建议,将民营经济促进法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将宪法确定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宪法原则加以细化;把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问题加以法律规定;把规范和引导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健康发展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形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平等保护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徐冠巨还建议,希望制定出台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司法解释,以利于准确打击为亲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资产等行为,保护经营主体权益。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提出“出台司法解释,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工作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3年12月底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下称为《刑法修正案(十二)》),原本仅适用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为亲友非法牟利和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资产等三类行为(下称“三类犯罪”)也同样适用于民营企业内部人员。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具有上述相应行为,故意损害民营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需要承担同等刑事责任。
但是,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犯罪情况在多方面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尚未就民营企业内部人员“三类犯罪”出台司法解释。徐冠巨在建议中提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刑法修正案(十二)所涉“三类犯罪”的具体适用应出台司法解释,将刑法修正案(十二)的规定在刑事司法中落深落细,在司法解释中进一步明确。
徐冠巨表示:“我会持续关注实体经济、民营企业、乡村振兴等方向,这些都是我长期研究和深耕的领域。我们民营企业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中,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中,走了过来。越是在爬坡过坎的时候,越是要大力发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根深才能叶茂’。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和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车文荃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车文荃表示,让创新成果直接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车文荃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团队,注重以行业的应用需求牵引开展科研工作,与广东省多家中小微科技企业有着密切合作。
车文荃指出,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科技人才的集聚、科技成果的转化等方面面临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仍然不高、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应用场景牵引科技创新作用不突出、创新人才供给不足、高端人才难引也难留、产业科技协同有待加强等问题。
对此,车文荃建议,首先强化转化应用,加大高质量源头创新供给。一是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专精特新企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覆盖从原始创新到现实生产力转变的全流程、各环节,打造体系化的战略科技力量。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重点产业链,发力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引导和保护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主攻方向,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聚焦企业核心业务水平,打造最好最优的主攻产品或零部件,成为市场上不可替代的“隐形冠军”。三是强化高校院所原始创新,将科研工作与产业和企业应用牵引对接聚焦,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四是牵好场景应用这个“牛鼻子”,坚持从用户视角、产业市场找准需求,引导行业企业聚焦高频急难问题、共性技术攻关、数智化转型开发场景,鼓励推出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应用场景。
其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赋能产业应用升级。一是有组织推进国家战略项目研发,引入社会企业资本和科研力量,研发成果优先部署企业落地执行;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出“真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动拿出“好办法”,最终做出“硬产品”。二是探索产业链联合攻关的体制机制,JFaMwMd41gC2qyZ7VE1DNk3/QeoTRwDmSzenvLKqJpM=采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建立联合攻关组织模式、利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新型制度,构建全产业链集群攻关体系,在重点产业链科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三是加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前沿科技创新性研究,赋能产业颠覆性升级。
同时,还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产业科技人才双向流动。一是创新企业人才引进方式,加速建设科创飞地,反向引才,实现人才“工作生活在域外、服务贡献为企业”。二是加强柔性引才工作,校企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通过委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形式,助力企业发展。三是优化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人才诚信制度,打破人才唯“帽子链”上升通道,拓展人才在教学、科研、产业等多维领域的上升空间。四是建设人才供给和发展的多元化体系,进一步探索人才在产业和科技中双向流动的制度保障,引导高校探索把产业经验和成果作为人才引进关键标准,打造科研有能力、产业可落地的导向型人才需求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和工程博士,鼓励企业人才进高校参与教学和科研,打造一大批成为企业创新中坚力量的卓越工程师。
今年两会期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光伏作为当前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工业门类之一,正逐步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但也应看到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光伏企业无序低质化扩产、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大批资本主体盲目进场等现象,行业亟需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的发展模式,以构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为抓手,促进各环节和主体良性竞争、有序互动,共同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高纪凡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依托链主企业引领的产业生态治理机制,打造光伏高质量竞争格局。
参照国际领先经验,构建链主企业引领的生态治理体系有助于引导产业从无序扩张向良性迭代转变,提高产业内外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建议工信部牵头制定光伏产业长期发展规划,构建3至5个由链主企业引领、包含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光伏产业生态圈,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产业趋势认知、上下游协调、创新引领上的优势,通过生态圈之间的良性竞争与有序互动,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依托精准谋划的要素分配、管理机制,高效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由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转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因此,要素投放的精准程度极大影响经济社会运转、发展的效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形成更加有效的要素配置环境。需要工信部等主管部门与产业主体形成一盘棋,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调度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高纪凡建议由工信部牵头构建要素统筹管理机制,推动行业主管部门与光伏产业生态圈的沟通交流,帮助行业算总账、算大账,通过更具全局观、大局观的核心要素有效投放来引导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资金要素上,可根据技术水平与生产管理效能进行融资优先排序;人才要素上,加大科研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补贴力度;政策要素上,完善优质企业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供应链整合上,为链主企业协调产业链资源开通绿色通道,完善配套支持。
三是依托多维立体合作机制,推动增强产业内部凝聚力。
面对国际动荡局势、潜在双反威胁及海外企业竞争,中国光伏产业需要创新产业整合机制、增强内部凝聚力、提高产业链韧性。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完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促使企业摆脱对资源和要素消耗较多的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依赖,更多地依靠研发、设计、标准、供应链管理、品牌建设和无形资产投资,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
高纪凡建议政府及产业主管部门,积极研究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有序引导光伏产业通过收并购、联合创新、专利联盟、交叉持股等方式增强产业生态圈内部以及生态圈之间的协同和凝聚力,出台政策鼓励链主企业带领生态圈聚焦前沿科技创新、国际标准制定、全球产能布局、品牌和渠道建设,持续筑牢中国光伏产业高地,力争孵化培育一批中国光伏企业成为世界500强。
高纪凡认为,通过上述措施的扎实有力推行能够让光伏行业更加全面、立体地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从微观层面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从中观层面提升企业自身发展韧性、助力产业和区域发展;从宏观层面助推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加强路域经济发展政策支持、省级交通国有企业参与本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交通基础设施等项目,赋能交通企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目前,各省交通国有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高速公路与新能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交通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盘活存量资源、提升公众出行品质、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交通企业从单纯依赖项目建设、通行收费向创造更大价值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在成为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武艺坦言,“目前,我国路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顶层设计亟待进一步完善,空闲资源开发受土地政策制约,路域经济发展尚未形成合力等问题。”
对此,武艺建议,应加强路域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协同有关部委出台支持路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引导扶持政策。在新建高速公路项目中,实行公路项目与路域经济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原则,提前布局路域经济项目。修订《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中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区等沿线设施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建设内容有关规定,适当放宽指标上限,增加可集中发展路域经济的土地面积和建设项目。
武艺认为,应加强路域经济项目用地统筹保障。探索出台交通划拨用地与商业开发用地兼容性开发的土地供给政策,最大限度盘活公路沿线闲置土地资源,提升服务功能。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并公开征求意见,如何合理选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许经营主体,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的重要内容。
“新机制下,允许已实现市场化经营等符合条件的省级交通国有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本级政府和社会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的特许经营者,这有利于激发市场效率,有力有序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艺认为,新机制明确提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要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已实现市场化经营的省级交通国有企业参与省本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不会形成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并且在科技创新、成本管控、专业化建设运营方面优势明显。
武艺建议,应明确新机制下已实现市场化经营的省级交通国有企业,可以作为本级政府和社会资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特许经营者。
“未来,我们会积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向传统产业和新兴业态双向拓展,统筹推进能源服务结构优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努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现代交通产业体系,为交通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武艺表示。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销量规模不断突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汽集团质量改进工程师程韬表示,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应牢牢把握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生态化转型的历史机遇,锚定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
程韬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在加快向智能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一定先发优势,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3年中国有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整车企业67家,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0万辆以上的企业有17家,但2023年仅个别企业新能源业务实现盈利,其余基本均为亏损。而2023年行业新能源商用车销售44.7万辆,同比增长32.3%,增速相对较低,渗透率仅为11.1%,也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
对此,程韬建议,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资源配置,引导各地方政府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合理有序的产业链布局,避免重复、低效投资。鼓励并支持汽车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创新,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努力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对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较为滞后的问题,程韬认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商用车行业的碳排放压力较乘用车更大,商用车的新能源化转型更迫切。
“建议大力支持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在政策端给予一定支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推广应用新能源商用车,鼓励各地方政府将新能源商用车纳入促消费政策补贴范围,如购置补贴、以旧换新补贴等,降低购车成本,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进一步降低用车成本,加快新能源商用车推广应用,助力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碳。”程韬说。
程韬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转型也面临挑战。“汽车工业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已然临近,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所必备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仍存在卡点,需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巩固我国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
针对智能化转型问题,程韬建议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生态融合创新。促进智能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强化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同时,推动构建高效协同的产业融合创新生态,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