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 方文瑞 陈文君 张旭
关键词:标准化良好行为,问题,建议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020
0 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标准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标准化工作》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有序开展企业各项标准化工作和活动并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1]。我国自2004年开始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活动。2019年6月,根据《2019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关于“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和第三方评估”的要求[2],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管理办法》,并上线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平台(www.gspchina.org.cn),将企业、评价专家、评价机构、中标协四方的申请、评价、审核、监管四项机制进行有效融合,规范了标准化良好行為评价的流程,增强了评价过程透明度,加强了评价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进一步提升了被评价企业满意度。
1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意义
1.1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是从更高层面上去指导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它不再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开展的单一标准化行为,而是涉及市场、社会、顾客等多方面的开放式标准化行为。一方面企业通过制定和遵守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可以统一产品的性能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稳定性,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标准制定和执行,企业可以随时保持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并与国家法规相适应。企业甚至可以参与国家、国际等外部标准化工作,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1.2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必经之路
一方面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采购、设计、检验、售后等标准,规范企业的采购、设计、检验、售后等生产服务流程,避免出现重复工作或不必要的流程环节,防止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流程,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错误率和不良品率,缩短产品生产和服务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
1.3 协调各管理体系的高效工具
通过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作,企业建立了以产品实现标准体系为主体、基础保障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保证产品实现标准体系的实施,形成了体系内标准之间相互协调。同时,通过建立标准化体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将其他管理体系内的标准相融合,利用标准化手段协调各管理体系彼此之间的良性关系,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有效、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3]。
1.4 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
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和长期发展,需要注重自身的规范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企业规模越大,标准化这一管理工具就越重要。一方面通过创建和运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人员素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提高相关方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规范企业的安全操作和增设环保措施,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赢。
2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2020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指出“持续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和第三方评估”[4];《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 鼓励地方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培育和评价,打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5]的要求;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办法(试行)》,将企业标准体系纳入标准创新型企业认定指标体系[6]。尽管如此,企业进行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平台数据显示,自2019年6月至2022年12月底全国累计评价家次有500余家次。与我国近4800万户企业相比,这一数字显得微不足道。
2.1 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内驱力不足
一方面是由于各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行业领域中存在少数大型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现象,而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作为市场中的逐利主体,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不能带来直接的、快速的、显著的效果,导致大多数中小企业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对标准化良好行为的认知还存在局限性。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虽然在提高生产质量、节约生产成本、完善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几个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运行企业标准体系后的绩效评估比较困难,无法准确有效地算出标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效益。相比于创建和运行企业标准体系,多数企业更愿意加入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其次,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政策支持体系,没有给予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的企业足够的政策激励或奖励措施。
2.2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水平参差不齐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在5 0 0多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中,获评A A A级、A A A A级、A A A A A级的家数占比分别为5 0 %、32%、15%,而且制造业企业占比约60%,远超其他行业。有些企业的标准化水平高,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实施应用效果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而有些企业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要求生搬硬套,构建的企业标准体系完全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离,导致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状况百出甚至无法运行。
造成企业标准化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人员尤其是领导或管理层的标准化意识不强,对标准化良好行为的概念和意义缺乏了解,认为标准化工作是一种被动的应付或形式主义的活动,没有将其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例如,有些企业是为了应对外部监管或客户要求,而不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和评价。而有些企业是为了追求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带来的效果,并不是为了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进行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和评价。二是企业自身缺少专业的标准化技术人才,无法有效地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导致体系不能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的管理作用。
2.3 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措施
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是为了证实企业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并运行企业标准体系满足其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企业标准体系的运行是适宜的、充分的、有效的。但是评价并不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终点,要依靠后续的监督评价和持续改进,才能使企业标准化长期发挥积极作用,为企业创造长远的经济效益。2021年9月,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年度监督评价功能并发布标良年度监督评价工作要求文件,规范了监督评价的条件和程序,实现了“一网统管”。但是年度监督评价还是以线上企业自评为主,缺乏强有力的抓手。年度监督评价的程序和形式由评价机构自行确定,而缺乏对评价机构和监督评价过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更没有对未通过或违反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要求的企业进行强有力的监督或惩罚措施。
3 建议
3.1 加强培训宣传
强化企业标准化培训,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和认可度,尤其是企业领导者的标准化意识和认可。这样才能将标准化融入企业战略决策,才能做到全员参与,从根本上消除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两张皮”现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媒体平台、数字化渠道或线下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广泛传播优秀企业标准化经验,展示企业标准化的应用效果和价值。通过标杆效应,带动同行业企业快速发展。
3.2 强化结果应用
政府应给予更多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和鼓励,强化和助推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创建和实施。比如,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中采纳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结果,建立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应用示范基地或项目,或将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等级等同于相应级别的标准化试点项目,将标良评价结果作为企业评奖评优的考核条件,标准化良好行为获证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参与标准制修订、创建标准化试点等,鼓励金融机构为标准化良好行为获证企业提供更优惠的信贷政策支持等。
3.3 完善监督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特别是监督评价环节。建议在证书有期内,评价机构至少进行一次现场形式的年度监督,对企业前次评价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企业自身需求或外部变化带来的体系文件变更情况、体系运行及标准实施情况进行考察和监督。中国标准化协会作为管理机构,应对评价机构的评价数据和记录进行严格审核并随机抽查,防止数据造假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作者简介
张月,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标准化管理,机器人产品标准化生产。
方文瑞,通信作者,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标准化、政务服务标准化。
陈文君,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标准化、标准制修订、纺织标准化。
张旭,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检验检测。
(责任编辑:张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