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莎 张清春 李亚凝 陈翘楚
关键词:《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标准,标准体系,智慧民航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011
0 引言
中国民用航空局高度重视民航领域标准化工作,先后重组全国航空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民航),以全面支撑民航业标准全流程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推动标准落地实施。近年来,民航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标准化改革取得新成效,标准化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参与国际民航标准化治理的进程不断加快。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标准化纲要》),要求各行各业贯彻落实,提高标准化水平。在智慧民航建设大背景下,如何贯彻实施《标准化纲要》,以标准促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是民航标准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作为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动态维护,是保证标准制修订科学合理的重要手段。
1 民航标准化现状
目前,民航领域现行国家标准30余项,现行行业标准200余项,团体标准180余项。这些标准主要为基础术语标准、服务标准、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数量不足。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的迅速发展,北斗与航空5G民航应用实现突破,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我国民航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而相关标准的研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行民航标准体系为2014年发布(见图1),存在重要支撑标准缺失,标准领域业务司局调整,以及标准不适应、不协调和不衔接等问题。
2 标准体系建设类型
2.1 创建型标准体系
创建型标准体系命名为A型标准体系,是首次开始建立的标准体系。目标是填补空白,具体内容是设计标准体系结构、对现行适用性的标准进行收编、谋划需制定的标准;特点是现行标准数量少,需制定的标准数量多。
2.2 提高型标准体系
提高型标准体系命名为B型标准体系,是一个待提高和完善的标准体系。目标是对原标准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和提高;具体内容是整理出不适用的标准项目、对现行适用标准进行再纳入、对缺项标准开展制定建设;特点是需制定标准数量会比现行标准数量多。
2.3 完备性标准体系
完备型标准体系命名为C型标准体系,是经过完善和提高阶段接近完备的标准体系。目标是对提高型标准体系进行优化和深化;具体内容是进一步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对现行标准进行提升修订、完成缺项标准的制定建设;特点是现行标准的数量多,需制定标准的数量较少,修订、修改提升水平的标准数量占一定比例。
2.4 确定民航领域标准体系类型
目前民航领域标准有一定基础,但是标准存在数量不够、覆盖面偏低等问题,尤其是部分关键子领域覆盖率为零。针对目前民航领域标准化现状,本文建立旨在“提高型”标准体系,在未来民航标准化发展的过程中再进行动态调整,发展成为“完备型”标准体系。
3 新型民航标准体系
3.1 编制原则
民航标准体系的构建旨在解决航空运输领域涉及机场建设、航空产品制造、货物和旅客运输过程等所需要协调衔接和共同使用的标准,增加技术标准的比重,统筹民航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并保证在未来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根据GB/T 13016-2018《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的规定,标准体系的构建应在保证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晰的基础上,遵从系统性、层次性和可行性三大原则[1]。
(1)系统性原则。民航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系统性地平衡协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关系,防止“各自为政”,避免内容重复,相互交叉。
(2)层次性原则。民航标准体系应有恰当的层次,标准明细表中的每一项标准在标准体系结构图中应有相应的层次。同时,为便于理解、减少复杂性,民航标准体系的层次不宜太多,要依据标准的适用范围,恰当地将标准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一般应尽量扩大标准的适用范围,或尽量安排在高层次上,即应“在大范围内协调统一的标准”不应“在数个小范围各自制定”,以达到体系组成尽量合理简化。
(3)可行性原则。民航标准体系是开展民航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文件,因此在未来民航标准制修订工作中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民航标准体系中纳入的标准都是目前行业发展过程中急需的,很多是基于一定实践案例的相关标准。同时,基于航空运输领域新旧业态的不断融合发展以及“十四五”期间的新形势、新要求,在绿色低碳、无人驾驶航空器等领域所梳理的标准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加强标准预研和储备,有力支撑标准的科学制定,确保民航标准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2 编制目标
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要求,优化政府颁布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二元结构,提升市场自主制定标准的比重,聚焦智慧民航建设需求和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加快推进我国民航标准化管理。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构建层次清晰、分类合理的民航标准体系结构框架,描绘民航标准发展蓝图,为编制民航标准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民航专业领域标准化年度计划提供参考。
加强民航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逐项分析论证原标准体系中未执行标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密切跟踪新业态标准需求,及时研究提出新的标准项目,加强技术储备,加强标准供给,服务国家及行业重大发展目标,充分研究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智慧民航发展对标准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合理提出民航领域标准制修订需求,明确民航标准化工作重点,为航空运输主管部门科学、规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3.3 编制依据
2022年1月,民航局制定和发布了《“十四五”民航立法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了5项工作原则,围绕民航强国建设发展阶段转换期、发展质量提升期、发展格局拓展期的新特点、新需求,瞄准民航法规建设领域不适应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从基础制度、安全、发展三方面,加强重点领域法规建设,推进重大立法项目的开展,增强适应性、引领性、前瞻性,持续完善民航法律法规规章体系(见图2)。以统筹行业立法各项工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规范、引领作用,为“十四五”期间民航标准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指明了建设方向。
3.4 构建新型民航标准体系
标准具有对象、类别和级别三大要素。在广泛比较的基础上,本标准体系的划分是从航空运输业务领域(对象)、标准类别、标准级别的三个维度统筹考虑[2],在每一个可以细化的维度中又增加小门类,延伸了结构的空间,扩展了标准的存贮容量,为标准体系的未来发展准备了的空间,结构上体现了框架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按照标准的对象划分,民航标准体系可分为基础设施、运输设备、运输服务和支持保障四个方面。
按照标准的类别划分,民航标准体系又可由基础标准、服务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构成。
按照标准的层次划分(见图3),民航标准体系又可形成以民航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导,团体标准为补充的新型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建设是阶梯式周期性上升的,其周期性与标准制修订的规律(PDAR)相同,即标准体系建设或修订计划(Pl a n,P)、标准体系建设(编制)(Development,D)、标准体系应用(Application,A)、标准体系复审(Review,R)四个大阶段。标准体系构建是运用系统论指导标准化工作的一种方法。构建方法步骤为:明确民航局方对标准化的指导意见和相关要求、分析行业标准化现状、明确行业标准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研究、构建标准体系、动态维护(见图4)。
新构建的民航标准体系(草案)(见图5)由民用航空基础通用标准100,航空运输服务标准200,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安保标准300,空中交通管理标准400,民用航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准500,民用航空运行保障及技术应用标准600,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标准、民用航空卫生及防疫标准700,航油航化标准800,民航工程建设标准900,民用航空网络安全标准1000,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管理及技术应用标准1100组成。
民用航空基础通用标准100:在本专业领域具有广泛适用范围或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基础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直接应用,也可以作为其他标准的依据和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主要包含术语标准、图形与符号、分类标准和统计标准。
航空运输服务标准200:规定航空运输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其主要包括旅客及行李标准、航空货邮标准、通用航空标准、危险品航空运输标准。
民用航空安全和安保标准300:对航空运输安全保障多个环节的标准规范。其主要包括飞行安全、地面安全、航空安保、货运安全、民航公共设施与设备、应急救援、民用航空器事故及征候标准。
空中交通管理标准400:为保障民用航空飞行活动安全和有序进行制定的标准。其主要包括空中交通管制与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管安全、空域规划、航空电信、航空情报、航空气象等方面。
民用航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500:包括绿色航空飞行、绿色机场、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评价标准。
民用航空运行保障及技术应用标准600:包含了民用航空产品、零部件适航、机载设备、运行保障和维修维护标准等方面。
民用航空人员体检鉴定、民用航空卫生安全700:包含了民用航空人员体检要求、民航安检人员配备、民用航空卫生安全等方面。
航油航化标准800:包括航空油料(航空燃料、航空特种油料)、航空化学品两个大类。涉及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检验检测标准、质量标准等领域。
民航工程建设标准900:包括针对民航工程建设项目的选址、规划、勘察、咨询、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检测等活动所制定并发布的标准,也包括安全、环保和经济方面的标准。
民用航空网络安全标准1000:开展民航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等相关的标准。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安全管理及技术应用标准110 0:规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初始适航、运行、经营方面的要求。
4 结语
近年来,民航标准体系已然成为撬动智慧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具有重要的时代创新意义[3]。民航标准体系作为指导民航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文件,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的管理和指导下,定期根据适用性评价作出调整,这样才能保障标准体系的实际效能。
作者简介
刘莎莎,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航标准化。
张清春,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航法规与标准化。
李亚凝,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用航空法。
陈翘楚,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航标准化。
(责任编辑:张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