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男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运河流经之处,不仅商贸繁荣,且多人文荟萃,常州青果巷便是这样一个所在。
青果巷南临古运河,这段运河也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属于春秋运河的一部分,肇兴于明万历年间,是南北果品集散地,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清代《常州赋》描绘“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俱陈”,作为当时运河驿道的千果巷因此得名。因为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所以“千果之巷 ”慢慢演化成现在的青果巷。
到青果巷,必去的地方就是唐氏民宅,它见证了青果巷诗礼传家的人文胜景,也见证了青果巷薪火相传的报国之情。
毗陵唐氏,八桂飘香
青果巷的唐氏一支可追溯到宋朝末年唐荆川的六世祖唐华甫,为避兵乱从高邮(今属江苏扬州)来到常州定居。其后,唐氏在常州逐步发展,成为诗礼传家、科举入仕的名门望族,到明代唐荆川时,家族发展进入鼎盛期。
唐荆川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心学学者、抗倭英雄,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川,故自号荆川。唐荆川会试高中状元后荣归故里,在青果巷建造了一座大宅子。唐荆川在院子里种下了八棵桂花树,并取“蟾宫折桂”的寓意,将宅子命名为八桂堂,也期许后人能有所建树。唐荆川文领军文坛,首倡“唐宋八大家”这一说法;武御敌于海外,率兵大破倭寇。因景仰他的才学,越来越多乡绅布衣、贤才高士追随而来,在青果巷安家落户,竟至青果巷内科第不断、名士辈出。据统计,仅明清两代,这条长仅百米的小巷就走出了近百名进士,被誉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明代弘治至正德年间,唐氏数代相继建成八桂、贞和、页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八堂,世称“唐氏八宅”。家族流转,但宅院不改,“立心诚,处事敬;出言慎,修业勤;奉先贤,启后慈;择交严,御下恕;谋国忠,持家俭……”唐氏家风家训跨越时空,不仅督促着唐氏一族“清白传家”“持家报国”,也为青果巷留下了以天下为己任、勇于任事的文风和世风。
英杰辈出,尽显风范
文脉悠远,风骨自立。在风起云涌的近代,这条人文荟萃的小巷又相继涌现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周有光、赵元任、史良等名人志士。
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被誉为“常州三杰”,这三位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演绎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与奋斗、担当与牺牲,展现了革命先烈的崇高风范。
青果巷的八桂堂天香楼,是瞿秋白的诞生地。晚清时,瞿秋白的叔祖父、时任湖北布政使的瞿赓甫为颐养天年买下八桂堂。1899年1月29日,瞿秋白诞生于天香楼(八桂堂的第三进)二层西室。
青果巷的贞和堂,曾是张太雷的读书地。张太雷自小家境贫寒,母亲在常州族叔张赞宸家帮佣谋生,张太雷便同堂兄张志让一起读书,当时他们所读的私塾就位于青果巷贞和堂。在张太雷的影响下,堂兄张志让后来也投身革命。
青果巷的松健堂、承荫堂、天井巷等处,曾是恽代英家族聚居地。恽氏作为毗陵望族,因景仰先贤遗风和荆川才学,在青果巷落邸安家,立家规、作家训、正家风、传家学,诞生了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阳湖文派创始人恽敬等一众名士。
青果巷的礼和堂是我国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故居。在青果巷,周有光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并接受了国学诗词的熏陶。周有光前半生研究经济,后半生研究语言,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古巷通幽,人家枕河;八桂飘香,青果流芳。文化是青果巷的根与魂,也是我们国家的根与魂。在这里,我们踏寻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完成先辈们未完成的事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