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赖春华 整理/王梦缘
2024年2月,赖春华(前)带领巡线分队巡线。摄影/牛涵
“2023年立功受奖人员,赖春华……”新年伊始,连队指导员宣读完表彰奖励名单后,将1枚金色的个人嘉奖9次略章发给我。我把它安装在勋表第一排第三枚略章的位置,替换下以前的个人嘉奖8次略章。
身着常服时,我胸前的勋表略章有3排,共9枚。这9枚略章,记录着我入伍19年来,在强军路上的拼搏姿态和奋斗足迹。
上小学六年级时,我遇到了曾在海岛服役的体育老师,他口中火热多彩的军营生活,他用舞动的手指演示通信兵“银线连接雄师”的气势,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在我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2005年12月,我应征入伍,到新疆军区某团服役,成为一名像体育老师那样的通信兵。
记得当时,连长说“你们就是团里的生命线”,但因为还没参加过巡线,我很难将日复一日地接线与通信兵“千里眼、顺风耳”的形象联系起来。
入伍第二年初春的一个深夜,风“呼啦啦”地响着,我从睡梦中被叫醒,跟着班长坐上抢修车。车行驶到一个山脚处,不能再开,我们只有步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戈壁滩上,我小心翼翼地和狂风来回“撕扯”着施工灯,一路巡线。
那次,我们不停歇地走了7个小时,终于在一个山褶处找到了线路断点。一番熟练的维修操作后,眼看只剩下最后一根需要熔接的纤芯,班长示意让我来。
“不要怕,有我在,像平时训练那样操作就行。”在班长的鼓励下,我操作第二遍时,显示器上出现“熔接成功”的字样,电话那头也传来连长兴奋的声音:“好样的,通了,你们在外注意安全,尽快归队!”得到连长的夸奖,我浑身瞬间热乎起来。
2006年7月,团里全面开展敷设光缆任务,标志着边防通信迈入快车道。想到任务完成后,能让各个边防连队的通信方式“更新换代”,我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尽管挖电缆沟时,虎口常被震得生疼,但我每天能挖30米。
一个多月后,光缆接通。当年底,我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获得嘉奖。父母收到喜报后很高兴,来信嘱咐我:“在部队好好干!”
高原的风刮过一遍又一遍,雪下了一场又一场,带我的班长一个个退伍了,他们带过的兵也一个个离队了,而我依然拎着沉甸甸的器材箱,披星戴月、顶风冒雪,维护着400多公里长的光缆线路。
2011年底的一天,我正在野外进行作业时,设备突然意外关机了。戈壁滩的气温低,为了不耽误时间,我把设备裹进怀里,用大衣盖住,用体温将它焐热。十几分钟后,设备成功重启,任务顺利完成。
2015年1月,我回老家结婚归队后不久,父亲因病住院需要做手术,妻子急忙打电话给我。可电话接通没多久,连队警报声响:抢修任务来了。
我匆忙挂断电话,赶往故障现场。抢修过程中,手指被-28℃的低温冻僵了,就揣在怀里暖一会;腿脚冻麻了,就站起来活动一下。
第二天凌晨3点左右,通信终于恢复。赶回连队,我立刻给妻子打电话询问情况,得知父亲手术顺利,我既高兴又愧疚。
这一年,我荣立了三等功。妻子写信告诉我,喜报送回家那天,村里敲锣打鼓特别热闹,很多乡亲都赶来祝贺。在信的末尾,妻子写道:“你安心守边防,我守着家。”
2017年对我来说,可谓喜事连连:我不仅当上父亲,还在上级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荣获两项冠军、一项亚军,年底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再次获得嘉奖。
2020年,我光荣入选团“忠诚戍边十大典型”。我很珍惜这份荣誉,精心准备了领奖时的发言稿,还对着镜子练习了很多遍。
然而,就在颁奖前一晚,我突然接到抢修任务,不得不连夜出发。第二天,当我风尘仆仆赶回营区时,颁奖仪式已经结束了。没能在全团官兵面前好好“露脸”,我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失落的。
2023年12月31日下午,我完成为期半个月的巡线保障任务,刚从抢修车下来,就接到通知:作为颁奖嘉宾,参加第二天的2023年度“忠诚戍边十大典型”颁奖仪式。
那一晚,我将常服熨烫平整,将标志服饰又检查了一遍,目光落在胸前的勋表上——那时,我还没想到,几天之后,嘉奖略章上那个“8”变成一个“9”。
(作者单位:新疆军区某边防团)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