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路飞 郭帅
神仙湾边防连连长向姚侃赠送戍边石。摄影/黄路飞
新春前夕,一辆越野车沿着219国道向神仙湾边防连驶去。车上坐着一位特殊的访客——神仙湾老兵姚彦芳的女儿姚侃。
“父亲已是耄耋老人,我也年过半百了。”姚侃说,“经部队批准,趁着现在身体还不错,我要替父亲来一次海拔5380米的‘直播。”
20世纪50年代,一支部队受命成立先遣队,赴神仙湾建卡驻防。“我父亲就是先遣队中的一员。”姚侃说。
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苏盖提达坂,先遣队员们牵着骆驼,贴着半米宽的崖壁行走。
一次攀登冰川时,一峰名为“铁蹄”的骆驼突然前蹄打滑,沿着陡坡滚落到数十米深的山崖下。“铁蹄”的腿摔断了,已无法赶路,官兵只得给它盖上一件军大衣,将它留在原地……
姚侃说:“父亲给我讲述这段历史时,眼里总会闪动泪光。”
先遣队抵达神仙湾后,因为没有固定营房,官兵只能住在木板搭建的临时宿舍里。
“父亲是先遣队里第一个走上神仙湾观察点执勤的人。他还告诉我,当年与他一起执勤的战士,年仅19岁。”姚侃记得,父亲曾经说过,上神仙湾之前,他特意带了一台收音机,本想在执勤之余打发时间,但雪山阻隔了信号,旋开开关,只能听到一片嗡嗡声。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姚侃很佩服父亲,现在还能流利背诵数十首毛泽东诗词。“高原上没有娱乐设施,连队只能每天组织官兵背诵毛泽东诗词。”姚侃说,“许多个漆黑的夜晚,这些诗词,就是父亲那一代神仙湾官兵心中的光亮。”
车辆驶入哈巴克达坂,向着海拔4280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进发。姚侃紧紧握着已拨通视频的手机。
徐文清、潘发枝、何四勇……镜头扫过墓碑上的一个个名字,让视频那头的姚彦芳格外激动:“老战友啊,我只能这样看看你们了。”
“停下,停下。”镜头来到梁福海烈士墓前,姚彦芳突然叫住姚侃,“记得吗?爸爸跟你说过,第一次跟我一起执勤的那个战士,19岁的那个——就是他!”
“梁福海救过我的命!”姚彦芳激动地说,一次勘察地形,他突然脚底踩空,眼看就要陷入雪坑,“是走在我身后的梁福海,一把紧紧拽住了系在我腰间的背包绳……”
“可惜呀,他在退伍之前倒下了……”梁福海在执行一次巡逻任务后,突然吐血病倒,当时初步判断是巡逻途中喝了冰水,导致急性胃穿孔。姚彦芳说,“团部的汽车从山下赶来,我们把梁福海抬上车……医疗站距神仙湾数百公里呀,人没救回来。”
“梁叔叔走后,父亲给他的家人写了数十封信,却一直没有回音。后来,父亲离开神仙湾,再也没有机会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探望长眠于此的梁叔叔。”姚侃也熟悉这段往事,“父亲说经常会梦见梁叔叔,梦中他说很想吃自己家乡的苹果。”
“叔叔们,我替我爸回来看大家了……梁叔叔,您爱吃的苹果,我也带来了。”在梁福海墓前,姚侃放下苹果,三鞠躬。
镜头另一边,姚彦芳也举起右手敬礼……
抵达神仙湾边防连,姚侃很激动,“我带着父亲的嘱托回家了。”
“1982年,父亲转业到甘肃兰州。他和曾经的先遣队员有约定,一定要重返神仙湾看看。”姚侃说,这些年,老战友接连故去,在悲伤的情绪中,父亲的身体状况也一年不如一年,只能将那份炽热的情感埋在心底。
2023年4月11日,神仙湾边防连首次通邮。“获知消息后,父亲异常激动,让我打印了几本他自己写的《老兵回忆录》。”姚侃说,“到了12月15日,父亲入伍纪念日那天,他将小册子寄给神仙湾边防连。”
一个月后,姚彦芳收到了回信:“老排长,听闻您的故事,我们深受鼓舞,欢迎您回家看看……”这封信,姚彦芳看了一遍又一遍。
按照回信上留下的电话号码,姚侃与连队指导员取得联系,表达了父亲和自己想去神仙湾的想法,“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最后决定由我替他走一趟”。
到达神仙湾哨所,经允许后姚侃和父亲微信视频通话,视频那头,耄耋老人看着曾经战斗的地方泪眼模糊,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不停地让姚侃把镜头“靠近点,再近点”。
晚饭之后,神仙湾哨所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再次与姚彦芳连线。透过手机镜头,望着新一代官兵年轻、坚毅的面孔,姚彦芳“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提起神仙湾精神,父亲就会提起哨所的第一座界碑……”姚侃知道界碑在父亲心中的分量。
1959年初,姚彦芳带队对某山口勘察、规划巡逻路线,增设常态化巡逻点位。翻山越岭,战风斗雪,完成点位预设,姚彦芳和战友拾来各种石块,垒起一个高约2米的界碑。
“每次巡逻到那个点位,看到那座界碑,就很激动。”姚彦芳回忆道。
神仙湾边防连排长郭文武,与老排长分享了新时代神仙湾官兵的故事。一次上级开展军事比武竞赛,连队官兵苦练复杂环境下射击技能,集训3个多月,全连磨破的作战靴堆成了一座“小山”……
连线结束,边防连连长将连队的第401块戍边石赠予姚侃。指导员也拿出了一份特殊礼物:一面曾在哨楼顶端飘扬的五星红旗:“这是去年连队更换下的五星红旗,经上级批准,我们将它送给老排长!”
雪山巍峨,天空广博,在姚侃看来,这次“回家之旅”终生难忘,“这里有父亲的根和魂,也有新时代官兵的热血忠诚”。
(作者单位:南疆军区某部)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