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汇能)作为中核集团、中国核电非核清洁能源专业化平台,始终牢记战略定位,勇担发展战略使命,在“双碳”目标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坚持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紧抓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在上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发展的良好业绩,展现了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截至2023年底,公司可控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其中在运装机超过1800万千瓦,在建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总资产超过1300亿元,年发电量超过230亿千瓦时,为我国能源安全保供和实现“双碳”目标注入了强劲的“中核力量”。
践行绿色发展道路,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能源革命,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2023年9月7日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
中核汇能依托中核集团和中国核电的品牌影响力、产业布局优势,坚持以自主开发为主,创新“核产业+新能源”和“产业链+新能源”发展模式,与兄弟单位、合作伙伴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合力获取优质风光资源。加强与相关部委及顶级智囊机构互动,积极推动国家第三批大基地、国家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国家光热示范、国家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落地。2023年,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中核汇能国家第三批大基地指标获取排名全国第二,在多数发放指标的省份排名前列,全年获取指标超过2000万千瓦,创历史最好成绩,市场开发力度、项目获取能力和规模实现质的飞跃,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除重点开发国内和陆上风光资源,中核汇能还积极推动“双海战略”落地,着力开发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推动江苏启东中核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地,为争取海上风电资源打下坚实基础。注册成立海外投资平台并实体化运作,在越南、哈萨克斯坦设立海外代表处,着力开发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在越南、哈萨克斯坦设立代表处,2个海外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核汇能高度重视指标转化落地,本着务实高效、诚实守信的原则,持续加大资金、人员投入力度,主动优化工程管理体系,推动项目优质高效建成投运。近年来,陆续建成了全国首个平价上网风电项目——甘肃黑崖子50兆瓦风电项目、全国首个“核光储多能耦合”项目——中核三门200兆瓦滩涂光伏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和中核集团首个电网侧大型共享储能项目——宁夏同心泉眼100兆瓦/200兆瓦时共享储能电站、江苏省最大的地面集中式光伏项目——江苏泗洪大型光伏发电基地700兆瓦生态能源一体化项目、贵州省首个大型共享储能项目——中核紫云200兆瓦/400兆瓦时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等多个重要项目,打造了一批“标杆工程”“精品项目”,彰显了“中核速度”“中核质量”。同时,坚持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多地累计投入超过30亿元,创建了以“产业引领+综合帮扶”的“同心模式”“临城模式”“桂东模式”等,在宁夏同心县旱天岭村建成了全国首个地热+PVT热电冷零碳三联供示范项目,不仅在各地赢得了良好口碑,还为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稳定保障电力供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深刻阐释了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核汇能作为安全保供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深入贯彻新安全生产法,坚守红线、底线、生命线,认真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推动核安全文化理念与新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借鉴吸收核安全管理的良好实践经验,持续完善安健环体系、安全责任链条、对标评价和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增强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和发电效率,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常态化运作,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十四五”以来,公司发电场站非计划停运指标保持在3%以内,累计安全发电近500亿千瓦时,圆满完成建党一百周年、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的保电工作。
针对风光场站“小远散新”特点,积极推动集约化改革、数字化转型、智慧化运维,建成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自上而下建设集控中心、区域检修中心,部署基于无人机的巡检工具及智慧巡检系统,着力打造“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智慧化运维模式。通过数智赋能,不仅提供决策支撑,还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提高效率效益。2023年,中核汇能单日发电量、上网电量在一年内实现了7000万、8000万、9000万、1亿千瓦时的“四级跳”,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筑牢健康发展基础,有力支撑企业行稳致远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国有企业要坚持分类改革方向,主动适应、积极作为,推动国有企业成为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中核汇能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持续推进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不断理顺公司党委、董事会、总经理部等权责主体界面,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同时,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特点,陆续组建成立省级公司、投资平台公司和共享业务平台公司,构建起“三级法人、二级管控”模式,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能、解放了生产力。
中核汇能始终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和“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带头签订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协议,市场化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成形。积极探索实践省级公司主要领导和经济指标“揭榜挂帅”,有效激发了干部员工的活力、动力。通过增资引战成功募集资金75亿元,创造新能源央企增资引战项目溢价率最高、中核集团有史以来非上市股权融资项目中体量最大两项纪录,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核汇能始终坚持以合规保障发展,持续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大法治”工作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内控机制、“大监督”工作机制,推动省级公司制度标准化,实现省级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聘任全覆盖,实施年度重大风险跟踪监测和内控体系管理评审机制,全员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日益增强,形成了合规经营的行为习惯、风清气正的企业氛围。
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和人心所向,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技术日新月异,产业发展一日千里,未来风光无限。中核汇能必将承担更加光荣的使命,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非核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使命,大力协同,形成新能源产业整体合力,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