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五全”育人网 助力师生共成长

2024-04-29 10:03姚玉芳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
教育 2024年11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员音乐剧

姚玉芳 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

上海市三新学校松江东部分校(以下简称“三新东校”)一直倡导办温暖而有力量的美好教育,按照市教委关于《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工作部署,通过构建“五全”育人网,不断探索“1+N”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指导导师团机制,努力营造“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育人氛围,持续优化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

一、主要做法

(一)全心谋划:构建导师制落实机制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强调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为发挥全体教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办学实际,组建全员导师制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小组、培训小组、推进小组和保障小组(如图1 所示),构建全员导师制系统化落实机制,从整体设计、文件解读、全面推进、培训评价等方面,有效保障了全员导师制的顺利推进。

图1 三新东校全员导师制工作组图

(二)全意相配:实现师生良性互动

为更好地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学校按照“以生为本”“按需定导”“双向选择”的原则,制定了可操作性的导师结对方案,实现师生双向匹配(流程如图2 所示)。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与导师的双向意愿,精准匹配,达成“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的100%匹配率。此外,全员导师制实施动态调整管理,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双向选择匹配,原则上每学年调整一次。每年9 月份启动新一轮的全员导师制匹配,师生比在1:14左右。

图2 三新东校全员导师匹配流程图

(三)全面协作:推动导师制落地见效

学校构建以导师为核心的“三大导师团”,不仅可以各自运作、发挥效能,让导师从多渠道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关注、关心、鼓励和指导;也可以相互协作、辐射影响,形成携手并进的良好育人环境,具体运作模式如下图3所示:

图3 三大导师团运作模式

班级教师导师团:班级教师导师团由导师和班级的科任教师组成,由班主任带头组织与协调相关工作,如:导师与班主任协商共同家访的时间、给学生的周期性反馈评价等;其他任课教师与导师做好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沟通与反馈,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特需导师团:针对高关怀学生(包括但不限于行为特殊、学习困难、心理脆弱等)按照“1+N”模式,由导师、班主任、学校中层行政人员、心理教师组成特需导师团,专人专群,对于该学生出现的表现及时在群内反馈,若有进步共同鼓励,若有异常则及时互作提醒,群聊记录自然成为每一个特殊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如我校有一名先天听障学生,曾时常表现出暴力、怪异行为,但在特需导师团的不断努力、引导和陪伴下,现该学生的情况已趋于稳定。家校导师团:家校导师团由导师和学生家长组成,导师可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的近期情况,导师也能及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对孩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导师还会将一些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文章分享给家长,并就其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每位导师可在学生家长中推荐1~2 名优秀家长组成校级“家长宣讲团”,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育儿经验我来谈”等活动。教师导师团承担日常基础性工作,家校导师团在此过程中起到辅助性作用,而特需导师团则关注少数高关怀学生。

(四)全情投入: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三大导师团注重对学生的日常谈心谈话和家庭沟通等工作,学校也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导师活动,为导师制的推进营造良好的氛围。

社团活动周周见:学校社团也是增进师生感情、开展导师活动的重要阵地。我校共开设有30 余个缤纷社团。个性化的导师更容易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走进学生内心,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都对导师活动后续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转校5 次的小杨同学就在风筝大师刘洪军的指导下,华丽蜕变,被松江二中录取。

导师活动月月见:每月20 日为全员导师日,谐音为“爱你”。根据学生阶段性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成长需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当下社会环境每月开展一次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全员导师制活动(见表1)。导师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又不着痕迹地完成了“谈心谈话”,悄然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而学生也在这些用心设计的环节中增进了对导师的信任和喜爱,收获了成长与蜕变。

表1 全员导师制活动一览表

品牌项目音乐剧年年见:校园原创音乐剧是我校的特色品牌项目。今年,校园音乐剧剧本以我校在全员导师制实施过程真实发生过的案例为蓝本,创作了第十部音乐剧《二十·正青春》,邀请学生、家长、导师共同进行创编排演,讲述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导师如何通过家校联动,通力合作,最后成功帮学生解决问题、渡过难关的故事。该部音乐剧在校内进行了三次公演,学生、家长都对全员导师制有了更多的认同,也体会到了导师的不易。

(五)全力保障:激发导师育人积极性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构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全员导师制指导课程体系(见表2),旨在协同各方优质资源,提高导师育人能力,赋能导师成长。

表2 三新东校全员导师制指导课程体系

学校加强过程化管理,印发《三新东校导师工作手册》作为导师工作的日常评价依据。借助校园微信公众号,开展“我心中的偶像导师”“我心中的榜样导师”等活动的评选,激励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对绩效方案进行修订,为导师设立专项,给予激励,推动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对在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导师进行经验展示,并作为创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二、实际成效

(一)学生人际关系显著改善

通过三大导师团的通力合作以及丰富多彩的导师月、社团、音乐剧等活动,学生与导师逐渐形成对彼此的深入了解,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结并建立了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同伴之间的连接;而导师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家校导师团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家校沟通的效率,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改善了亲子关系,具体变化见表3:

表3 学生人际关系变化表(以初一年级为例)

(二)学生心理素质明显提升

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学生心理素养是全员导师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我校心理辅导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相较2021年,2022年我校学生自尊程度上升25%,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整体下降了6%,存在自伤自残现象的人数下降了4%,严重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为零。

(三)教师育人能力持续提升

通过学校组织的培训以及导师团的建设,不仅强化了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提升了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应对等能力。同时,有效弥补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不足,联同导师团力量,为学生成长护航。更为重要的是,导师明确了自身的育人职责,善于捕捉日常教育契机,将育人育心日常化,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三、经验启示

(一)激发内生力,让全员育人“实”起来

三大导师团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学校各个部门共同参与到全员导师制的工作中来,导师工作不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通力配合,这样实现了导师之间的优势互补,育人能力快速提升,学生需求的更好满足。在这样的运作模式下,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育人合力,营造出更加温暖、和谐、美好的育人氛围。

(二)发展向心力,让全过程育人“活”起来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需求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本校各个年级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师活动。

(三)打造协作力,让全方位育人“融”起来

把导师工作自然地融入渗透到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全员育人奠定源源不断的发展力。导师用引导代替批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转化学生行为;善于通过学生的兴趣点燃热情、激发动力,帮助学生在求知、探索、实践中敞开心扉;帮助学习薄弱的孩子制定学习小目标,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升;与家长彼此配合协作,通过家校共育共同完成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蜕变等。

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将继续努力办温暖而有力量的美好教育,持续推动全员导师制走深走实,用心呵护学生身心健康,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够体验校园生活的美好,让家长能够分享共同成长的美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员音乐剧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全员核酸
河南油田开展全员劳动竞赛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