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兔童书馆
当我们提到热和冷,只是相对的感觉,下面这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人的感觉有时有多么不靠谱。
实验只需要准备三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冰水和一杯温水。你最好请一个大人帮忙确认热水和冷水都是可以触碰的,不会烫伤或冻伤你。
实验开始,把左右两根食指分别浸入热水杯和冷水杯中,一个感到热,一个感到冷,这很正常。
等一小会儿,再将两根食指同时浸入温水中。这时就不太对劲了,明明两根手指触碰的是同一杯水,却一个感到冷,一个感到热。
现在你也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了吧。就像德谟克利特所认为的那样,感官的确会蒙蔽我们的大脑。因此,严谨的科学家们就需要知道,热,是有多热;冷,又有多冷。
于是,他们发明了温度计。
温度计的构造很简单,一般是一根细细长长的玻璃管,一端是一个小球,里面装有液体。它的原理就是上一节提到的热的转移和热胀冷缩。
使用时,将玻璃小球挨着被测物体,热开始转移。等一段时间,如果玻璃管中的液体受热膨胀,液面的高度就会上升;受冷,液体又会缩回去,液面就会下降。直到玻璃管内的液面不再移动,说明热转移已经完成,被测物体和玻璃管中的液体达到了热平衡状态。
这时液体在玻璃管中的位置越高,说明被测量的物体就越热,温度就越高。
我们日常所见的温度都是一个数字加一个单位,比如“今天的最高气温是25摄氏度”“将牛奶加热到40摄氏度”,等等。所以还需要给玻璃管加上和直尺上一样的刻度和数字。
米是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1米的千分之一就对应直尺上一个小格子,无论你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1毫米都是这么长。温度同样有国际标准单位(后面会说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是瑞典人摄尔修斯于1742年确定的。
摄尔修斯是这样做的:
1.选择放在玻璃管中的液体——他选了水银,也就是金属汞。我們能看到的汞通常是液体的,它擅长热胀冷缩,变化很明显,方便观察。
2.将水银温度计放在冰水中,在此时的液面高度上画一道线,这就是0摄氏度的线。
3.再将水银温度计转移到沸水中,等液面不再上升后,也在这个位置画一道线,这就是100摄氏度的线。
4.最后呢,将这两道线中间的部分均匀地分成100份,1份就是1摄氏度,液面高度就能和数字一一对应。
这么一看,温度单位的确定是不是还挺随便的?水银、冰水和沸水、0~100,任何一个步骤改一下,1个小格就不会是1摄氏度了。实际上也是,摄尔修斯能确定摄氏度,列缪尔就能整出列氏度,华伦海特还能搞出华氏度……这可不是瞎编的,这些温度单位都存在。我国常用摄氏度,德国在用列氏度,英美则用华氏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你陪家人买菜时听到的“斤”和“千克”一样,是可以相互换算的,只是换算起来比较复杂。
发烧去医院的话,医生会在你的腋窝里塞一个凉凉的小棍子,那个就是用水银制成的体温计,银色的一端里就装有水银。只是它的刻度不会标到100,只标到42,因为人的正常体温在36摄氏度左右,37.2摄氏度就算低烧,42摄氏度就非常危险了,不可能飙到100摄氏度。所以,绝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如果水温高于42摄氏度,膨胀的水银就会把玻璃管撑爆。
需要说明的是,与天平所测量的是物体的重量不同,温度计测量的并不是物体拥有的“热量”,而只是热的程度。
因为科学家发现,对重量相等的不同物体来说,其温度上升/下降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放出的“热量”也不同。这是物体之间不可改变的差异。就像饭量小的人吃一点儿就饱了,饭量大的人就要吃得更多,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既然物体的重量和温度都可以测出来,物理学家就确定了热的量,并给它分配了一个单位——卡路里。在特定条件下,1克水温度上升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就是1卡路里。1克水太少了,所以1卡路里也是非常少的热量,更常用的是一千倍的它——大卡。
但是,就像温度的国际标准单位不是摄氏度一样,热量的国际标准单位也不是卡路里。热量真正的国际标准单位与一位物理学家同名,而这个单位正是为了表彰他在这一领域的杰出贡献。
像科学家一样动手
你在家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找一个瓶口小的瓶子,插一根吸管进去,然后给瓶子里加水,水没过吸管底端即可(可以混一些你喜欢的颜色,让液面更明显)。最后封住瓶口,确保除了吸管别的地方都不漏气。好了,温度计做好了。现在,把瓶子泡入热水中,可以观察到,吸管中的液面上升了。很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