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歌之美,感受哀乐悲欢,把握传统文化精神,认识当代价值

2024-04-29 04:36张荣谦张芳芳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9期
关键词:品味诗歌精神

张荣谦 张芳芳

入乎其内

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词”则被称为“诗之余”,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古代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阅读古代诗歌时,要善于品味诗歌的情景交融、精神态度、理想追求的艺术品味,进而感受古人的哀乐悲欢,深层次把握诗歌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和认识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一、品味诗歌“情景交融”之美,感受古人哀乐悲欢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品味诗歌,当先从情景关系入手,析其“情景交融”之美,体悟古人丰富而复杂的感情,感受其哀乐悲欢,则吾心有戚戚焉,从而增强对人生的感悟。如柳永的《望海潮》“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运用动静结合等手法写出钱塘江自然风光壮美之景,令人惊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以秋季、夏季虚写西湖四季美景,诗意无限。作者描写的是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展现出的却是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背后浸润着作者对大美河山的赞美和对太平盛世的热爱之情,二者情景交融,绘就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画面。又如姜夔的《扬州慢》一词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句既表现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又表达了百姓对战争的厌恶;结尾“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借乐景抒哀情,又以反问收束,感情沉痛,哀怨无限:繁华让人留恋,创伤更令人警醒。那种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产生的悲怆萧条,让我们也不禁扼腕痛惜。

二、品味诗歌“精神态度”之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

优秀的古代诗歌在情感之外,往往还会熔铸进作者个性卓异的精神品质和人生态度,体现出作者特殊处境、独特视角下的精神风貌和人生考量,蕴蓄着一脉相承的丰富传统文化精神,滋养着一代代国人的心灵家园。如《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经历婚姻的不幸卻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内核。再如屈原的《离骚》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爱国思想,抒发了作者被人陷害的苦闷与矛盾,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坚持正义的志向,蕴含着坚持真理、上下求索的探索精神及崇高的修身美德。诗中借用大量的“香草美人”意象象征作者的高洁品格。后经丰富发展,香草美人便成为了一种美好的秩序与高洁人品的代名词。

三、品味诗歌“理想追求”之美,认识诗歌当代价值

透过古代诗歌,仿若透过光芒璀璨的星河,聚火成炬,为我们照亮浪漫而诗意的追寻之旅,每个人都会在个性化的体验之旅中,获得“理想追求”之美的绝妙浸染和熏陶。诗人们对人生远大美好的理想追求,洋溢着儒雅的审美情操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启迪读者反思自己的人生、反思社会、反观当下,从而产生积极的当代价值。比如屈原的《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壮扼腕和“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正道直行珠联璧合,励精图治和高洁自守的理想光焰万丈长。这种追求理想、爱国忧民的价值观和思想境界,在现世仍不失昂扬进取、踔厉奋发之意,历史精神与当代价值一以贯之。再如李白的《蜀道难》,作者将对“难于上青天”的恢弘描述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坚毅果敢,以及“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建功渴望融为一炉,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感,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潇洒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立志报效国家的感情,这在当代仍有励志建功的价值要义。又如杜甫的《蜀相》,作者在风雨飘摇中仰慕诸葛亮的“贤相”风范,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得遇明君、建功立业,希望国家有诸葛亮这般匡扶天下的贤相,种种情感交织,放射出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不乏心怀大我、忧国忧民、矢志报国的当代价值。

同学们还可以从形象塑造、语言风格、题材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根据自己的鉴赏经验进行精准有效的赏析,披文入情,深得其妙。不过,一定要结合作者身世经历、作品创作背景,做好综合校验和印证。

出乎其外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③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因为和王安石的政见不同,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元丰五年(1082),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等人也因反对新法入洛阳定居,他们常在一起聚首,置酒相娱。君贶,宣徽使王拱辰,为其中成员之一。②丕构:犹言大厦。丕,大。③萧相: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史记·淮阴侯列传》有载:“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潞国公庄园的景色。作者采用中国画以写意为主的泼墨笔法,粗线勾勒出了一幅“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的山水图画。

B.五六句隐喻国家的治理要依靠大臣之力,而大臣又要仰仗国家提供的平台才能使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以实现。

C.尾联用典,借萧何辅助刘邦成就大业后却买田置地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远离官场是非之地,归隐田园的强烈愿望。

D.诗歌前四句写眼前景,笔起云烟,眼前景勾起心底情;五六句触景生情,气势轩昂,情感冲动;结尾又陡然抹倒,不尽之意,尽在言外。

2.本诗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均有精彩的写景,两首诗中写景的手法颇有相通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送张元康省亲秦州

◎苏 轼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①。

〔注〕①王文度:《世说新语 ·方正》说王文度的父亲王兰田 (名述之),“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置膝上。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化用王维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反其意而用之。

B.下阕前三句写张元康想象自己到家时的情景,长安落英,故关飘絮,兵士列队相迎。

C.词末借用王文度的典故描绘出一幅感人的画面,用反问语气强化了表达的情感。

D.全词以人物行为作为结构线,谱写了一首动人心弦的送别诗,发自肺腑,情真意切。

2.词的开头写道“一曲阳关情几许”,确实如此,本词揭示了人世间多种美好珍贵的情感。请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品味诗歌精神
诗歌不除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拿出精神
诗歌岛·八面来风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