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交响乐团:奏响美中人民友谊乐章

2024-04-29 06:14何雁
友声 2024年1期
关键词:谭盾费城交响乐团

何雁

“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伴随阵阵鼓声,在澎湃的交响乐声中,7位外国歌唱家用中文吟唱唐诗名篇《将进酒》,源自中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美声唱腔声情并茂,令人瞬间跨越千年,仿佛与诗人对酌,倾述心曲。

豪放的歌声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回荡,2023年11月10日晚,纪念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上半场在创新作品《唐诗的回响》选段中谢幕。

下半场则演奏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李心草指挥。音乐会开始时,费城交响乐团特里斯坦·瑞斯-舍曼的指挥棒轻轻抬起,《二泉映月》恬静悠长的旋律奏响。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华,这两首乐曲均由美中两国艺术家合作演奏。这跨越50年的旋律,不仅讲述了关于音乐的故事,更见证了友谊。

艺术“破冰之旅”

拥有百年历史的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渊源已久。早在1940年,乐团音乐总监尤金·奥曼迪在美国费城等地举办专场义演,把善款捐给中国抗战后方医院与学校。

1971年,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不久,奥曼迪给尼克松总统写信,要求率团赴华访问演出。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后,同年夏,基辛格致信奥曼迪,表示已将其访华请求呈交中方,并称:“在这个我们努力与中国建立积极关系的时期,你将是一位理想的文化使者。”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事件。”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当时我们双方一致认为,由世界上最杰出交响乐团之一到中国访问演出,展现出我们之间关系的突破性进展。”

1973年8月,美国驻北京联络处政治部主任卜励德,被安排负责费城交响乐团访华演出事务。前一年,他曾作为尼克松总统随行外交官,亲历美中关系正常化。卜励德说:“双方在访问细节问题上争论不休,商讨演出节目像是制定条约。”

尽管中方一再要求演奏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奥曼迪却不喜欢这首曲子。9月11日,乐团及随行人员130多人,乘坐泛美航空波音707从费城出发,经檀香山、东京,飞抵上海,虽筋疲力尽,但仍欢欣鼓舞。卜励德去上海接机,发现奥曼迪是小个子,头发蓬松。

去往北京的飞机上,卜励德坐在他旁边,小心谨慎地转述中方要求。“你知道,我讨厌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甚至都没带乐谱。”奥曼迪说。卜励德向他解释中国方面对此曲有特殊偏爱。

奥曼迪叹了一口气说:“如果这就是他们想要的,那就这样吧。入乡随俗,我会忘记自己的原则。”他唯一的条件是,第二天下午拿到乐谱。卜励德回忆说:“我知道一点中国革命史。不过,这些解释其实都是我急中生智编出来的。这也是我在这次艺术‘破冰之旅中,最先破掉的‘一大块冰。”

9月12日深夜,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9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演出4场。音乐会开幕中场休息时,卜励德被告知“大师出了点状况”,立即赶到更衣室,发现奥曼迪心烦意乱、满头大汗,他的妻子挥舞着手臂,用手绢呼呼地给他扇风。“这些观众根本不喜欢我的音乐。” 奥曼迪抱怨道,“他们这么安静,我从来没有遇到如此平静反应。”

卜励德回忆:“与其说北京观众在音乐会上深藏不露,倒不如说他们摸不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应该对西方音乐如何反应才能万无一失。直到9月16日,中方高级官员出现在第3场音乐会,报以热烈积极掌声,顾虑才烟消云散。”

9月16日下午,车队驶进位于北京和平里的中央乐团(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院内。排练厅里,指挥大师李德伦挥棒,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首次奏响,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带点伤感的悦耳作品,奥曼迪被深深打动,当即希望得到此曲总谱。

随后,演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指挥完第一乐章,李德伦对奥曼迪说:“怎么样?第二章你来吧。很容易!”奥曼迪听后很兴奋,一边说着“容易、容易”,一边站起来,脱掉上衣,松开领带,走上指挥台,拿起指挥棒。乐手在几小节短暂调整后,迅速跟上节奏,齐心协力,焕然一新,充满自信与节奏感。演奏结束后,奥曼迪兴奋地夸赞:“这些年轻人的接受能力很强!”

分组交流时,中央乐团乐手拿着有缺口或用胶粘过的乐器,用手写、粘贴在一起的旧乐谱演奏,令美国同行十分惊讶,于是赠送了诸多西洋乐器、欧美作曲家乐谱,以及一套乐团灌制的唱片。作为回礼,中央乐团赠送了琵琶、中国鼓、胡琴等传统乐器,其中,一面直径1.1米的大锣最为醒目,由山东匠人们手工打造。

锣声一响,美国音乐家们都愣在那里,谁都没听过这么好的声音,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回到美国后,立即替代先前产自机床的大锣,演绎了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

9月19日上午,费城交响乐团飞抵上海,20日与21日举行了两场演出。卜励德说:“在上海的表演更是轰动一时,上海观众活力远超北京观众。在两场座无虚席的音乐会上,他们热烈回应奥曼迪的终场曲——激情澎湃的《星条旗永不落》。我们参加了更多宴会,游览了黄浦江,中国音乐家为我们表演了中国传统乐曲。”

数以千计的观众追随在乐团车队之后。“离别令人伤感。”卜励德说。9月22日下午,临行前,很多乐团成员依依不舍,几位年长者按捺不住内心波动而落泪。奥曼迪迟迟不愿走进机舱,快起飞时,又一次出来与欢送者挥手告别。

音乐跨越国界

“费城交响乐团访华影响深远。”卜励德总结说,“那次访问开启了美中文化交流,促进了从贸易到外交一系列其他关系。这是一切的开始。”

费城交响乐团离京时,李德伦将《二泉映月》總谱送给了奥曼迪,奥曼迪很高兴,要纳入乐团演出季曲目中。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8年后,1993年5月,乐团在候任总监沃尔夫冈·萨瓦利什带领下第2次访华,才第一次演奏了这支乐曲。

前一年,卜励德结束34年外交官生涯,起任美国亚洲协会会长,任职长达12年,现为该协会名誉会长。2011年,他又担任费城交响乐团资深参事。

也就在2011年4月,费城交响乐团不堪沉重赤字,宣布申请破产重组。5个月后,中国国家大剧院伸出援手,与乐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策划组织乐团到北京、广州、上海与天津巡演,并商定从2012年5月开始,双方建立持续5年的合作关系,包括每年3周在中国巡演,开展驻地合作项目。由此,乐团逐渐从困境中走出,首席指挥夏尔·迪图瓦感慨地说:“中国从来不让我们失望。”

虽已耄耋之年,卜励徳仍每年随乐团一起访华。他说:“2004年,我主持亚洲协会盛事时,中国作曲家与指挥家谭盾告诉我,1973年9月16日音乐会,通过无线电向全国转播。那时,他作为一名农民在村庄工作,也收听到了,转播让他满心欢喜,并改变了他的生活。他与同时代的中国音乐家,一直以来致力于促进中西方音乐融合,时常往返于上海与纽约之间。”

谭盾于2001 年凭借《卧虎藏龙》配乐,获第73 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他回忆说:“那天,我才知道这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而这支散发温润色泽的乐团,叫费城交响乐团。我当时是湖南一名小有名气的‘弹四郎,为红白喜事吹拉弹唱,或者去京剧团拉样板戏。”

“交响乐如此动人,我的梦被点亮了,从此决定告别‘弹四郎生涯而要走近贝多芬,开始暗暗摸索作曲门道。1977年我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开始追梦之旅。20年后的1993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音乐艺术博士学位。这一年,我得到第一份指挥邀约,正是来自费城交响乐团,仿佛命中注定。”

“为了那次演出,我安排了自己创作的《道极》与贝多芬作品。排练时,我心潮起伏,右手怎么也挥不下去。乐团问我缘由,我将20年前在稻田里的聆听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经历和盘托出。乐团成员告诉我:其实你所走过的,不仅仅是20年,从湖南乡间‘弹四郎到贝多芬世界,你走过了两百年;而从楚文化走到西方文化,你大踏步穿越了两千年!”

“这番话让我醍醐灌顶,一棒挥下去如有神助。此后,我与费城交响乐团一直保持莫逆之交,有幸成为第一位经常走上该团指挥台的东方人。”

2013年,费城交响乐团听说谭盾要回湖南家乡,准备以湖南民间女书文化为题材创作时,马上给予全力支持,从而成为这部作品首个委约方。乐团的信任,令谭盾十分感动。

《女書》是谭盾历时5年创作的微电影交响诗。“女书”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女性文字,完全由女性创作并使用,流传于湖南江永一带,字形飘逸舒展。女书还有不少优美曲调,常由母亲口传心授给女儿,在压抑的社会现实中,创造了独立的精神王国。谭盾由此萌生灵感,意图通过音乐形式,演绎这一文字的奇特魅力,用交响乐讲述农耕文明、展示淳朴的民俗民风。

2014年5月,费城交响乐团开启湘楚文化之旅,到长沙上演《女书》,并在湖南稻田里演奏了这一作品。为此,前一年9月,卜励德与谭盾专程来到长沙。卜励德说:“我看过多场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音乐家协作演出的音乐会,中国音乐家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我个人非常欣赏谭盾。”

2018年底,谭盾受费城交响乐团委约,创作另一部作品。过去5年,谭盾多次前往敦煌莫高窟采风。第257窟壁画讲述九色鹿舍身救落水者,却被无情出卖的故事,尤其令他难忘。“我从小是在浏阳河畔长大。幼时,最喜欢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其中就包括《九色鹿》这个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它教育我要做一个善良、高贵、慈悲的人。”很快,谭盾完成声乐协奏曲《敦煌壁画·九色鹿》。

2019年5月18日晚,中国国家大剧院灯火辉煌,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雅尼克·涅杰-瑟贡执棒费城交响乐团登场,《敦煌壁画·九色鹿》迎来首演。

民族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用天籁般抒情的嗓音,一人分饰多角独唱,在九色鹿、落水者、国王、旁白等几个角色间转换,又融入美声、民族、戏曲、说唱等多种唱法,音色极具韵味、千变万化,与交响乐团演奏完美融合。她说:“这部作品就像一副充满浪漫色彩的画作,让人意犹未尽。”

这年恰逢美中建交40周年,两国贸易战打得不可开交。美中两国音乐家再次以音乐为纽带,把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谭盾说:“我与费城交响乐团将借这部作品,共同表达对人类和平的美好期盼!”

文化架起桥梁

“咚、咚、咚”,随着雅尼克的指挥棒,低音提琴手用拨弦技法,模仿出定音鼓绵延不绝的声音,《人文颂》序曲就此开启。“有一种学说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是它宽阔的河床……”“费城歌唱家”合唱团将音乐主题呈现,厚重饱满、宏阔悠远。

随即,双簧管似在倾述,大提琴深沉低吟。第一乐章《仁》,如大地般温暖宽阔;第二乐章《义》,大提琴拉起一段精彩独奏,不和谐音快速呈现,犹如一场正义与邪恶的鏖战;之后是第三乐章《礼》,用拍击琴板、拨弦等方式,营造出周礼盛典景象;第四乐章《智》,合唱极为出彩,风铃般回声,表现“智慧之灵,如水之盈”意境;最后乐章《信》,音域并不宽广,别有和谐匀称之美。尾声,在恢弘高潮中结束。

《人文颂》是大型儒家文化交响曲,由深圳作曲家王宁历时8年创作,2014年9月22日晚,首次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第69届联合国大会400位嘉宾在场聆听,联合国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卜励德观看演出后说:“《人文颂》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日益强大的体现。这是美中文化交流史上一个里程碑,我们携手创造了历史!”此次演出,正是卜励德促成;而乐团深圳驻地公益交流计划,也是他的提议。

2014年是美中建交35周年。这年4月,卜励德与乐团副团长韩凯歌一行,首次访问深圳。卜励德表示:“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期待5月费城交响乐团来深圳巡演,与深圳交响乐团一起合作。届时,到美国奏响《人文颂》,成为美中人文交流一个新项目。”

《人文颂》自2013年5月在第九届文博会开幕式亮相之后,同年9月21日,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奏响,成为第32个“国际和平日”最大亮点,被该组织认定为向世界推荐的交响乐作品。此后,又赴中国台湾、马其顿、保加利亚、中国澳门等地公演,获得广泛赞誉。

2014年5月30日下午, 费城交响乐团与深圳交响乐团在深圳音乐厅首次彩排,演出团队达100多人。卜励德在彩排后提议,《人文颂》若到美国演出,关键要把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歌词充分展示,让人们欣赏交响乐的同时,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普遍观点是,《人文颂》作为一部音乐作品,特别是思想作品,所传达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人做人的标准,展现了中华民族人生理念与生命态度,相信可以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认同。

“近年来,我带领乐团走进中国社区,与老百姓进行交流。在我看来,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特别有意义。”卜励德说,“费城交响乐团核心竞争力是作品与演奏,而《人文颂》极具国际性,对美中文化交流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2019年美中建交40周年,费城交响乐团又联袂上海爱乐乐团,双方派出近百位音乐家组成联合乐团,在美国演出交响曲《京剧幻想》。

这年1月29日晚,费城首届中国新年音乐会在美国费城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举行。费城交响乐团指挥渡边忠雄在下半场演绎重头戏《京剧幻想》,开头以小号吹奏出京剧唱段旋律,接着表现各色京剧人物粉墨登场,节奏由慢至快,或柔美或激烈,结尾铜管声部齐发,震撼人心,现场一片欢腾,掌声经久不息。

卜励德专程赶来观看演出。他表示,尽管当前美中关系面临一些困难,但两国文化交流热情高涨,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

时间回到2017年,費城交响乐团携手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启新的5年合作计划。

这年9月,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纽约公映,乐团团长兼首席执行官艾莉森·沃加摩尔观看后,深受感动。她接受了导演滕俊杰的当场提议,与上海爱乐乐团共同委约中国青年作曲家龚天鹏创作《京剧幻想》。

这部作品以中华国粹京剧为创作灵感,吸收《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等京剧经典之旋律,把京剧的精神、情感与气质,转换为形象鲜明的交响乐音符,产生跨越国界、深入人心的效果。

2018年4月28日晚,《京剧幻想》由张亮执棒,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成功首演,演出实况通过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在线直播平台进行全球展播。

排练前,龚天鹏对乐手进行简短讲解,比如音乐中一段长号,是模仿京剧花脸笑声。这些妙趣横生的细节引起了乐手们的兴致,评价说“旋律十分美妙”。

指挥渡边忠雄说:“我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时,龚天鹏刚进校。对于他的钢琴天分,我早有耳闻,没想到作曲也这么棒。《京剧幻想》具有鲜明的中国韵律与节奏,铺陈出作曲家对京剧文化的想象画卷,也能听出作曲家深受马勒、巴托克影响。这是东西方音乐的一次有机融合。”得知这是龚天鹏的第10部交响曲,渡边忠雄打趣地问:“你打算写100部吗?”龚天鹏笑答:“如果我能活那么长的话。”

唐诗遇见美声

2023年11月10日晚,在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上,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埃丝特·莫琳·凯利演唱了《枫桥夜泊》曲目。“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苏州评弹清唱,软糯婉转,令人啧啧称奇,感叹功夫之深。

11月16日,费城交响乐团首次访问苏州。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纯净而淡雅;拙政园玉兰堂古典宁谧,堂前两株玉兰姿容高挺。美国音乐家们与苏州交响乐团木管五重奏,为观众带来两场室内乐演出。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江苏民歌《茉莉花》乐曲响起时,周围的人跟着哼唱,每个乐手都获赠了茉莉花环。

这并非结缘的开始。2023年1月6日晚,iSING! Suzhou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在费城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演出《唐诗的回响》新春音乐会。7日晚,又在纽约林肯中心唱响。

在廖国敏指挥下,iSING! Suzhou的歌唱家们在乐曲声中款款走向舞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首别具韵味的唐诗新曲轮番登场。一个半小时内,15位歌唱家用中文演唱了15首。他们来自10个国家,其中两位是格莱美奖得主。

时光回到23年前,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在意大利参与威尔第歌剧《唐·卡洛》的演出。整个剧组中,他是惟一的亚洲人。当时,他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成为中国文化推广者,让更多外国人了解中国。

2014年,田浩江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创办iSING! 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至今已举办八届。歌唱家经甄选加入,无须支付学费,还可领到演出酬劳。10年来,上万名歌唱家申请参加,380余名来自30多个国家的歌唱家入选,接受中文声乐训练、学习演唱。

2020年,首届iSING! Suzhou作曲比赛举办,召集全球青年作曲家以唐诗为题材进行创作。消息一经发布,组委会收到上百名作曲家报名申请。经过两轮评审,最终14位作曲家16首作品获奖。同年11月,《唐诗的回响》交响音乐会在苏州成功首演。

2023年11月10日晚,费城交响乐团青年指挥家特里斯坦·瑞斯-舍曼执棒,演出《唐诗的回想》音乐会选段,包括《登鹳雀楼》《枫桥夜泊》《咏鹅》《将进酒》4首唐诗名篇。

特里斯坦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中文名叫“阙思腾”。“为了这次中国之行,我特意学习了两个月中文,我爱上了李白的《将进酒》,让我感受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我要用一生去了解、研究。”在苏州,舍曼学会了用当地方言打招呼,“倷好!”

小提琴手戴维德·布思一头银发,现年73岁。自1973年起,他全程参加了费城交响乐团的13次访华演出。“来之前有人告诉我,苏州是美丽的城市。我可以肯定地说,确实如此!我甚至觉得,这里是非常适合养老的地方。也许当我退休以后,会考虑到这里定居!”

回忆在中国的演出经历,布思说:“音乐是触动心灵的艺术,有些曲目我演奏了上百遍,仍未倦怠。”提到1973年中央乐团赠送的大锣,他十分兴奋。“这是一件特别的礼物。现在它仍在使用。每次演出或排练时,乐团都会带着它。每次,当乐手击打这面大锣,大家都会想到中国。可以说,我每周都会见到它。”“50年来,我见证了中国飞速发展。1973年,费城交响乐团没有一名中国演奏家,现在却有不少。随着美中人文交流愈发密切,中国元素真正融入了进来。”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习近平主席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说,“音乐是一股强大力量,可以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团结起来,促进对话。我们每次回到中国,都像老朋友般亲切,感受到两国人民通过音乐,进行了跨越国界的深层沟通。习近平主席复信,给予我们巨大鼓舞。我们要将这份使命继续下去,续写下一个50年。”

11月7日至19日,费城交响乐团一行24人访问中国,先后到北京、天津、苏州、上海巡演。乐团启程来华前,卜励德作为亚洲协会名誉会长,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一起,向乐团颁发本年度“亚洲创变者奖”。卜励德说:“费城交响乐团作为首个访华的美国乐团,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出于大洋两岸人民对音乐的共同热爱,乐团与中国的交流正继续蓬勃发展。他们是真正的‘创变者。”

半个世纪如白驹过隙,飞驰而过。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国的故事,宛如一串串音符,奏响美中人民的友谊乐章。流淌的音符萦绕在人们心头,东西方文明跨越时空在这里交融,中外歌唱家并肩而立,吟诵起友谊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猜你喜欢
谭盾费城交响乐团
广西作家地理·费城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认识费城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如何演绎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费城的第一座总冠军
“长江”钢琴携手国家交响乐团高原奏响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