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前端的纺织集群新质生产力

2024-04-29 05:18徐长杰
纺织服装周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集群

徐长杰

编者按: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不仅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更积蓄着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行走在纺织集群、产业园区、企业车间,尽是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时尚化、绿色化发展的身影。《纺织服装周刊》特开设向“新”提“质”系列专栏,让我们从纺织产业发展的故事中,追寻纺织新质生产力诞生的源头;从前沿领域的变革中,见证中国纺织产业新质生产力的蓬勃进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反映我国经济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新时代生产力现状。新质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质的跃迁。

壮大产业,要聚链成群、蓄能成势。集群化发展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全行业高速高效成长的重要因素。产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产业集群有利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形成。

集群发展成为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催化剂”

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产业生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曾谈到,新质生产力在新发展格局中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安全优化产业布局,平衡好原地升级、国内转移和国际化资源配置的关系。产业发展要多结合各地区优势资源,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構建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也表示,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下一步,要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要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转化体系,要注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湖北省近年来就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新兴特色产业,向新而行,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湖北武汉汉口北,全球纺织面料展示中心新布码头汇集了国内外1000多家源头面料厂商的产品,吸引了大批前来采购面料的服装厂商。

这个像“超市”一样的布码头,是湖北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体现之一。2023年,湖北省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国企参与组建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华纺链落户汉口北,提供在线采购、智慧物流、智能仓储等一体化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囊括7000多家企业,涵盖牛仔布、缝纫线、羽绒服等多个细分领域。

通过这个平台,可以直观看到湖北全省甚至全国的服装产业数据,包括产量、价格、消费群体的喜好等等,助力湖北企业迈向高端定制化生产。湖北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志平认为,平台的搭建就是一种新质的生产力,“我们能够帮助服装企业提高整个的生产效率,去结合整个市场的销售情况,改变它前端整个的生产以及原材料采购计划,这整个链条是打通的”。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华纺链平台交易额超50亿元,未来将继续帮助纺织服装企业打造数字云工厂,建设未来纺织产业研究院等,为纺织业高质量发展强链补链延链。

在区域协调方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一直因地制宜,集群均以自身的特色资源和优势,链接到全国乃至全球纺织产业链条中。新疆棉花产业是新疆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中国纺织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料保障。

2024年,新疆提出聚焦“八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具有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也是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之一。

据了解,新疆将立足国家重大战略和自治区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和高品质棉花为抓手,“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相结合一体化布局棉花全产业链,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协同创新与成果推广应用,助力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上规模提效益。将从全区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出发,强化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引进,加快打造棉花领域优势科研力量,精准把脉产业集群“群主”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关键需求,瞄准棉花育种、无盐印染等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强化协同攻关,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接续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集群短板即是新质生产力未来增长极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实现在更多前沿领域的“换道超车”。

绍兴市柯桥区的印染产能约占全国40%,目前该区已有80%左右的企业配备半自动、自动染料助剂称量输送系统,同时用能排污监测系统实现全覆盖。纺织印染这一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浙江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染车间,既没有刺鼻的气味,也没有横流的污水,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背后是智能化系统的有力支撑。“智能化改造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印染行业的印象。”迎丰科技副总经理徐叶根说,以往依靠人工配色,稍有不慎染料便会溢出造成污染。如今,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输入指令,系统就能精准调取染料,自动输送至对应染缸,减少染料浪费。

作为“中国针织名城”,青岛即墨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800余家。过去,域内企业以外贸代工、服装批发为主,瑞华集团也是其中之一。

在产业梯次转移加速、外贸形势变化背景下,还在通过手工推车、线下记账等方式进行工作的瑞华集团已难以满足市场对定制化和生产效率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业携手卡奥斯COSMOPlat,借助工业互联网提升企业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的能力。

基于卡奥斯COSMOPlat超高频RFID、条码及智能物联设备的应用,工厂实现了出入库、盘点、配料、拣料、出货、运输等操作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每当新的订单接入,平台就会为订单中每一件服装注册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它记录着衣服的尺码、颜色、材质等信息,可自动匹配所需要的工艺路线和原料部件。在质检环节,系统也会自动向质检人员推送不同服装所对应的标准,并通过“身份证”,追溯问题工序或人员,进一步提高质检的效率和水平。

改造后,瑞华集团实现了1件起订的“智能快反”,从拿到订单到确定排产只需5分钟,单日产能从9000件增至12000件,订单附加值提升150%。而除了自身的降本增效,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也在整个产业链中延伸,为原料商、品牌商和营销商把握市场信息和协调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抓手。

未来,纺织产业还将进一步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放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特色优势,开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增长点,实现增长动能有接续、产业集群新提升。

纺织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有佳绩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纺织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我国纺织集群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经统计,与中国纺联合作共建的12家集群地区规上企业研发投入比约为2.3%,高出全行业1.3个百分点。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落地盛泽,柯桥、常熟等地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围绕新型纤维材料开发应用、先进制造工艺研究、先进印染技术开发等主要方向成立创新载体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江苏盛泽盛虹集团、海宁许村宏达高科控股、山东滨州华纺股份等集群龙头企业积极牵头或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同时,区域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优质品牌不断涌现。即墨针织、南通家纺、常熟男装、濮院毛衫等等,这些带有明显地域特点和行业特色的区域品牌,不仅在国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如常熟波司登产品已在8个欧洲国家400多家品牌集合店銷售,成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样板。

此外,各集群地区也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商业新模式,加快推进实体零售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推进中华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标志意义的纺织非遗品牌与时尚活动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集群地区已率先制定双碳行动示范目标,引领和指导行业企业开展双碳行动。柯桥、盛泽等地已经充分展现了纺织产业集群积极参与气候创新行动的鲜明态度,也为行业树立了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行动样板。

近年来,集群非常注重信息技术与纺织产业的深度融合。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稳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行业提质增效打开了新空间。据统计,常熟、柯桥、濮院等集群地区的数字化设备联网率达到50%以上,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小单快反柔性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人才。当前,各集群地区大力开展人才培训,重点培养技术开发、营销和管理人员,造就一批现代企业家队伍和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队伍。截至2022年,12家集群地区规上企业共有技术研发人员5万余人,约占规上总人数的8%;人才培训中心60余个,覆盖当地企业80%以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读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密码,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剖析,触摸新质生产力和持续创新带来的真实变化。高质量发展好比一场“登山赛”,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谁能抓住机遇先行攀登,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集群
寻找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先锻造新质思维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