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4-04-29 19:07吴远霞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同伴领域研究

吴远霞, 魏 艳

(1. 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2. 贵州省遵义市中医院 护理部, 贵州遵义, 563000)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于大脑血液供应受损而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类型之一,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供血不足引起的闭塞型,另一种则是流入过量引发的大面积溢出式伤害[1]。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显示,年龄超过40岁的群体的中风发病率为1.98%~2.19%,呈逐年递增趋势[2]。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是我国老年患者致残率第一、致死率第二的高发疾病[3]。预计到2030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每年将达到400万人。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言语障碍、躯体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大多影响疾病预后[4]。同伴教育是一种以社交支持为核心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让具有类似经历、共同兴趣或相近行为的人群共享知识、探讨观点并学习技巧来实现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同伴影响同伴”的教导方法[5]。大量研究表明[6-10],同伴教育被应用到不同领域之中,随着跨专业的交流,同伴教育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且成效显著。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同伴教育应用在脑卒中领域与不同疾病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为脑卒中患者临床干预拓展新方法与新思路。

1 同伴教育的发展

早期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国外对伙伴教育的探索中。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可以找到关于这一概念的最原始记录;而同伴教育的确切来源则是由德国历史学教授Wagner 的研究结果:“班级领导者计划”,也被称为“导师体系”或“领袖培养机制”,是基于选择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来担任老师助理、监督及引导他们所在年级的其他同学的一种创新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式[11]。该理论首次出现是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英格兰的一位名叫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的大学讲师及其合作人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创建的一个名为“class monitor”(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班主任或者小组组长之类的角色),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上时就代表着其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且系统的课堂管理手段之一。1962 年意大利学者就认为同伴监督与心理学有密切的关联[12]。1989 年,澳大利亚Short 博士首次将同伴教育方式引入医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健康教育中[13]。1997年,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的Sawyer教授等将同伴教育纳入了学校健康服务主要组成部分[14]。1998 年日内瓦召开了第12 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同伴教育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应用于艾滋病领域[15]。自第十二届全球艾滋病毒会议之后,中国的同伴教育方式已经逐步展开并得到推广,这得益于中国红十字会的艾滋病毒同伴教育项目的大力推进。许多专家学者也因此开始把这种伙伴教育的方式应用到了诸如青少年、女性、毒品使用者及流动人群等各类社会群体的艾滋病毒预防与教育工作中[16-19]。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此种伙伴教育方法已被广泛地用于包括戒毒[20]、保护个人健康[21]、反抗家庭暴行[22]、技能提升[23]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医学跨专业交流的发展,不少学者也将同伴教育模式广泛应用于医疗的众多领域之中,如药物滥用[24]、疾病自我管理[25]、疾病干预效果评价[26]以及健康教育[27]等方面。此外,同伴教育也被学校广泛运用到学生的教学实践[28]、防范校园霸凌[29]、留守儿童心理辅导[30]等方面的教育。同伴教育模式联合其他治疗方式也逐渐被许多学者应用于疾病各方面的研究[31-32]。与此同时,同伴教育也从传统的线下发展成了线上,从院内发展到了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等[33-34]。

2 同伴教育在疾病不同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由于医学跨领域交流的进步,许多专家也开始广泛地将同伴教育模式运用到医疗的各个方面。如应用在癌症、抑郁症等患者中进行心理调适。Alilu 等[35]研究表明,同伴教育模式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加强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管理,同时促进患者心理的调适。岳艳梅等[36]的研究揭示,同伴教育能增强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遵从性,减少自我形象紊乱的出现,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负面情绪的产生。李敏等[37]研究表明,将同伴教育应用于产后抑郁的患者中,可以提高产妇相关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促进母婴关系,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同伴教育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管理及干预治疗。如Ahmadi等[38]通过招募了120名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卫生保健提供者和同伴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干预后接受同伴教育的患者自我护理行为有显著的改善。陈静等[39]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进行同伴教育能更有效的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同伴教育也被广泛应用在疾病的健康教育以及药物滥用方面。张建惠等[40]研究者将同伴教育方法融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指导中,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缓解心理压力并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决心。Ceylan 等[41]等研究表明,通过将同伴教育应用在临床护生对HIV/AIDS 知识的健康教育中,既协助临床护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又提高了护生职业防护意识以及减少血液病的传播。许多学者也将同伴教育模式与其他治疗技术联合应用于不同疾病的研究中。如黄琨等[42]则将同伴教育模式联合运动疗法应用于老年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创新性地将两者相结合,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感,患者能够进行自主健康行为管理。与此同时,同伴教育也从传统的线下、线上发展成了两者结合,从院内发展到了社区以及养老机构。例如,王慧敏[43]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养老院中老人们的长时间静坐情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试图找出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来促进他们的改观。研究发现,采用伙伴式教学方法能够降低他们的静坐时长,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同样地,李慧等[44]针对社区中的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伙伴式的教育活动,得出了积极的结果:这不仅增强了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方面的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技能,也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感受度。

3 同伴教育在脑卒中领域的国外研究进展

在国外,同伴教育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相比国内更早,如Goldfinger 等[45]研究发现通过开发同伴教育课程,可以告知患者控制复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正确使用预防药物的重要性,减少复发性卒中的发生。根据Bourland等[46]的研究成果,观察到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加入同伴的支持小组有助于患者的角色转变和对日常活动的重新掌握,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同样,Grohn 等[47]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是脑卒中后的失语症患者快速融入生活的关键因素。Stone等[48]的研究表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幸福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精神上的关爱,而同伴的支持能让他们在得到他人理解与支持的过程中减轻孤寂之情。近年来,同伴教育也被广泛应用在脑卒中不同方面。如Corbin 等[49]通过让脑卒中康复专业人员参与同伴教育活动中,通过专业人员去发现在同伴教育临床干预实施中可能会存在的阻碍与不足,以便为同伴教育活动提供有效实施的见解,为中风幸存者重新融入社区制定合理的同伴干预措施。Christensen 等[50]通过对北卡罗来纳州农村地区幸存的32 名脑卒中患者给予同伴支持发现,同伴支持团队在给脑卒中患者提供有效应对工具、减轻心理压力的同时,脑卒中患者在参与过程中学以致用,通过提供和接受这些知识而感到有能力,同时也为农村领域开展同伴支持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Saunders等[51]通过在医院康复病房制定脑卒中同伴支持计划(SPSP),即招募专业病房护士和多学科联合卫生人员,让其进行半结构化的面对面访谈,经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基于SPSP 项目所构建的跨领域小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家庭成员、志愿伙伴及员工,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有效的援助与基础性的协助。这种由志愿者组成的支持团体能够有效地填补患者需求中的空缺,同时也能助力员工提升脑卒中患者的照护水平。

4 同伴教育在脑卒中领域的国内研究进展

在国内,同伴教育大多应用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方面的研究,如何丽芝等[52]将护士主导家属参与的同伴教育应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使患者家属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对患者也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神经功能、家庭功能水平。韩斗玲等[53]指出:当家庭成员被允许积极地参加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时,他们能够有效提升老龄化人群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技能;这包括了对于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提高(比如关于大脑健康的),更注重于营养均衡的健康食物选择方式,更加规律且有效的药物服用习惯,并且能更好地坚持锻炼以促进身体机能复健与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质量。此外,Wan 等[54]通过对同伴支持干预中风幸存者生理和心理结局的影响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发现,同伴支持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肢体功能、抑郁和焦虑,但对社会参与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效果由于证据的不足还待明确。曾令琼等[55]通过采用以病友间经验分享为主体的同伴教育方法促进教育对象健康行为的建立,通过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同伴教育活动发现,同伴教育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5 小结

同伴教育在国内外各领域应用效果得到一致肯定。随着医学跨专业交流,同伴教育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成效显著。结合以往研究发现,同伴教育在心理情绪调适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国内外不少学者将同伴教育多应用脑卒中患者康复方面的效果研究,缺乏对脑卒中后负性情绪方面的探讨,证据不足,应用同伴教育模式干预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因此,未来可探索同伴教育在脑卒中患者负性情绪方面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同伴领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领域·对峙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