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念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腔(昆曲)、胡琴腔(皮黄)、弹戏(梆子)、灯调(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形成的传统剧种。
01 历史渊源
川剧起源于何时,语焉不详,多有争议,但形成于清代却有共识。原先外地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灯调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朝乾隆年间,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因此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也相继流播于四川各地。清朝雍正、乾隆年间,随着“花部”的勃兴,那些来自外地而分别流行于四川各地的高腔、昆曲、胡琴、梆子唱班等为适应群众的欣赏习惯,与四川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融合,逐渐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川剧的发展。
21 世纪初,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四川各地的戏班不断涌入城市,为了扩大影响,加强演员阵容,争取更多观众,因而逐渐走向各种声腔同台演出的经营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各戏班艺人为提高表演艺术,又在艺术上纷纷相互吸收、彼此借鉴。才艺出众的艺人更讲究“高昆胡弹不挡,文武唱做皆能”,这就为川剧艺术风格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02 艺术特色
唱腔
川剧有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灯调五种声腔和为五种声腔伴奏的锣鼓、唢呐曲牌,以及琴、笛曲谱等音乐形式。其中,除灯调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传入。
川剧音乐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吸收了中国戏曲各大声腔体系的营养,与四川的地方语言、声韵、音乐融汇结合,演变成为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结构严谨、风格迥异的地方戏曲音乐。
行当
川剧分为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等五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旦角、丑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小生行一般指剧中俊扮的青年男性者,表演中均不挂“须”;旦角行不再统称“小旦”,而且绝大多数皆为女性演员应工;生角行指除小生、花脸、丑角以外俊扮的中老年男性,不再包括小生而统称“生角”(清末民初,小生与老生的区别已趋明显);花脸行分为大花脸、二花脸,不再称“大面”“二面”或“净”“副净”;丑角行也不再称“三面”“三花脸”或“小花脸”。
服饰
川剧戏装有很多种,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等,都对应有相对固定的角色,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有严格讲究。剧团历来对戏装都有严格而细致的分类,有所谓的“大衣”柜和“二衣”柜。其中,“大衣”就是剧中帝王将相、娘娘嫔妃、内阁大臣等所穿的服装,有蟒袍、官衣、蓝衫等;“二衣”就是剧中元帅大将、马步兵丁等所穿的服装,有铠甲、靠子、袍子等。演员在舞台上一亮相,身上的戏装就先透露了角色的身份、性格、情绪等。
服装样式有讲究,川剧服装色调上的选用也有不成文的规定:黄色多用于皇生,绿色多用于红生,白色多用于武生,蓝色多用于正生,黑色多用于净,红色常用于丑。
脸谱
同其他地方剧一样,川剧也以脸谱的主色调来标记角色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调的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为依据。
川剧脸谱的颜色主要有红、黑、白、黄、蓝、绿、紫、金、银等九种。红色多用来表现忠肝义胆的人物,如关羽;黑色多用来表现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如曹操;黄色多用来表现勇猛、残暴的人物,如典韦;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类人物,如单雄信;而金色和银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仙、妖、鬼怪等角色。
03 绝活
变脸
在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脸谱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等特技。这些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不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
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是变脸,它有拭、揉、抹、吹、画、戴、憋、扯这几种方法。
喷火
喷火,是表演者以喷出一股火的形式来表达角色的内心起伏和剧情的急剧变化,是川剧刻画人物与情节时最具张力的艺术手法。这样刺激又惊险的表演当然不是一天练成的。在初期,表演者要先练习喷水,待能将水喷成“气雾”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喷火练习。表演喷火也有禁忌,如喷出的火未熄前,绝不能吸气,否则可能会因空气倒流而“引火烧身”。
滚灯
川剧滚灯绝技有一出代表性的剧目——《皮金滚灯》,这出戏也是经典的川剧谐剧。该剧讲述了书生皮金迷恋赌博,其妻怒其不争,让其把点燃的油灯顶在头上,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不能让灯掉下来。全剧高潮就在皮金頭顶油灯表演翻跟斗、穿越板凳等几处高难惊险的动作。据传,清末民初川东的川剧名丑秦品三在表演滚灯时,可一口气连续穿越十几条板凳而头顶的油灯不倒。
水袖
耍水袖是川剧旦角的基本功之一,对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创造优美的舞蹈身韵具有重要的作用。表演者会在喜时挽花舞袖,怒时耸肩抓袖,哀时抽泣垂袖,乐时跳跃抛袖。耍水袖的基本技法可归纳为十种,即拂、搭、裹、抛、托、抓、抖、挽、转、扬,而运用这些基本技法形成的水袖组合,则多达四十种。
04 代表作品
川剧剧目繁多,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之说,代表作品有《卖画拍门》《裁衣》《武松杀嫂》《白蛇传》《柳荫记》《御河桥》《红梅赠君家》《王熙凤》《夫妻桥》《江姐》《田姐与庄周》《红楼惊梦》等。
川剧历史悠久,起源于四川地区民间戏曲的改良和创新,深受四川民众的喜爱。川剧作为四川地区文化的主流,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其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