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视纪录片摄像师的镜头意识

2024-04-29 16:22◎李
传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摄像师纪录片意识

◎李 斌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 长春 130033)

所谓镜头语言,是指在运用镜头拍摄画面时,通过拍摄的画面和主题去展现拍摄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即通过镜头所呈现出来的情感内涵。其没有规律可言,只要能表达出拍摄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都能称为镜头语言。因此,镜头语言的表现方式往往是多样化的,观众能够在各种细节中感受到拍摄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在电视纪录片拍摄中,运用镜头语言来表达创作主题需要摄像师具有一定的镜头意识,既能够认识到各种镜头转换和拍摄技巧对最终拍摄效果的影响,又可以在拍摄过程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完成拍摄任务。镜头语言是复杂而深奥的,包含了创作者的艺术审美和创作构思,同时也反映了拍摄者的精神世界和心理状态。而电视纪录片以纪实为主题,要想拍出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摄像师必须树立镜头意识,坚持以写实的方式了解拍摄对象,并通过镜头挖掘其深邃的人文内涵,实现纪录片拍摄艺术性和真实性的统一。

一、电视纪录片的传播要点

电视纪录片是指综合运用摄像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种类型的题材进行拍摄和记录的纪实报道形式,是还原新闻事实真相、完整展现拍摄对象和拍摄主题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客观地记录了社会生活,以真情实感的表达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相较于其他新闻报道形式和节目形式,电视纪录片具有真实客观、生动且贴近现实生活的优点。近年来,随着新闻报道和受众新闻娱乐生活的发展,电视纪录片越来越成为受众了解新闻事件全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其摄制水准不断提高,拍摄技巧更加成熟,大量镜头语言的运用为其表达核心思想和主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较于其他媒体传播形式,电视纪录片在传播的内容、社会影响力以及制作过程中拍摄视角和技巧运用等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在传播内容方面,电视纪录片主要以各种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为主,通过记录的形式展现传统民俗文化、地方美食文化、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或是通过纪实性的拍摄来向观众传达科学知识等内容。其类型多样,为观众呈现的内容以讲解为主,具有很强的科普性。

其次,在社会影响力方面,相较于其他媒体报道形式,电视纪录片更具有权威性的特点,如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展开的记录和讲解,这类纪录片往往真实地还原了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诸多细节,同时因纪录片创作真实客观的原则,其在内容的可信度上也较其他传播方式更高,很容易取得观众的信任。对于一些涉及主流价值观、社会政治文化的电视纪录片,其对观众的思想引领作用较强。

最后,在拍摄视角方面,电视纪录片也运用了许多独特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技法,为了获取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电视纪录片摄像师会深入一线拍摄最原始的素材资料,如对即将失传的非遗文化手艺传承人展开跟踪记录,或是深入自然腹地拍摄第一手的地理画面和素材等。摄像师与纪录片拍摄对象的距离非常近,同时经常采取各种拍摄技法,如固定拍摄、跟踪拍摄、抓拍抢拍等方式[1],只为记录最真实的素材画面。在拍摄完成后,因知识性和权威性较强,优质的电视纪录片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出圈”,成为某一文化现象或新闻事件的重要发言人。

二、摄像师的镜头意识对电视纪录片的重要性

(一)突出纪录片的主题

电视纪录片围绕某一主题或题材展开影像叙事,完整真实地向观众展现拍摄对象的全貌,恰当的镜头语言能够深化和升华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文化主题。由于镜头语言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的拍摄视角、拍摄技法和叙事角度等都会影响纪录片的内容呈现,适合的镜头语言能够描摹出拍摄对象的特点,并帮助观众快速了解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如在运用镜头语言拍摄美食纪录片时,摄像师往往以各种抓拍、近景、特写等细节画面来展现诱人的美食,同时快速抓取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给人以真实生动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各种美食画面景别的推、拉、摇、移,远景近景的节奏切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充分展现出美食文化的特点,以更贴近观众生活的形式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共鸣,进而突出了拍摄的主题。

(二)传达创作意图

事实上,虽然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任务是通过镜头语言来展现客观真实的内容,但创作者仍然能够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思想精神融入到纪录片作品中,即通过运用不同的镜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作意图。对于画面的拍摄角度、拍摄的时间长短、具体拍摄技法的运用、人物和故事脉络的呈现都是可以选择的,通过恰当的镜头语言,摄像师将自身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融入到画面之中。恰当的镜头语言能够准确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旨趣,增强电视纪录片的情感感染力。如在讲述人物故事时,摄像师会选择远景对所处环境的介绍、人物近景特写的着重刻画、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等各种形式的拍摄技巧,后期对人物画面做模糊、定格或淡化处理等,其着重对人物的动作和形象细节等进行记录,更好地突出拍摄主体的特点,强化情绪的表达,最终获得更加生动且情绪饱满的画面呈现。

(三)彰显情感内涵

在坚持真实性和客观性拍摄原则的基础上,摄像师进一步将创作者和自己对拍摄主题的理解融入到镜头语言中,使得最终呈现出的画面效果更能彰显情感内涵,从而取得升华主题的效果[2]。如通过切换镜头来记录事件的具体经过、发展流程,在人物心理发生转换时切换镜头语言,围绕故事的题材和拍摄对象、人物经历等来设计拍摄方案和镜头语言等,从而帮助观众通过镜头了解最真实的事件信息,获得身临其境之感,其个人情感同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情感实现共鸣。

(四)增强画面质感

纪录片以记录为主,画面的质感直接影响最终的播放效果和收看感受,而恰当的镜头语言能够增强画面质感,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视觉体验。在突出纪录片拍摄主题的基础上,还需要恰当运用摄像技巧和镜头语言来处理好各种细节画面,从而更好地打动观众。如运用近景、特写来表现精细化的局部画面,或是记录人物的外貌和表情等,这些细节的画面处理能够突出拍摄对象的精华部分,更有利于情绪的表达和主题的升华。通过后期对声音和图像的处理,声画质感得到增强,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感受。

三、电视纪录片拍摄中的镜头语言与镜头意识

电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就是指通过拍摄的画面来表达创作主题和思想感情的摄像技巧和拍摄方式,镜头语言的运用效果直接影响纪录片作品的质量,而镜头意识就是指摄像师认识到镜头语言的重要性,并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进行拍摄的思想认识,其既包括技术层面的摄像知识、技巧等,也包括摄像师个人的审美构思和情感体察方式,这种镜头意识是抽象的。而在电视纪录片拍摄中镜头语言的存在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种类更是十分丰富。如根据拍摄视角的不同,可以将镜头语言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这些镜头运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和拍摄需求[3]。如远景适合风光拍摄,常常用于摄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近景和特写画面具有很强的揭示功能,如展现拍摄物品的细节,展现拍摄人物的面部表情、外貌等。此外,还有抓拍、抢拍、延时拍摄、长镜头拍摄等各种镜头语言。

在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摄像师的镜头意识包括编导意识、抓拍意识、受众意识等几类。其中编导意识是指摄像师应当认识到电视纪录片拍摄在题材、拍摄主题和拍摄要求方面的特殊性,其拍摄的是真实的事件或人物,同时摄像师有一定的主观创作空间,因此其应当充分考察拍摄对象,能够将自己的审美构思同拍摄需求进行联系,根据主题和题材有意识地开展拍摄工作,从而发挥镜头语言的独特作用。而抓拍意识则是摄像师要善于挖掘细节画面,学会运用经验和专业素养抓拍精彩画面的意识,常用的拍摄角度有平拍、俯拍、仰拍等,根据拍摄距离的不同还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景别。从拍摄的角度来看又能分为正面、侧面、背面等,如何选择拍摄的视角和时间需要摄像师认真进行体察,这就要求摄像师具有抓拍意识,能够准确把握拍摄主题和拍摄对象的特点,灵活切换各种镜头语言,从而取得更好的叙事和影像记录效果。受众意识则是指纪录片的目的在于为观众展现客观真实的事件全貌,其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当考虑到最终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既要完整地讲述故事,也要注意优化画面的视觉观感,学会从受众的角度思考,并恰当选择镜头语言,在叙事清楚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优质的视觉体验。

四、强化摄像师应用镜头意识的实践策略

(一)树立参与创作的主体意识

纪录片的拍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拍摄技巧和视角的选择却是主观的,摄像师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参与创作的主体意识,能动地选择恰当的镜头语言来表现拍摄对象,突出拍摄主题。为了体现纪录片的思想深度,强化内容表达,摄像师在开始拍摄前应当主动了解与拍摄主题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资料等,从而对拍摄对象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将这种体会转变为创作动力。如在人物类纪录片拍摄时,摄像师可以事先查阅人物的背景资料,包括个人形象、性格特征、生活履历等,从而对拍摄人物有初步的了解。为了展现人物特点,摄像师还要主动与导演等创作人员进行沟通,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实现拍摄和创作的互动[4]。唯有树立主体意识,才能转变拍摄思想,拍摄制作出更有灵魂的纪录片作品。

(二)培养注重细节与强化阅历的编导意识

编导意识要求强化摄像师对拍摄流程的组织和掌控能力,在自觉树立主体意识后,摄像师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整个拍摄流程、拍摄视角和内容呈现等进行合理的编排,突出细节表达,学会抓取瞬间,从而凸显纪录片的主题内涵。如针对新闻事件的跟踪拍摄,摄像师应当主动与编导进行沟通,明确拍摄主体和叙事主题,准确把控拍摄的时长、拍摄视角和各种镜头语言的运用等,为后期剪辑和结构处理提供发挥空间。同时,摄像师应当坚持思考和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生阅历,纪录片摄像师应当对纪录片拍摄有自己的认识和表达方式,具备从浅层的表象中挖掘深层内涵的能力,进而提取出精华内容,如从美食生活类纪录片折射到人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追求等,从细节的表达来凝练纪录片的精神价值。

(三)强化站在更宽视野与观众互动的意识

从被动拍摄转变为主动拍摄,将纪录片的拍摄任务转换为拍摄创作,摄像师应当强化自身站在更高的视野上与观众互动的意识。许多纪录片的内容和主题都较为厚重,有着较高的思想深度,这就要求摄像师恰当运用镜头语言来传达题材背后的思想情感,通过镜头来与观众进行互动。一方面,摄像师应当认识到不同镜头语言对纪录片最终呈现效果的影响,如全景的画面大而广,适合表达宏大的叙事,或是展现环境的全貌,而特写画面适合展现事物或人物的细节,有助于帮助观众了解拍摄对象,选择镜头语言应当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觉体验。另一方面,摄像师也应当充分考虑观众的精神需求,在创新艺术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经验优势,挖掘记录对象的精华部分,将自身的认识理解和情感等恰当地与镜头语言进行衔接,从而增强作品的厚重感。

(四)形成转变摄像视角的抓拍意识

在纪录片拍摄中,有许多瞬间画面成为了最终作品的亮点,而为了保留这些精彩瞬间,摄像师应当形成转变拍摄视角的抓拍意识,要对拍摄对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了强化纪录片的艺术效果,通过矛盾凸显主题,摄像师除了从第三视角拍摄真实的事件过程,也可以通过各种抓拍、拍摄视角转变来记录精彩的瞬间。如在采访中采取平拍视角,当人物表情和动作出现变化时,摄像师应当及时切换特写画面,从而记录下动人瞬间。抓拍不是一味地切换镜头视角,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切换和拍摄。

五、结语

在电视纪录片拍摄中,多元化的镜头语言和拍摄技巧的运用使得纪录片的内容呈现更加完善,拍摄的主题和对象得以凸显,为观众提供了艺术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而电视纪录片受众较多,主题多元,更是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的重要渠道,在当代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创作已经成为我国新闻文化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拍摄题材和对象的不同,摄像师在拍摄时也需要展开细致的研究,在进行选取拍摄素材和拍摄主题的基础上,更要坚持运用镜头语言来记录和抓取精华部分,从而取得更理想的叙事效果,在讲清楚纪录片故事的同时,进一步讲好其背后的文化故事。摄像师应当充分认识到镜头语言对纪录片最终呈现效果的影响和作用,牢固树立镜头意识,学会运用多形态、多层次的镜头语言,让电视纪录片的独特艺术魅力得以全方位地展现给观众,不断增强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摄像师纪录片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强化策略
如何提升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形势下电视台摄像师画面捕捉能力的优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