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刍议

2024-04-29 16:16:13张文国张园园
学苑教育 2024年9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信息技术

张文国 张园园

(1.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中学,山东 枣庄 277200)

(2.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实验小学,山东 枣庄 277200)

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越来越重要,基础教育阶段要扎实做好信息技术教育,而初中信息教育高质量实施,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现实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如何优化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当前一线教师所要深研的课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信息技术在初中处在“副科”地位,以致学校、家长、学生对开设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存在错误的思想认识。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是新兴学科,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运用等方面可遵循的经验储备不足,要有效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和“学”,教师要准确把握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学习需要来优化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切实不断提高“教”和“学”的实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未给予足够重视

现实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将其视为“玩电脑”时间,教师深受应试教育和身边同事的学科偏见影响,教学信心不足,产生了“自轻”的心理,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对学生的不用心存在放任现象,本就课时不足,加之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视不足,严重桎梏了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

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新兴学科,教师可循的教学经验较为匮乏,部分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理解不够深刻,以致只能结合教材自主设定教学目标。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加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动态化更新。然而,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随意性较强,多是凭考试内容范围设定教学目标,也未紧随信息技术发展。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

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初中各学科教学革新,然而由于信息技术学科未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使得教师对翻转课堂、项目式小组分层合作教学、情境化教学、多学科融合教学及微课、思维导图等创新运用不足,依然沿用传统“一言堂”灌输式教学,以致课堂氛围生硬,无法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四)理论联系实践教学不足

学习信息技术旨在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然而现实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又将精力集中在理论知识讲解,未给实践操作教学留足时间,师生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表达头头是道,却不懂得实践应用,更加缺乏创新运用。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化策略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需与时俱进优化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具有浓厚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是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以调动起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为基础,融合实施翻转课堂、情境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等新课程改革孕育出来的创新教学策略,借助学生“乐学”循序渐进促使其逐步“会学”,随着持续地融合创新教学引导,助推学生跃升到“善学”。

(一)借助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提高预习教学实效

新课知识预习的高质量开展,对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知识教学前,教师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坚持长期循序渐进地引导,逐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新课改衍生出了“翻转课堂”这一高效的预习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线上可随时又灵活的优势,创新地运用短视频“微课”浓缩重难点知识作用,使信息技术预习课堂实现智慧翻转。

例如,教学“体验WPS 演示”一课前,教师可借助班级组织开展郊游活动《方案》的设计,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预习内容进行呈现,即首先引导学生认识WPS 这一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指导学生“随意”运用软件各功能对班级郊游《方案》进行排版设计,观察感悟各功能操作后的效果,待认识基本操作后,再针对一些特殊的运用技巧进行操作,最后完成班级郊游《方案》文稿的设计编辑和展示演示操作。制作预习“微课”时,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运用“EV 录屏”“爱拍”等短视频制作软件,对插入艺术字、背景音乐、flash 动画、设置背景图片、形成超链接等教学重、难、疑点内容,以声情并茂的表达形式进行导学“微课”制作,时长在6 至8 分钟为宜。然后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呈现,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线上观看微课导学视频,对即将教学的“WPS 演示”软件基本操作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学生在自主预习后,教师用微信群公告提醒学生在约定时间进行“群中”线上互动交流,学生在“群中”彼此交流遇阻时,教师要及时参与其中答疑引导,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最后布置学习任务:“新建WPS 演示文档,绘制WPS 演示软件操作基本流程图。”通过借助微课实现翻转课堂开展预习,切实提高了预习实效,有力地支撑了课堂教学。

(二)开展情境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知还处在“副科”的层面,以至于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不起兴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实效,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的牵引,他们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内化新知识,自主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项目任务、开展小组合作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利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初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通过全程的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持续以积极的学习倾向和情绪看待信息技术教学,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师生、生生互动中来,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Word 文档插入图片”时,教师可创设“班级大家庭简介”排版设计情境,先引导学生对某一名学生提交的班级简介文字进行排版,师生互动文字如何排版时,教师随机插入班级全体师生合影的相片,顿时教学氛围变得浓厚起来,再反复操作引导学生体会“Word 文档插入图片”的运用效果,随着课堂的推进,学生学习注意力会逐渐减弱,为提高学生配合教学的情绪,此时再随机插入某一名学生的相片,学生个人相片忽然被课程教学所运用,有效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学生本人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接下来教师可随机再插入多张学生个人的相片,课堂教学氛围进一步浓厚。最后,布置自主操作学习任务:“撰写自己家庭的简介,并用Word 软件排版,富有创意地插入家庭合影相片和个人相片。”学生在完成这一项目任务时,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家庭,他们会十分用心地运用Word 开展文档排版,主动借助互联网查找借鉴优秀的范例,学习如何巧妙地插入图片,使自己的文档版式和插入图片效果更加美观。通过运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相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项目作业任务,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更加活跃的思维开展知识迁移学习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支撑教学有效性的大幅提高。

(三)联系现实生活应用强化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应用联系得十分紧密,可以说正是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应用催生了信息技术发展。学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后,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认识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够深化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而他们会主动开展实际问题解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单一加强理论知识讲解,而应随着理论课程教学的推进适时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生活化问题解决,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对自身生活所具有的帮助,在一个个生活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既深化了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强化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学“Adobe Photoshop 软件”时,在讲解到“图章工具”时,若直接灌输其使用原理,学生只能凭想象进行理解。此时,教师应将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同学们,如果家里墙壁被小朋友用铅笔涂画了几道线,那该怎样进行恢复呢?”这一紧贴现实生活的问题顿时激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兴趣,有的学生回答:“使用橡皮可以擦掉铅笔画线。”“对,用橡皮可以擦掉。”其他学生给出肯定的附和。教师趁热打铁追问:“若家里墙壁有美丽的底纹,若强行用橡皮擦除画线,那么将同时破坏墙壁底纹,又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陷入沉思,向教师投来获得答案的期待目光,教师顺理成章引出“图章工具”功能理论知识讲解。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投屏呈现计算机Adobe Photoshop 软件“图章工具”功能运用讲解,教师一边在计算机上操作“擦除带底纹墙壁上的画线”,一边讲解“图章工具”功能,反复操作反复讲解后,学生无不称赞“图章工具”功能的强大。接下来要给学生实现思维再现的机会,及时组织学生上机反复操作“‘图章工具'修复墙壁”的实践应用,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一说“工具”的运用顺序和原理。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应用讲解理论知识,深化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

初中阶段,学生间的学习能力差距逐步拉开,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同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学情出发,转变“一刀切”式的教学观念,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重要举措,将学习能力和兴趣相近的学生划为一组,使其在各自水平基础上完成相宜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了同步提高学生学习实效的教学目的。小组分层状态应持续一段时间,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动态进行调整,A 层小组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B 层小组为能力中等的学生、C 层小组为“学困生”,尤其是C 层小组应格外“照顾”,要从A 层安排一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帮扶队员”,当“帮扶队员”较快完成学习任务时,可深入C 层进行“扶贫”。

例如,教学“Word 排版”一课时,由于电脑的普及,运用Word软件对文档进行排版多数学生课前已较为熟悉,而有的学生却处在初识阶段,同时还有部分厌学的“学困生”。此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开展小组分层教学,分层后向各组学生强调“Word 排版”是极为重要的课程知识,今后的学习和生活皆离不开Word 文档排版。然后,布置学习任务:“图文并茂排版设计‘学校简介’文档”,要求C 层小组按规定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页码排版,图片插入文档最后一页即可;B 层小组在C 层基础上按规定艺术字样式、图片位置进行排版;A 层要在C、B 层小组基础上将图片设计成文档背景、不同图片形状样式不同、调整图片深浅色、图片上要有文字介绍、各图片要对齐,文档最后要插入学校视频简介。通过深入结合学情开展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全面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五)多学科融合教学互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若能与语、数、外、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融合起来实施教学,则能够借助“主科”的地位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实施教学更加可以使信息技术知识有“用武之地”,进而降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难度,既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实效,也较好地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助学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实现了同步提升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素养的目标。

例如,开展“美丽的校园”校园地图制作教学时,可与多个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与美术学科融合,运用win10 画图软件开展绘画构图;与语文学科融合,撰写准确优美的文字;与数学学科融合,对地图上的比例尺进行计算,对图形进行分割剪裁;与英语学科融合,开展艺术字设计。针对性地与单学科进行融合,同样是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所融合学科知识问题,如开展”Excel 软件运用”教学时,可与数学中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课程融合,设计问题:“利用Excel 对‘同学们常吃的零食’”的调查结果进行录入、统计、运算,很容易得到调查问题的结果。再如教学“ppt 幻灯片软件”时,引导学生与地理学科中的“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课程进行融合,引导学生运用ppt 幻灯片对“我国三大国情”进行地理知识图文并茂展示,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学生深化理解了“ppt 幻灯片”软件,也进一步夯实了所融合的地理知识认知基础。通过多学科融合教学,达到了学科学习的互促作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切实全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一线教师须深入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运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提高预习教学实效、开展情境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现实生活应用强化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开展小组合作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多学科融合教学互促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等多措并举创新实施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效。教无定法,教师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要义,跟紧其最新发展实际优化教学,进而确保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