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

2024-04-29 00:44刘雪丹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皮埃尔马修合唱团

刘雪丹

影片简介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音乐家克莱蒙·马修在一所名叫“塘底”的辅育院担任代课老师的故事。正如学院的名字那样,这里的学生是一群被认定为“问题学生”的男孩。学校的校长对学生们实行简单粗暴的教学方法,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又有教育智慧的马修坚信这群孩子是有音乐天赋的,为了帮助孩子们,他开始重新创作音乐,组建合唱团。最后,他用音乐成功感化了这个“放牛班”的心灵,使他们充满希望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好好生活。

人物介绍

1.马修

马修是一个致力于通过音乐启迪学生心灵的音乐家。尽管他的教学环境充满了挑战,如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学校校长的严苛,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方法。他充分尊重孩子、重视孩子,不放弃任何一个渴望被关注的孩子,让他们的生命迸发出激情,让他们的生活变得精彩。马修帮助孩子们实现了精神的成长。

2.皮埃尔

一个具有非凡音乐才华的学生,单亲家庭的背景导致他性格敏感而孤僻。他喜欢恶作剧,但内心善良。他擅长歌唱,声音嘹亮,音色颇佳。马修非常欣赏皮埃尔,并且在他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来帮助皮埃尔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3.拉齐

“塘底”学校的校长,一个自私、冷酷的人物。他对学生缺乏同情心,经常实施体罚。他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孩子们的感受,总是剥夺别人的劳动成果,最终遭到联合投诉而下台。

4.派皮诺

一个可爱的孩子。他不会唱歌,但是他心中默默地流淌着美妙的音乐。当马修被校长辞退时,他拎着小包袱追到了校门口,牵住马修先生的手,那一刻,“一道绚烂金光,在小路尽头闪烁”。

5.蒙丹

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角色。他被认为是“塘底”的孩子中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其他孩子相比,他受到了更为严厉的对待。从小,蒙丹就表现出了顽劣的性格,经常被关禁闭,受到惩罚。他是唯一一个马修无法感化的学生,这也导致了他在影片中的特殊地位。蒙丹经常被误解和冤枉,他内心渴望得到公正。最终,他为了报复而放火烧了学校,导致了马修的离开和许多孩子的转变。尽管他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愤怒,但他的故事也揭示了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说明世界原本就不是尽善尽美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尝试。

媒体之声

1.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首完整的插曲,都是抒情的、柔缓的优美之作,从寒冬到初夏,分别对应故事叙述的时间与节气,也暗示了音乐渐渐融化了孩子们冰封的心灵。影片的整体情绪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渐趋欢快明朗。它一点儿也不压抑沉闷,而是活泼轻快的,还略带那么一点儿诙谐幽默,它是潮湿温暖的记忆,是轻轻飞扬的柔风,观众们就那样苍白地面对它,不会喜悦,也不会悲伤,只会感动,而且是回味无穷的唏嘘感动,或是心存感激。

(来自“南方网评”)

2.这部电影让人明白了何为师德,何为园丁。一所名为“塘底”的青少年辅育院,一个代班老师和一群顽劣不堪的问题学生,他们的相遇,居然碰撞出了人世间最动人的歌声,唤醒了孩子们心底的纯真和美好。

春风化雨的歌声里藏着的是天籁,是善良,是人们对世界最初的渴望。

(来自“豆瓣评论”)

观影有感

马修的教育艺术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郭史光宏

一部好电影,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历久弥新;一部好电影,经得起一看再看,常看常新。《放牛班的春天》就是这么一部好电影。

那是一所危机四伏的寄宿学校。教师马修初来报到,就遭遇了校工惨遭学生恶作剧,头破血流,重伤入院的事件。踏入课室,孩子们以独特的方式“迎接”马修,要水有水,要烟有烟。这些孩子已无心向学,打定主意与学校对抗到底。于是,人人都处于警戒状态,像一张张拉满的弓。学生如此,教师如此,校长更甚。

深觉不妥的马修一方面试图改变学生,一方面还得应付上级,有时甚至两头吃力不讨好。他组织合唱团,为学生写词作曲,带领学生演唱。一股艺术之风开始吹进校园,吹进一颗颗封闭已久的心。终于,春暖花开。

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组建合唱团之初,马修让孩子们演唱一小段自己喜欢的曲子,以此界定其在合唱团的位置。一些学生认真地唱了,但更多的学生唱了粗俗不雅的曲子。马修并未因此恼羞成怒,他沉着地听着,按学生的音阶高低,分配演唱位置。面对五音不全的孩子,马修也没放弃,让他负责捧乐谱,担任合唱团的乐谱架。一首曲子也不会的孩子,则被委为合唱团指挥助理。

丰富多元的合唱团,孩子们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们成了团队中的一员,且是不可或缺的一员,并非滥竽充数。尽管音域、音阶、音色都不同,但大家都在合唱团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任何说教,孩子们在合唱团中直接体会到了这句话的真义。

正向疏导,顽石点头

面对学生的顽劣,大部分教师都选择对着干。“行动——反应”,对校方来说,这就是唯一对策。学生吵闹,教师斥责;学生犯错,教师惩罚。教师时刻监视学生,防备学生;学生不时寻找漏洞,对抗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更像狱卒与囚犯。

不甘随流的马修决定另辟蹊径。组建合唱团后,马修每晚都领着学生练唱,一遍又一遍,一首又一首。和谐悠扬的歌声在耳边萦绕,正面积极的歌词在心中扎根,音乐艺术用它独有的方式,悄悄沁入一颗颗尘封已久的心。学生把时间给了音乐,压力也随着歌唱烟消云散。

软硬兼施,进退有度

除了充满爱与慈悲,马修的教育智慧尤其让人钦佩。当天赋异禀的皮埃尔开始恃才傲物,态度逐渐散漫,甚至闹起脾气时,马修并不惊慌,亦不妥协。他毅然删去了皮埃尔在曲子中的独唱部分。难道马修不爱才、惜才吗?不然。他这么做,是不愿助長皮埃尔的傲慢之风。

公爵夫人莅临学校,合唱团为其演出。皮埃尔被晾在一旁,双手插兜,斜倚着墙,一脸失落。正当合唱团唱到一半,马修巧妙而大度地将独唱交还给了皮埃尔。此时的皮埃尔如遭特赦,以天籁般的歌声重新回到合唱团中。此刻,他的双目再次焕发动人的神采,更多了一丝感恩。

融合天赋,解放教育

影片结束了。学校因马修的合唱团变得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合唱团里的学生获得了重生。马修无疑是个好老师,他将自己的音乐才华与教育工作相结合,成就了一场教育奇迹。正因发挥了天赋,做着喜爱的事情,马修显得热情洋溢,且能坚持到底,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的音乐生命。马修似乎向大家透露了成为一个好老师的秘诀——找到自己的天赋,使其与教育工作相融合,激发出最大的热情与能量,进而感染学生。

(选自《联合日报》2015年2月2日,有删改)

猜你喜欢
皮埃尔马修合唱团
生日谜语
耀眼的清晰——皮埃尔·彭贡潘
皮埃尔摘月亮(下)
皮埃尔摘月亮(上)
皮埃尔摘月亮(上)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马修曾迷上摄影
马修曾迷上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