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全方位育人策略研究

2024-04-29 00:44:03李道军潘维成张伟玲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3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高职

李道军 潘维成 张伟玲

基金项目: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党建工作特色品牌项目“红帆引领工程”(编号:2022-DJTSZD-05)

作者简介:李道军(1981— ),男,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与物联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及高职教育;潘维成(1975— ),男,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催化及高职教育;张伟玲(1970— ),女,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与物联网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高职教育。

摘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思想引领、提升师资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拓宽育人途径、规范评价机制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策略进行研究,构建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助力学生成长,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德树人

全方位育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必然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使得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急需各层次的青年人才,急需能够担负实现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各高职院校在全方位育人中应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一切力量参与到育人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在学校内部实现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及其学习态度、生活方式、文化修养等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和引导,构建有效的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工作体系和格局。

一、目前高职院校全方位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资源不足

有些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对校园的硬件设施和校园软环境建设投入有限。例如,部分学校图书馆、创新创业中心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硬件设施不够完备,很难满足学生理论和实践教学需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部分学校不愿意花钱花精力请名师、专家来校对学生参与的各种技能大赛和教师申报参与的各种教科研项目进行指导,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发展、教风学风建设以及育人环境的塑造造成不良影响。

(二)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

全方位育人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来支撑。一些高职院校在招聘、使用、培养、激励人才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渠道不畅,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这些都会导致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进而造成思政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新意,专业课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未能有效融入思政元素,难以满足全方位育人需要,难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影响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盲区和不足,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有些高职院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缺乏特色,学生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就导致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缺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育人环境。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也就难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影响全方位育人效果。

(四)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和公正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不合理,评价结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有些高职院校评价机制还停留在“成绩为本”的阶段,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的评价,导致学生在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缺乏动力和支持,难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全方位育人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方位育人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形成教育合力,以保证育人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全方位育人领导体系,明确育人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对育人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订全面的育人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育人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并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措施;加强对育人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全方位育人工作的不斷发展和创新。

(二)强化思想引领

全方位育人,应强化思想引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一是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鼓励专职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师资培训、学术交流及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新时代为人师表的“大先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阐释工作,践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时代新人的重任。二是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多载体多渠道进行课程思政培训及研讨,多路径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2.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将线下集中学习研讨与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充分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党员教育“云课堂”等新媒体平台,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主题党团日、“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教育实践活动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的动力。

(三)提升师资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政治站位

德为师之本,师以德为先。教师发展,师德为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定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利用教师节、新教师入职等节点,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和表彰,并充分利用多平台、多途径做好宣传,激励广大教师向榜样学习,争做为师典范,不断用坚定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素养及专业能力去引导和熏陶学生。

2.搭建多样化平台,推进教育教学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可以搭建教师培训研讨平台,通过开展“人人听课”“集体备课”“教学试讲点评”等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助力“站住讲台”;通过组织高水平专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骨干专业建设”专题讲座,传播前沿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助力“站好讲台”。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能力大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竞赛活动,搭建教师教学竞赛平台,并在竞赛过程中为选手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咨询和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另外,还可以依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搭建教师教学研究平台,鼓励一线教师围绕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积极承担或参与各种级别的教研教改项目,并通过研究成果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四)优化育人环境

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多元共生的育人氛围,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文化校园,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1.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和资源

不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如提高校园绿化率,不断优化校园生态环境。宿舍楼、教学楼加装空调、净水设备,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校园一卡通、数字图书馆等项目建设,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学校教学设施,提高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在线学习平台,加强学校精品在线课程、微课、慕课、专业资源库等各类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2.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意识,可以结合文明校园创建,以党的先进理论全面指导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效。

常态化开展防汛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方面知识培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的宣传引导,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师生的逃生技能,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五)拓宽育人途径

1.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功能

“岗课融通”强化产教融合深度和校企合作水平。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建高水平生产性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和产业学院,共同制订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并把先进技术、管理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将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相融通,让学生不断成长为德技双优、具有创新能力、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课赛融通”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赛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将技能大赛中应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课证融通”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就业。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1+X”职业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课程内容与证书标准相融通,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不断升级专业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使日常教学更加贴近产业生产实践,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2.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争取各种实践机会和资源,建立各类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社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方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实践成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加强实践指导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和管理服务,指导学生选择实践项目,规范实践过程,及时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文化、教育、科技、环保、扶贫、志愿服务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强化“互联网+”思维,发挥新媒体育人功能

积极推进网络文化育人,全力打造媒介全使用、学生全覆盖、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深受青年学生喜欢的新媒体,实现“课内课外、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多维互动。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先进的理论以及最新的技术指导和武装青年学生头脑,使其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发挥党建育人功能

通过各种形式的党组织活动,使特色党建品牌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例如实施服务学生“1+1”党员联系班级制度,即1名党员联系1个班级、1名党员联系1个宿舍、1名党员联系1名学生,为教师党员、学生党员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宿舍。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规范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要建立规范的育人评价体系,明确育人的目标、标准和实现效果,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本校的测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常规的育人考核和定期的评估报告,确定育人工作的成效和具体改进措施,提高育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曹劲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全方位育人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9(17).

[2]邢月军.推进课程思政全方位育人的意蕴与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9).

[3]戚琦.“三全育人”背景下以黨建引领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8).

[4]程宇.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21(17).

[5]陈蓉,林素琴.“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文化育人优化路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3(2).

[6]王迪.以育为本,以爱为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J].大众标准化,2021(6).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
“珠”育人
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 0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