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高校与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茹振钢告诉本刊记者,“部分企業的设备和技术含量远高于高校,高校与企业相比明显落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完全匹配。因此,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培养专业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茹振钢认为,企业面对的是经济建设主战场,而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为科技发展主战场服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以高校为主导而建立,很少引入企业力量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培养中,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由于校企合作难度大、合作成本高、合作机制不健全,并且存在合作风险,导致校企合作质量不高。因此,需要在尊重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协作,建立深度合作、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让高校和企业协同发展,实现“共赢”。
针对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茹振钢提出建议。首先,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由政府牵线搭桥,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设立校企合作人才专项基金,或以联合研究中心、联合研发基地等形式,提供中长期人才培训计划与方案,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顺利实施。其次,创新理念,搭建校企合作新平台。再者,要精准落实,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同时,进行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最后,完善机制,促进校企综合发展共赢。“要建立专业培养方案执行过程的动态反馈机制,实现对科技人才的跟踪评价。”茹振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