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都不了解‘镁,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到镁产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呼吁道,镁合金材料性能潜力大,它不仅是一个金属结构材料,还是一个功能材料,可以应用于很多场景,我们要多做关于“镁”知识的科普。
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相比于铁、铝等矿产,资源更有保障。同时,镁作为一种材料,已经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性能潜力,其密度为1.74克每立方厘米,这使得它成为许多应用中的理想材料,特别是在需要轻量化的领域,如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设备,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大规模应用可以推动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镁产业的优势逐渐凸显,不论是在镁的技术方面,还是在镁产品的生产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潘复生告诉记者。当前,我国镁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资源优势来看,中国拥有的镁资源占全球70%以上;从技术优势来看,我国在高塑性镁合金、高强度镁合金、镁电池、镁固态储氢材料、轻合金先进成形加工技术和深度纯净化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从国际影响力来看,我国多次成为镁合金领域国际会议的组织单位。此外,在学术界,潘复生担任了镁合金国际刊物的主编;在产业界,他担任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技术委员会主席。
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质生产力,潘复生颇有感触。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很好地体现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三要素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他就“科技如何在传统生产力三要素上更充分体现出来”的思考。
“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其实每一个链条都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镁合金新材料技术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要统筹四个链条融合发展,从整体布局产业发展,进而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贡献。”潘复生如是说。
“从产业链看,我国在镁合金材料开发方面优势明显,但在下游产品的扩大应用方面有待提升。”潘复生指出,造成镁合金上下游产业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多数设计部门对于镁合金材料的了解不足,因此需要向应用部门加强对镁合金科技特点的普及力度,让更多的行业发现并利用好镁合金新材料和新技术。
今年两会上,潘复生也带来了相关建议,助推镁产业发展并走向国际市场。潘复生建议,增加和提高镁合金加工材料、镁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将更多镁合金加工产品列入《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目录》予以支持;研究建立长效机制,打好支持镁合金加工产品出口的组合拳;整顿镁出口经营秩序,改善出口贸易形象,加强外贸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