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高效栽培模式

2024-04-28 08:29薛朝云
农业知识 2024年4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

作者简介:薛朝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示范、试验、推广、应用工作。

摘 要: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栽培模式于2021年在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进行试验示范,该模式茬口衔接好,用工量少,与传统栽培模式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结果显示,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的栽培模式,在两季作物生产区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栽培模式

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栽培模式,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者经济效益,该模式以四川省江油市以当地鲜食甜玉米常规种植品种“广良甜27号”和中早熟结球甘蓝品种 “绿宝70”“京丰1号”为供试品种。该模式茬口衔接好,用工量少,并且经济效益高于传统种植模式,有利于农户增收致富,现将该模式的具体茬口安排和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茬口安排

鲜食甜玉米品种选用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的甜玉米品种,如“广良甜27号”品种,2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采收。结球甘蓝品种选用适宜四川栽培的优质中早熟品种,如“绿宝70”“京丰1号”等品种,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下旬采收。

2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

2.1 播种育苗

为提前上市,甜玉米于2月下旬在大棚内进行育苗,育苗使用72孔穴盘和商品育苗基质进行。播种时,将育苗基质浇足水后装入穴盘,盘面刮平后整齐摆放于苗床上,苗床整地要求土細、干净无杂物、平整、湿润。每穴播1粒种子,播种后浅覆盖育苗基质,为保证出苗整齐,穴盘表面可覆盖薄膜。2月下旬若气温较低,苗床上方可用长竹片搭建小拱棚并覆薄膜。

2.2 整地定植

每亩撒施商品有机肥150kg,复合肥40kg,深耕耙平后作畦,田块四周开排水沟,为便于田间操作,合理密植,定植时按大小苗分田块或分畦浅栽定植,便于施肥管理,达到全田植株生长平衡。

2.3 田间管理

定植后,浇“定根水”保证成活率。定植3天后 ,进行查苗补苗。活棵后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长到8~10片叶时,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大喇叭口期,每亩再追施氮磷复合肥15kg。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松土除草。雄穗散粉期可人工辅助授粉1~2次。

2.4 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蚜虫、玉米螟等。在种植过程中,应该根据病虫害防病的实际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倡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利用杀虫微生物制剂 (白僵菌、绿僵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米满、抑太保、敌百虫、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合理用药,确保产品安全。

2.5 采收

鲜食甜玉米授粉后20~25天,果穗花丝呈黑褐色时可通过查看籽粒成熟度适时采收,过嫩或过老采收均影响品质和经济效益。为保证甜玉米的商品性,应带苞叶采收,不能碰撞、挤压。

3 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结球甘蓝于7月上中旬育苗,为避免高温暴雨影响,育苗易在大棚内进行,大棚需配套遮阴设施。育苗使用50孔穴盘和商品育苗基质,播种时,每穴播1~2粒种子,播种后浅覆盖育苗基质,为保持育苗基质水分,保证出苗整齐,穴盘表面可覆盖遮阴网。结球甘蓝播种后2~3天出苗,当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苗床不干不灌水,宜灌小水或喷水,苗龄25天左右5~6片真叶时可进行定植。

3.2 整地定植

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撒施复合肥50kg,深耕耙平后作畦,田块四周开排水沟,畦面包沟140cm,株距40cm,定植时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大小苗分田块或分畦浅栽定植,定植后浇“定根水”。

3.3 田间管理

定植后5天进行查苗补苗。定植成活7~10天后每亩追施氮肥10kg,进入莲座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进入结球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0 kg。整个生长过程追肥3次,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

3.4 病虫害防治

结球甘蓝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根据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确保产品安全。

3.4.1 菌核病

甘蓝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该病在甘蓝全生育期均可发生。在防治上,重点提倡农业防治,一是盐水选种,播种前用10%的盐水选种,清除浮在盐水表层的菌核,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晾干种子后再播种。二是提倡水旱轮作,无法做到水旱轮作的,也应选择三年内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耕地。三是深翻土壤,至少耕作深度在20cm以上,将菌核深翻入土。四是发病初期,可选用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35%菌核光悬浮剂700倍液,或50%菜菌克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间隔7~9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3~4次。

3.4.2 霜霉病

甘蓝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发病,叶片初生水渍状褪绿斑,随病情发展 ,病斑颜色逐渐加深,渐变为黑色,最后导致叶片干枯脱落。田间湿度过大、多雨高湿、晚上结露或多雾,病害发展传播速度快。防治措施上,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压低初侵染菌源量,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焚烧或掩埋病残体,深翻晒土,杀灭土壤中病原菌。第三是加强田间管理,种植时做到合理密植,以利通风透光和排水,降低湿度。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降低田间菌源量。第四是尽量采取生物防治,病害发生初期,可使用3亿CFU/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5~7天喷施1 次,连喷3次。第五是日常管理应加强田间检查,尤其是早播地和低洼地,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喷药。喷药须细致周到,特别是老叶背面更应喷到。常用的预防药剂有6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4.3 虫害防治

危害甘蓝生产的主要虫害有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他们都属于鳞翅目昆虫,用药防治上都有共通性。首先是要注重平常的田间观察,趁着虫子小的时候就用药,要将虫子消灭在1~2龄阶段。第二,防治这几种害虫,用药时间上要选在下午傍晚前用药,尽量不在上午用药。因为鳞翅目昆虫具有昼伏夜出、负趋光性特点。第三是用药时药量要足,叶片的正反面都要打到药液,同时,植株根部土壤上也要喷药,防治害虫滚落到地面或在地缝中的幼虫而没被药液喷到。第四是加入高品质的橘皮精油助剂,推荐使用药剂12%甲维.虫螨腈+10%虱螨脲组合剂,虫、卵双杀,防效持久。

3.5 采收

结球甘蓝生长70天左右,叶球紧实时采收,一般于10月中下旬进行。

4 经济效益分析

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栽培模式于2021年在四川江油市武都镇进行试验示范,鲜食甜玉米每亩产量1543.6kg(鲜重,带苞叶在内),单价2元/kg,产值可达3000元,结球甘蓝每亩产量4500kg,单价2元/kg,产值可达9000元,合计总产值13500元。传统的栽培模式为普通玉米—小麦/油菜,普通玉米每亩产量486kg(净籽粒,干重),单价2元/kg,产值972元,小麦每亩产量450kg,单价3元/kg,产值1350元,油菜每亩产量200kg,单价6元/kg,产值1200元,玉米—小麦栽培模式每亩产值2322元,玉米—油菜栽培模式每亩产值2172元,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栽培模式种植效益显著高于传统种植模式。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不同栽培模式对贵州冬作马铃薯抗旱防寒的影响
双季稻"早籼晚粳"栽培模式周年产量构成与经济效益分析
茶园常见的不同栽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
不同栽培模式对烟草植株长势及产质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蔬菜保护性高效栽培模式探索
太和县“华盛”大棚蔬菜高产栽培模式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