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7.003
[摘 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物质基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单位公共职能的发挥。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資产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为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文章简单阐述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意义,并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办法。
[关键词]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优化办法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志码:A
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事业单位公共职能履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多,使得单位内的国有资产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完善、方法不先进、监督不严格等问题,影响了国有资产的安全高效利用,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基于此,研究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办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国有资产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构成,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物质基础,是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条件。国有资产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是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的有效工具。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随着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事业单位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物资储备等科目引入国有资产管理项目当中,因此必须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对内部资产进行全面核算,为资源共享水平的提升提供助力,为更好地履行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奠定基础[1]。第二,通过国有资产管理,事业单位可以对资产台账、实物、账款等进行全面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中存在的沉淀资产,使其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同时,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全面梳理内部国有资产存量,不断优化资产结构配置,避免出现资产流失或者闲置问题。第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其开展公共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事业单位必须对内部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盘点,遵循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不变的原则,对各类存量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结合经济事项对资产进行科学调配,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提高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效率,有利于资产的科学分配和高效利用。第四,事业单位通过国有资产管理的强化,可以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贯,积极开展廉政建设,对资产采购、处置、使用等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避免出现贪污腐败问题,为廉政建设的推进提供助力。
2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2.1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缺少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未能将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进行有效结合。比如,在资产购置时,没有按照年初计划进行申报,审批流程不够规范,购入的资产未能及时入账,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的系统化和规范性。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领用和处置方面较为随意,缺少规范化的申请审批流程,容易引起国有资产浪费或者闲置问题。此外,一些事业单位缺少资产共用调剂机制,未能对内部闲置资产进行重新利用,也没有将资产管理与绩效考核进行对接,影响了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
2.2 国有资产管理手段待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将国有资产管理与信息技术进行紧密结合,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实践中,一些事业单位依然采用人工计量或者手工登记模式,无法准确把握国有资产的实际存量,容易出现误差,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及时了解内部国有资产的实际规模,影响了资产采购决策的制定。同时,一些事业单位未能将信息化系统应用到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无法对资产使用、处置、配置情况进行动态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整体质效。
2.3 国有资产管理缺少监督
科学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效落实的有效手段。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组织结构复杂,内部缺少科学的体系性监管模式。通常采用自查自纠、交叉互检、对照检查等机械式的监督机制,未能将监督工作覆盖资产管理的全部环节,预防性监督机制应用不够合理,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2.4 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事业单位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保障,但是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人员工作思维相对僵化,对于业务活动流程和内容缺少深入了解,对于信息化管理模式接受能力较差,较少学习新知识,无法熟练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资产采购、配置、处置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影响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推进,不利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高效利用。
3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办法
3.1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3.1.1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第一,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事业单位要对内部资源分配标准进行科学分析,全面梳理信息化系统中掌握的单位资产存量,结合有关价格和定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资产分配预算。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资产配置预算与政府采购预算的匹配性进行全面审查,对具体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和实时追踪,为预算的调整提供依据,避免出现资金浪费问题。对未核准采购的情况,坚决不予下拨经
费[2]。第二,资产使用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事业单位要积极搭建资产调剂系统和共享平台,在编制资产使用经费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共享的可能性,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资源调配。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资产出租、出借、投资实际收益的监督和管理,强化审核流程的规范性,明确收益收缴流程和交易原则,利用信息化平台对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保证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第三,资产处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事业单位要对资产处置进行规范审查,明确资产处理的流程和使用年限要求,对拟处置资产进行详细审查和规范登记,并在完成手续办理后及时更新台账,保证会计账目与实物的一致性。
3.1.2 完善资产共享调剂机制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闲置资产调剂管理办法,对使用率不高或者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科学的调配加快其流动性,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得到安全高效利用。一方面,完善大宗资产共享共用机制。资产共享共用是一种精细化和集约化的方法,指的是通过各类资产的共同使用、重復使用、高效使用,使资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事业单位的存量和增量资产得到高效利用。事业单位要树立自觉分享意识,完善资产分享制度,通过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提高对各个环节的调控能力,监督并反馈资源共享成果,科学评估资源共享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共享成果的经济性,提高共享系统的规范性[3]。另一方面,完善闲置资产调剂平台。事业单位要完善资产调拨管理平台,当各个部门申请资产购置时,要优先从闲置资产中进行调剂,避免造成资产浪费,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事业单位要对内部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闲置资产开展准确登记和科学估价,完善公共仓库,并结合各个部门实际要求进行调拨,从而实现资产的科学配置。
3.1.3 优化资产绩效考核制度
第一,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其他标杆单位的成功经验,对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其科学性和公正性。第二,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设置时,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定性方面主要考察目标规划、体制建设、社会满意度等内容;定量方面主要设置资产布局、流转率、闲置率、使用效率等指标。通过指标的设置,可以对单位资产管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通过不同主体和类型资产管理情况的横向对比,保证资产管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第三,事业单位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员工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在内部宣贯资产管理知识,激发所有员工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为资产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4]。第四,事业单位要做好考核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建议,为之后年度资产配置优化和规模控制等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实现对资产的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考核。
3.2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事业单位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不同层级和各个部门数据交流的有效渠道,所以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持续优化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一方面,事业单位要积极拓展资产管理系统覆盖范围,将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都纳入信息化管理范围,在办理资产审批手续时对流动资产进行补充注册,设计配套资产卡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并将建设项目看作单独的资产进行特别管理,结束后将全部资产数据传递给使用单位。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在资产管理系统中配备资产购置、出租、处置、调剂等模块,实现各类数据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利用和动态传输,监管和使用部门要结合自身访问权限,全面调查和了解资产购置、处置、调剂等情况,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监管。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资产报表开展审计,对资产增减变化进行核实,安排专人对资产处置过程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将报废完成的资产信息录入到系统当中,对没有达到年限的资产发出预警,避免因人为疏忽而引起单位损失[5]。
3.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个部门国有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定期对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将结果与激励措施进行对接,对于引起资产大量流失的部门或者员工,要进行追责和处罚;对于勤俭节约、高效利用的部门要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各个部门参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监督的日常化和稳定化。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监督力量的利用,建立透明公正的外部监督机制,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使用、流转、配置等情况进行公开,接受各方的监督和审计,并及时公开有关结果。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评定的方式,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成效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单位整体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3.4 建设国有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等因素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紧密关联,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第一,事业单位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资产管理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资产管理在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变过去“重资金、轻资产”的落后理念,将国有资产配置、使用、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单位所有员工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第二,事业单位要对各个部门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明确。例如,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账务处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资产使用部门需要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和维护。第三,事业单位要完善资产管理岗位激励约束机制,对管理有效、能够有效延长资产使用寿命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激励;对人为造成资产使用寿命缩短、影响资产效能的部门或者个人作出批评或处罚,从而激发所有职工参与资产管理的积极性。第四,事业单位要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办公软件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业务的了解程度,使他们熟悉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从而打造一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4 结语
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落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公共职能的发挥。面对日趋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持续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加强资产管理人才培养,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质量和效率,为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树乔.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究——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J]. 中国机关后勤,2022(10):34-35.
[2]刘晟.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11):25-28.
[3]逄晓昀.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5):70-72.
[4]郝立梅.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8):14-16.
[5]曾彩玲. 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26-127.
[作者简介]罗润梅,女,山西太原人,山西省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中心(山西省血液中心),中级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国有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