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和对策

2024-04-27 16:06刘巧
理财·市场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建设项目层面工程

刘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各地高校加大办学空间,校区新建、扩建项目大量涌现,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学校扩张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和隐患点。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是其起点和重要内容。如何加强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有效监督控制工程造价,减少投资失误和浪费,成为当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要素

一、审计内容

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涉及单位整体层面和专项业务层面。整体层面包括:关于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及其权责划分的规定,关于人力资源政策及职工胜任能力的规定,针对项目的高层管理者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机制等;专项业务层面包括:工程立项阶段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阶段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工程建设阶段的质量、安全、进度、资金管理,工程竣工阶段的验收、结算、决算及档案规整。

二、审计目标

审查与评价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高校建设项目管理小组是否按照业务特点设置岗位,是否考虑到预算编制与审核、立项审批与执行、竣工决算执行与资金管理监督等不相容岗位要进行分离;高校建设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如基本建设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等,是否结合建设项目的性质确定业务流程和施工组织侧重点,是否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是否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加强隐蔽工程的控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工程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建设项目管理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规范,人员分工是否合理,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是否协调等。

三、审计方法

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不同,更多关注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管理,因此审计方法也应随之发生转变。从传统的看账务、看报表,转化为以建设项目相关政策文件为依据,以规范建设项目管理为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对照检查学校是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内控要求。通过观察、访谈结合审阅资料的方法,对单位整体层面内控制度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其结果得出初步判断,在专项业务层面精准识别风险点,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结合审计人员的经验,找到防范风险、完善内控的措施,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四、审计组织方式

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审计,可以自己独立审计,也可以以内部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参与具体项目的方式进行,至于选择哪种方式,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和工作实际来确定。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很多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处于起步阶段,人员经验不足,职业能力薄弱,以内部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机构联合实施的方式进行。

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

一、高校开展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缺乏相关配套制度

近年来,很多高校虽然按照《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内部控制工作刚刚起步,特别是建设项目控制作为高校业务方面层次,从计划制订到项目实施均缺乏强制性制度,也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这不仅影响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与工作质量,使得高校工程审计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反映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隐患,同时也反映出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对相应制度的迫切需求。

二、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还不平衡

当前,很多高校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认识不充分、目标理解不到位,没有依据学校特色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推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有的高校对内部控制审计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涉及建设项目业务层面上,就没有操作思路了;有的高校是以内部控制评价来代替内部控制审计,而建设项目业务层面上的内控评价相对较少,不能反映问题,也无法及时抓住风险点,无法充分发挥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职能。

三、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覆盖还不全面

从审计内容来看,高校建设项目审计还是以造价控制和资金管理为主,其中竣工结算审计占比最多,其他方面比如工程管理、招标采购、制度建设等方面关注不够。从审计对象来看,多数高校以基本建设管理处开展的建设项目为核心来实施建设项目审计,相对而言后勤管理处乃至学院自行开展的修缮项目涉及较少,往往成为盲点、漏洞。

四、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效果不理想

与其他审计类型相比,内部控制审计涉及面更广,指标体系更复杂,要求更高,评价更难,现实情况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自身水平的不足,内部控制审计很难做深做透,无法及时发现制度漏洞、流程缺失,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有些高校在开展竣工财务决算的基础上,顺带将整个工程项目全面梳理,事后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项目已成定局,无法及时纠正过程中的偏差,没有发挥内部控制审计在健全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方面的优势。

高校开展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体系

国家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无论是2018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还是2020年教育部修订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都将内部审计的内涵由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扩展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高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审计署、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及时出台适应高校实际的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或实施细则,为高校内审工作提供制度规范,进一步指导和推动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对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

高校建设项目涉及面广、耗时久、所需资金量大,极易产生贪污腐败,开展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有效防范舞弊和腐败行为,还能提升高校工程管理的能力。一般来说,在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中,尤其在采购招标、隐蔽工程签证、内部风险管控等方面,牵扯面广,涉及施工、监理、供应商等多方利益,高校内审人员开展工作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高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可为其提供有力保证。

三、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合理借用外部审计力量

传统建设项目审计大多采用以竣工结算审计为主导的事后审计方式,难以体现审计监督的时效性,为扩大审计监督的覆盖面,需创新审计方法,合理制定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结构单一、审计力量薄弱,这就需要合理借用外部审计机构,以造价控制和现场管理为主,实行动态监测机制,扩大审计覆盖范围。

四、提升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效果

一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通过对整个建设项目的了解,梳理功能定位,分析业务流程,抓住关键节点,深入工程現场,实时跟踪工程进度,确定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否存在风险,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综合衡量风险的程度,客观提出审计评价意见。二是高校要加强内审队伍建设,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以审代训等方式,拓宽审计视野,丰富审计知识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履职水平,以达到开展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三是强化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高度重视对发现问题的整改,加强与财务处、基本建设管理处、后勤管理处等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建立共享审计结果的联动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完善。

总之,建设项目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业务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高校建设项目因盲目投资而引发的工程质量低劣、造价不实、延误工期等现象,促进高校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目的、方法和组织方式,分析高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的难点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今后开展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提供一些路径和借鉴参考。[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学会徐州医科大学分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2XYDJJ007)。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审计处]

猜你喜欢
建设项目层面工程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基于环保竣工验收对建设项目环评的分析
推动工程建设项目“非禁即入”普遍落实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子午工程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工程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工程
做好对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