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王丽丽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否拥有史料搜集的空间,又是否具有这样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影响着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史料搜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史料搜集的方向,然后借助于学习共同体明确史料搜集的途径,最后要有意识地判断自己所搜集的史料与研究对象之间是否存在着因果关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强调,“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这实际上是给出了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基础是史料搜集。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史料搜集,并认定其是史料实证的基础,并不存在了解困难。下面就这一话题略谈看法。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上史料搜集的现状并不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应试状态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取向。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多地是在接受现成的史料,缺乏必要的史料搜集意识与能力,这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背道而驰的。刚开始搜集史料的时候,不少学生会感觉到茫然,他们很难确定史料搜集的方向,不知道借助怎样的载体去完成史料的搜集,当然也就不知道如何对搜集到的史料加以分析。
近代史学家罗家伦强调史料搜集是著述科学《中国近代通史》的基础。其实不仅是《中国近代通史》,所有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史料搜集。只有让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才能奠定史料实证的基础,从而让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以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教学为例。在接触这一内容之前,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只告诉学生相关的结论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从而认识到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
史料搜集的目的在于为史料实证服务,而史料实证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坚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史料搜集。
关于《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学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梳理清楚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等。本着历史结论得出的一般要求,学生要能够搜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食物生产实际,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生活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联系。明确了这一方向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古今中外的维度去搜集史料。于是,学生在搜集史料的时候,就能够从时间的维度将史料搜集的目光投到1万年前,于是也就发现了农业的出现,发现了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生产者。当食物生产变得相对稳定的时候,人口的增长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通过进一步的史料搜集与分析,还可以发现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往往对应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而生产力总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物物交换、货币的出现,又进一步影响了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出现……
这样的史料搜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认识,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历史观点的形成离不开史料的支撑,而这正是史料实证的基础。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史料是高中生了解历史、探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积极培养高中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搜集、整理及分析史料的能力。
当教师致力于让学生真正处于历史学习的主体地位时,同时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进行史料搜集,才能使他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历史学习应有的脉络,才能认识到历史结论的得出有其固有的规律。在史料搜集的过程当中,可以促进学生历史学习体验的形成,可以让学生梳理出历史结论得出的规律与线索。这也就意味着历史教学在让学生“知其然”的同时又“知其所以然”。于是,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也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学生的历史学习自然也就处于可持续的轨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