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贾康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粉彩是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而创新出的新品种。粉彩又称为“软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粉彩诞生于康熙晚期,这时期的粉彩制作还是比较粗糙和简单,只是简单在五彩的局部做了一些改变,色彩明快、风格简朴,整体的风格还是偏五彩一些,从花卉装饰就可看出线条比较的古朴。
雍正时期,粉彩得到快速发展。前期的粉彩瓷上还大量的呈现出康熙时期的风格;中期之后已经摆脱五彩瓷的影子,形成了雍正时期独有的风格。这时期的粉彩细腻写实、胎细釉润、色彩鲜艳、格调清雅,尤其注重细部的刻画。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写到: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拟徐熙,草虫奕奕有神。
乾隆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使陶瓷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粉彩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粉彩由原来多见的白地着彩发展为多种彩色料地相配合来装饰,或开光,或在各色地上勾出图案纹饰,还有加绘青花的;或是琢器的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底着彩,绘出粉彩纹饰,还有以御题的诗开光对写对画等多种装饰形式,开创了景德镇粉彩瓷画装饰的先河。”
花卉纹饰在粉彩瓷中运用的最为常见,广泛运用在不同的器型上。同时,在粉彩工艺上,经过一代又一代制瓷人的探索而不断丰富起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工艺技法,其中花卉纹饰的装饰工艺主要表现在绘制工艺和填色工艺上。
对于在花卉的绘制工艺方面,花和枝叶的绘制主要是运用勾勒法和没骨法,勾勒法也就是勾线,是粉彩瓷中创作的首个步骤,用线条来表现花朵的形象,并且在勾完线的轮廓内填上玻璃白,然后用颜料洗染或点染,这种画法类似于国画中的花鸟技法。其中对于勾线往往所使用的是珠明料,有时也会根据不同颜色的花朵运用油红画料。
没骨法是受到中国画的影响,在清代被恽寿平所运用。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朝代所用的“勾花点叶”法,就是运用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抒。简单理解就是不用勾轮廓,不用打底稿。粉彩瓷中的花朵没骨画的画法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用煤油调和乳香油勾线,然后在轮廓内填玻璃白并用净颜料洗染,烧后煤油线条消失,获得没有线条的、花瓣明暗关系明显的现象。“第二种是用淡墨勾出花的轮廓,在花的外轮廓平涂一层薄薄的玻璃白,然后用笔蘸取用水调制的洋红等色料,按照花瓣层次在玻璃白上拓染。”枝叶的勾勒法一般先勾叶子后勾枝干,其中叶子的勾线往往先勾主筋脉再勾轮廓,最后勾辅脉。对于不同的描绘对象所使用的线条也有不同的变化。枝干的勾线一般是勾外轮廓和枝干结构,有时候需要用含料的笔采出枝干的明暗转折关系。没骨法画枝叶不用勾外轮廓线,直接在打好图的基础上用料笔上色并采出明暗转折关系,等到底料干后,勾出叶脉即可。
在花卉的填色工艺上,粉彩的填色色彩种类丰富,工艺复杂、技巧多样。其中关于粉彩的填色工艺主要有这几种:
(1)洗染法,即在打好玻璃白的基础上,用不同的粉彩颜料渲染出画面明暗关系。例如,粉彩花卉中的花朵一般多采用胭脂红着色,往往在花心中的红色料最多且最深,从花心到花瓣的边缘,红色洗的越多颜色就越浅。
(2)打底色,在画好的花朵、枝叶或者树干等部分用广翠和生红(也叫耐火红)进行打底。花卉中正面的花叶要填大绿的部分就要用广翠进行打底,嫩叶尖用洋红色打底。其中对于打色要求就是薄而平均。
(3)平填法,即提前用调好的粉彩透明或不透明的颜料,根据画面的需求填在画好的纹饰上。其中最重要就是颜色要“标水”,就是颜色和水充分调和,色料浓稀要适度。
(4)接色法,主要表现在树木、花叶及山石等处的填色,要用到两种以上不同的透明颜料填在画面的同一位置,使画面效果由深变浅,衔接均匀自然。填色时要求厚薄保持一致。
(5)罩色法,在画好的纹饰上面,根据画面的需要罩上另一种不同的颜色,这种就称为“罩色”。对于粉彩花卉装饰中的山石就用广翠打底,然后再去罩上水绿并用雪白去接色,这样可以使山石消失在云雾中。在花卉枝叶上打上薄薄的广翠绿,再罩上大绿颜色,就可以丰富绿色层次,增加厚重感。
(6)吹色法,常常用于大面积的染色。如蟠桃等,可以通过吹色法吹出桃子纹饰的深浅变化,此方法是在用料勾描好的桃子内填上玻璃白,等到干燥后,在桃子的尖端吹洋红,桃子蒂的部分要用净苦绿洗染,这样可以使画面色彩艳丽、生动逼真。
(7)扒花法,扒花就是用扒笔或针笔在画好的画面上扒出线条和纹样,像乾隆《粉彩花蝶活环伏桶瓶》就是运用扒花的工艺技法,使画面形象生动,变化自然。
乾隆粉彩瓷器型种类繁多,造型多样,主要还是满足清宫廷的需求,因此成为了清代重要瓷器种类之一。
从用途可分为陈设器具和日用器具两大类:陈设器具的粉彩瓷造型多见于花瓶、花尊、花觚、花盆、花钵、花托、鼻烟壶、凉墩、瓷塑以及各类仿古礼器、祭祀器皿等;日用器具多见于盆、碗、杯、碟、盏、瓶、罐、洗、缸、盆、烛台、笔筒、花插、水盂、印泥盒、颜料盒、比价、蟋蟀罐、围棋盒等。
由于乾隆粉彩瓷器型种类繁多,笔者就例举几个有花卉纹饰的代表性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粉彩黄地扎道花卉纹攒盘》。“攒盘”,又称为拼盘,由大小各异即能单个移动,又能按照一定的秩序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大盘。而笔者所提到的清乾隆《粉彩黄地扎道花卉纹攒盘》是由内外三层十六个小盘组成,采用黄地扎道工艺,盘的整体为花形,底色为黄地,釉面温润,色彩柔和且立体感强。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乾隆《粉彩霁蓝地描金花卉诗句大瓶》,“此瓶口往外撇,长颈,六瓣瓜棱形腹,圈足,瓶的腹部和内部皆施白釉。外部口和颈部以及近足处为霁蓝描金缠枝万福地与如意云头纹、卷草纹、回纹。腹部三组折枝花卉与乾隆御制诗句相间,诗句以墨彩书写,底白釉无款。”其中瓶的腹部花卉粉彩绘制,粉嫩柔和,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花卉纹饰是乾隆粉彩最常用的纹饰,也是使用时间较长,出现较多的一种装饰题材。在粉彩瓷上花卉纹饰的构图形式可分为:满地式、散点式、开光式、通景式等。笔者列举3个类型进行阐述。
(1)满地式最典型的代表器物莫过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清乾隆《粉彩百花图葫芦瓶》,“百花图”用红、蓝、白、黄、绿等进行彩绘,绘制出各种千姿百态的花卉,其中以牡丹为主,荷花、菊花牵牛花为辅等。整体效果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花团锦簇、各尽其妍。因绘制花卉繁密,布满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堆”、“锦上添花”的美称。
(2)散点式最常见的器物则是清乾隆《粉彩百猿图瓶》,此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外口沿粉彩绘蟠桃,瓶身用青花和粉彩合绘百猴图。图中群峰环抱的山谷中古树参天,瀑布飞涧,野草丛生,成百只猴子有嬉戏、有奔跑、有摘桃觅食等,刻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3)开光式构图在乾隆时期运用的比较多,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清乾隆《粉彩绿地开光菊花纹茶壶》,壶身扁形,一侧有流,另一侧是曲柄,圈足,壶盖凸起上面有金彩宝珠顶。壶身通体装饰绿地粉彩团花纹,在壶的口沿和盖沿处描金边,腹部两面开光内绘粉彩写生菊花、灵芝纹和山石等。此壶造型小巧精致,施彩粉嫩淡雅。
花卉纹饰作为乾隆粉彩瓷上最多的一种纹饰,其花卉纹饰种类丰富,组合形式多样,同时有着美好的寓意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已举例,乾隆粉彩瓷上的花卉纹饰与其它题材搭配的代表性器物。
(1)花卉纹饰与动物纹饰的组合。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粉彩百鹿图双耳尊》,因为器型多绘制百鹿纹,又叫“百鹿尊”。此尊撇口,口部以下逐渐宽广,垂腹,圈足。此尊胎体厚重,尊的两肩附螭龙耳,腹部用粉彩绘制山水、百兽,苍松翠柏下群鹿神态各异,或倚偎、或奔跑、或觅食、或休息、或昂首等。周围衬以花草、溪流、山林、灵芝等,绘制形象生动,工笔细腻,皴法自然,色彩鲜艳而柔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此尊的纹饰构图严谨细腻,山石层次分明,动物自然逼真。同时,又因鹿与“禄”谐音,又称为“百鹿尊”。禄即代表俸禄,百禄形容俸禄之多。因此,百鹿纹也常常被人们作为祝福加官进禄的吉祥图案。
(2)花卉纹饰与植物纹饰的组合。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粉彩九桃图天球瓶》,此瓶直口微撇,瓶的颈部位置比较短,腹部浑圆丰满,圈足,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胎体坚致细腻,白净无暇,瓶的内壁施白釉,外壁绘制桃树一株,树干茁壮,桃花枝叶繁盛,树枝上挂九个蟠桃并分布均匀。同时在桃树的旁边还有一簇月季,月季清淡素雅与蟠桃相互呼应,形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此瓶运用了渲染的手法,成功表现了蟠桃成熟后的娇艳色彩,这种瓶身以九桃纹为主的纹饰,寓意着人们长寿、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
(3)花卉纹饰与人物纹饰的组合。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粉彩婴戏瓶》,瓶体绘制了一群眉清目秀、四肢圆胖的小童敲锣打鼓、燃放爆竹的节日欢乐景象。小童的人物造型生动,衣服勾勒细致入微,线条流畅,活灵活现,同时在儿童的身后有一颗梅花树,上面开满了白色的梅花。此瓶描绘了一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桃花美景和太平盛世的和谐画面,同时也寄托了古人祈求子孙繁衍昌盛的美好愿望。
花卉纹饰在陶瓷装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陶瓷绘画的历史长河中是个经久不衰的题材,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象征。乾隆时期的粉彩花卉纹饰又达到了历史新高度,其工艺精湛、色彩丰富、层次分明,都体现出画工们的高超技法。粉彩瓷的花卉纹饰能被景德镇的工匠们做出新的高度,对于今天仍然有一定的绘画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