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任务统领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Module 4 Activities & Module 5 Sports 为例

2024-04-26 05:40陈依鹭
英语教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意义素养英语

陈依鹭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其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2014 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文件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导向。

在现阶段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重要目标。基于大单元设计展开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育部 2022)。大单元教学理念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主题意义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一脉相承(任煜 2022)。大单元设计强调在大观念、大任务的统领下,根据相近主题,以跨模块、跨单元、跨教材、跨学段等形式,重组整合教材中碎片化的知识内容,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其学习效率(卢明 2021)。

大任务指能驱动素养目标实现、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与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能激发学生持久思考和探究的任务,具有统摄性、关联性、挑战性等特征。大任务的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把单元核心知识融入大单元子任务和分课时活动,各活动横向关联、纵向进阶。学生在理解和完成大任务的过程中探究主题意义、整合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运用学习策略、提升思维品质和构建文化意识。

在大任务的统领下,大单元设计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使知识结构化,联结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发生。实施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整合教学模式,构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新形态,聚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是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重点问题。下面,以教科版(广州)小学《英语》四年级(下)Interesting activities(Module 4 Activities & Module 5 Sports)为例,探讨大任务统领下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一、大任务统领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关注主题意义与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单元大任务

大单元凸显素养目标的引领及统摄中心的作用。以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和大问题等为统摄中心的大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课标、教材、学情等因素,大单元教学确定恰当的统摄中心。其中,大任务基于真实情境,往往以中心任务统摄子任务串的形式展开。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需要逆向设计的大任务驱动(徐国辉、蔡夏 2021)。

1.整合教学内容,发掘主题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以主题意义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了过去碎片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都兰芳、陈俊 2022)。

在大主题的统领下实施大单元设计,突破教材单元的限制,将教科版(广州)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全册6 个模块的内容重组、整合为3 个大主题。第一个大单元的主题是Different people,主要内容是Module 1 People。第二个大单元的主题是Interesting activities,包含 Module 4 Activities 和Module 5 Sports 两个模块的内容。最后一个大单元的主题是Meaningful routines,包含Module 2 Daily routine、Module 3 Days of the week 和 Module 6 Celebrations 三个模块的内容。

Module 4 Activities 主要谈论日常活动。Module 5 Sports 主要谈论运动。四篇都是会话。Unit 7 的主要内容是嘉敏(Jiamin)和珍妮特(Janet)交流闲暇时间的活动,并协商安排看卡通动画片,让周末更有趣;Unit 8 的主要内容是本(Ben)正在拍照,Dad 和他谈论照片中的人物和他们正在进行的活动;Unit 9 的主要内容是怀特女士(Ms White)向来访者介绍操场上的孩子们正在做的运动;Unit 10的主要内容是怀特女士、本、小玲(Xiaoling)和嘉敏在讨论各自最喜欢的运动。两个单元的话题都属于“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语境。

这两个模块的语言知识是学习关于各种活动的词汇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掌握相关句型并谈论日常活动,表明喜欢运动的原因、喜欢程度和对活动的评价。

基于主题语境、话题相关度和语言知识,整合两个模块的内容,提炼出大单元主题:Interesting activities。

两个模块中四篇会话涉及的活动丰富多样,从free time 和school time 两个方面谈论了活动安排或正在进行的活动,充满乐趣和意义。在解读教材内容后,确定大单元主题意义为平衡学习与生活,合理安排活动,劳逸结合,让生活既有意义又有趣。此主题意义统领各个课时,且具有可探究性,能够在单元内容和学生之间产生实际的关联点。因此,经整合的大单元设计具有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2.依据课标、教材与学情,梳理单元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多模态语篇,注重培养听取、读取信息及理解的能力;重视主题情境的创设,在其引领下发展连续说话、写话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与小组合作,在学习任务中提升综合语用能力,发展学科素养(教育部 2022)。

在认知能力方面,四年级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以具体、形象维为主。直观的图片、音/视频、TPR 等多感官活动有助于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在行为特征方面,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开始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学习任务。但是,他们的迁移运用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在语言知识方面,学生在一年级、二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接触过本单元的词句。由于涉及现在进行时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旧带新,使其构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关联。Interesting activities 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教材涉及的活动是学生和同学、朋友、家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了解且有实际经历的。这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单元主题。

因此,基于课标、学情与教材,教师确定了以下单元学习目标:

(1)能结合图片、文本、短视频等了解国内外的各种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活动,感受活动的丰富多彩及其带来的乐趣。

(2)能理解对话,熟练朗读、表演对话,并运用现在进行时(单/复数)正确谈论人们正在进行的活动,发现各种活动的趣味和意义。

(3)能在语境中较熟练地谈论自己的课余活动和学校活动,通过完成报告,学习合理安排日常生活,使其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

教学目标的设定依次检验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3.基于主题意义与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单元大任务

根据对四篇会话的分析,设计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小主题:My activities、Free time activities、School time activities,层层递进地探究主题意义。结合主题意义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单元大任务:完成 Pupils’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life 主题报告,并开展分享会(见下图)。

大单元大任务设计图

(二)解析单元产出大任务与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

1.对照单元大任务六要素考量表,确定单元大任务的合理性

单元大任务的设计是否合理需对照六要素考量表(见下表)判断。大任务若能够统摄本单元学习,促使单元学习螺旋上升,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学科育人的落实,那么此单元大任务的设计就合理。经考量,此单元大任务的设计合理。

六要素考量表

(续表)

2.基于大任务与子任务的螺旋上升关系,确定子任务

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和任务驱动,设计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任务串。大任务的完成需通过完成多个子任务进阶式地实现,子任务和大任务呈螺旋上升关系。学生在任务中真切地参与体验、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探究主题意义。基于大任务,分解三个子任务。

由大任务拆解的三个子任务,第一个检测学习理解层面的目标,第二、三个子任务检测应用实践层面的目标,最后大任务检测迁移创新层面的目标。三个子任务逐步递进,构成大任务实施的三个具体步骤,具有关联性和递进性。

二、大任务统领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实施

指向素养的学习必须是真实学习,真实学习必须有真实情境与任务的介入。因此,大任务和子任务的设计需具有真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递进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崔允 2019)。

(一)绘制时间安排表,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第一个子任务要求学生仿照范例,先用表格的形式呈现自己一周的课余活动安排,再用一段文字描述。经过第1—2 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的活动类短语。从学生制作的安排表可以看出,他们不仅掌握了活动类短语,还能描述和谁进行活动、地点、频率等丰富的内容;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知识,形成了基于主题的知识之间的关联。

(二)制作小报和集锦,提升学生从理解走向运用的能力

子任务一:制作并介绍My free time activities的安排表;子任务二:对活动安排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英语小报的形式呈现;子任务三:制作一份集锦,记录有趣、有意义的校园生活。

其中,子任务一对应子主题一:My activities;子任务二对应子主题二:Free time activities;子任务三对应子主题三:School time activities。

第二个子任务要求学生仿照范例,描述安排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制作成英语小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比班级同学分享的最值得学习和最需要改进的安排表,发现同学课余活动安排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修改建议。从制作的小报可以看出,学生能根据同伴活动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例如:

存在的问题:Our classmates do many activities.They are fun and interesting.

提出建议:But we think they play too much.Maybe they can study more.

存在的问题:They study all the time.They read books,do exercise and have different lessons from Monday to Sunday.

提出建议:So we think maybe sometimes they can go out to play with their friends.

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展开思考。

第三个子任务要求学生仿照范例,图文结合,描述校园生活中有趣而有意义的丰富活动。通过学生作品可以看出,在完成第7—9 课时的学习后,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谈论校园生活中喜爱的活动、原因及感受;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并能初步应用所学语言和知识。

(三)参与主题报告分享会,发展学生从运用走向创新的能力

单元大任务为Pupils’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life 主题报告分享会。单元大任务整合了前面三项子任务的学习成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Pupils interesting and meaningful life 的主题报告,并开展分享会。学生通过分析日常活动安排表,在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形成报告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语用能力,增强学习与生活的自我管理意识。虽然任务充满挑战,但是学生通过逐一完成子任务就基本可以完成大任务。

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学生能联系个人实际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英语表达对所学主题的新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因此,通过大任务检验学生能否提取所学知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总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基于已有知识,在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和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构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并学会学习(吴刚平、安桂清、周文叶 2022)。

三、学习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单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教师特设计了调查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可以看出:60.13%的学生能说出课本是如何调整的;75.79%的学生喜欢以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英语;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与能力,难度适中;在喜爱程度方面,大部分学生喜欢制作Timetable、制作集锦和完成report 这3 项任务;77.43%的学生认为任务量适中。

这些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认同且喜欢大单元整合方式,也对大单元任务感兴趣。开放性任务既有趣,又与生活紧密相关,且学生很享受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数据反映了以下问题:调整后,做练习时会出现前面已出现但未学习的知识点,学生需要多花一点时间理解再完成;大单元整合后,学习进度有点快。以上说明,教师在整合大单元时应多关注学情。

结语

实施以大任务统领大单元的教学模式,能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落地课堂,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实质转化。为更有效地设计并实施单元大任务,在设计大单元的大任务时,教师要考虑任务是否有意义、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等。在分解任务时,教师要考虑任务量是否适中,单元大任务的完成是否通过完成多个子任务进阶式实现。

猜你喜欢
意义素养英语
一件有意义的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意义的一天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生之意义
读英语
诗里有你
酷酷英语林